黃福艷喻艷
摘要: 公文是應用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對公文學習普遍存在不重視、不愿學等問題,盡管教師采用多種方法,效果依然不理想。在應用文中,公文是最規(guī)范,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文種。學好公文,是學習其他種類應用文的基礎。本文就公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高職公文寫作教學問題成因解決對策
一、公文的種類
公文是應用文中應用范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具有慣用格式的應用文書,主要是指我國現(xiàn)行黨政機關使用的文種。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種類有13種: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我國現(xiàn)行黨和各級領導機關使用的公文有14種: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公報、報告、請示、批復、條例、規(guī)定、函、會議紀要。
二、高職公文寫作教學問題及成因分析
從長期的教學實踐與研究來看,高職公文寫作課程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性差,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因素
目前,我國應試教育的教學體制仍占主體地位。在大學之前的教育階段,教師不重視應用文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間接引導下也忽視應用文的學習。再加上中小學教育教材中沒有系統(tǒng)的應用文寫作知識,高職學生缺乏行政公文理論知識,也缺乏基本的行政公文寫作能力。從目前我所教授的學生的狀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的應用文寫作底子很薄。大部分學生覺得公文格式死板,內容僵化,公式化,缺乏文藝美感,枯燥乏味,不喜歡學習;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應用文根本不難,只要背背格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更令人擔憂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完全可以滿足今后工作中對公文寫作的需求,根本沒有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二)教師因素
應用文寫作教師很多是文科畢業(yè)生,他們在學生階段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公文,也基本沒有在機關行政崗位工作過,缺乏相應的公文應用實踐,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泛泛而談,不能結合實踐,深入淺出地教授給學生,教學形式與內容相脫節(jié),課堂氣氛沉悶,致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教材因素
目前,應用文寫作的教材相對較龐雜,水平不一,很多教材內容枯燥,案例陳舊,部分內容甚至存在錯誤,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材。應用文本身的特點,即廣泛性和多樣性,使得應用文寫作教材的編撰對于編撰者的要求非常高。當前很難找到一本完全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在自身學習和工作的基礎上,根據(jù)培養(yǎng)計劃,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對各種教材和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選取適合的知識點和案例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三、解決公文教學問題的對策
公文寫作教學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處于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如何解決當前高職公文教學的困難,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公文寫作課堂效率,真正使學生扎實掌握公文這種有利的工具,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便利呢?結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多管齊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學好公文,首先必須改變對公文的看法,認識到公文的價值和地位。
1.以學生當前接觸到的,應用相對廣泛的文種為例,讓學生進行課堂作業(yè),當場寫作,當場點評。我的第一堂課一開始就是讓學生寫一張請假條,目的是通過學生在請假條這種非常熟悉的應用文中存在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應用文這種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文類的思考。交上來的請假條問題很多,有的格式不對,有的表述不清,有的要素缺失。抽查結果讓學生非常吃驚,也使得學生意識到看似簡單的請假條,寫了多年的請假條,竟然會有那么多的問題,進而引發(fā)學生對于應用文的新思考。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自己的應用文學習有了新的認識,為公文寫作教學奠定了思想基礎。
2.利用實踐工作經(jīng)驗引導學生。在授課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結合自身的行政工作經(jīng)驗,利用任務型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理解公文的含義、特點、寫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教學效果非常好。
3.采用情境教學和小組競賽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公文的寫作能力。
(二)緊扣計劃,選擇恰當?shù)慕虒W內容。
選擇恰當?shù)慕虒W內容,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大多作為公共基礎課和全院公選課開設,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區(qū)別。在14種公文中,以總課時40的公共基礎課為例,公文部分安排約12課時。其中2個課時為基礎部分,重點為公文的分類和格式。剩余的10個課時不可能將所有的公文全部將完。這時,選擇的原則是哪一個更常用,學生將來更容易遇到,經(jīng)分析,我認為,常見常用的有決定、通知、通報、通告、請示、報告、批復、函、會議紀要等。其中決定和會議紀要可以略講,其他的公文種類引導學生課后進行自學,也可以分小組學習交流。這里要強調的是,公文的格式要求是要重點強調的,可以采用模板的方式進行記憶,學生不一定要當堂課完全記住,但是要求在今后具體文體的學習中加以理解和運用。
(三)因材施教,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
公文本身是黨政機關常用的應用文,對于沒有行政工作經(jīng)驗,很少接觸公文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陌生,內容也比較枯燥。讓學生愿意學習進而喜歡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刪繁就簡,深入淺出。公文本來就給人以嚴肅呆板的感覺,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公文本來就有一種抵觸的心理。因此,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從簡教學,對內容進行科學的“減負”。以公文的格式為例。公文格式比較復雜,要求也很復雜,教學過程應該從簡,制作一份格式模板就可以,在模板中表明組成部分的名稱,適當加一下簡要的備注就可以了。在今后的公文教學過程中,我要求至少有一篇公文例文是包含公文格式的各個部分的。我不集中在一堂課中講完,而是在今后的實例教學中不斷地學習,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學會舉一反三,鞏固學習成果。
2.注重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從行政工作的實踐出發(fā),以一些淺顯易懂的工作實例為教學案例,將工作場景引入課堂,讓學生成為場景中的主角之一,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分析工作任務,明確寫作要求和注意事項。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有公文知識,還有各種職場中的工作思路方法,為人處世的方法,以及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途徑,這是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所應該具備的素質,也是學生學習的關注點之一,符合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
通過通俗易懂的實例教學,把相對枯燥的公文基礎知識融入到工作情境中,學生會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課堂效果。
3.巧用比較,注重公文在應用過程中的聯(lián)系。公文是解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等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公務性事務所使用的文書。納入教學計劃的幾種公文在實踐中是存在很大的聯(lián)系的。比如,請示和批復。請示是就本單位(部門)對于無權或者無力解決的事項給主管機關所擬的呈批性公文,批復就是主管機關對請示的批復性文件。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把這兩個文體結合在一起講。有些公文,從字面上看很相似,用途也有相近的地方,但是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生很容易混淆。這時,最好使用比較教學法,比如,通知、通告、通報等。
(四)積極引導,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作為應用文體,公文使用的范圍很廣,使用的方式靈活多樣,不可能僅僅在課堂上就完全掌握。因此,公文的學習應該是長期的。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教學生基礎的知識外,重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掌握應用文寫作思維,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有針對性的課堂或者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技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應用文學習的長期性,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應用文寫作能力是高職學生學習和工作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公文寫作作為應用文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范圍廣,內容豐富,雖有相對的規(guī)范性,但具備極大的靈活性,要真正學好公文,用好公文,教好公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