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紅
摘要: 作者以《賣油翁》為教學實例,從導語設計、誦讀指導、教學活動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消除文言文初學者的畏懼心理,以切實增強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文言文初學者畏懼心理
文言文中某些富有生命力的詞語及其深厚的文化內蘊,無時無刻不在向人們展示其獨特的魅力;但因時代的久遠,加之與現代文的語法、意義有甚多不同,文言文又往往會令人望而生畏。七年級學生初學文言文,更是既好奇又害怕。因此,怎樣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及時消除文言文初學者的畏懼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是文言文教學中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就《賣油翁》為教學實例,談談自己粗略的見解,以供商榷。
《賣油翁》文章短小精悍,其中蘊含的道理耐人尋味,多次編入初中語文教材。但初學此文者普遍反映:生字詞多,不解其意,讀來又拗口。其實這正是初學者畏懼心理的表現,如不及時消除,不僅會造成學習的巨大心理障礙,還會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消退,將給語文教學帶來諸多不便。此時,老師如果在教學中密切結合文言教材本身的特點與學生此階段的心理特點,就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設計導語時要巧妙些
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意蘊深刻的故事導入,或用富含哲理的名言導入,或用韻味悠長的詩歌導入,或以嚴密精辟的論述導入……凡此種種,應以有助于課文教學為宜?!顿u油翁》故事性強,七年級學生又愛聽故事,我用“大家想聽故事嗎?”開課,便為整個課堂營造了一種講故事與聽故事的融洽氛圍,加上巧妙的導語設計,往往能切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使學生產生迫切想聽下文的心理期待,自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為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做好準備。
二、指導誦讀時要靈活些
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莫過于誦讀,可七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又缺乏文言知識的積累,對誦讀無甚耐心。如果能巧妙利用學生好奇又愛模仿的心理特征,激起學生誦讀的欲望,靈活地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由想讀到會讀再到喜歡讀,就能消除畏懼心理,增強課堂教育效果。
由于《賣油翁》對于人物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我設計了有感情地范背全文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聽教師的誦讀中進入教學情境,從而引導其深入作品情境。優(yōu)雅的古箏樂聲中,教師飽含激情的語音、準確自然的節(jié)奏、恰如其分的語氣語調、惟妙惟肖的神情動作……使學生在視覺上與聽覺上深受感染。我在背誦時,頭略略揚起,滿臉自得之意,用慢而漸高的語調表現“公亦以此自矜”的得意心理;用慢而稍重的語調、輕蔑的神情表現陳堯咨說“汝亦知射乎”時的盛氣凌人;用稍快而暫重的語調、微怒的神情表現陳堯咨說“吾射不亦精乎”的不可一世;用快而重的語調、緊蹙的雙眉表現陳堯咨說“爾安敢輕吾射”時的蠻橫無理……一個恃技自驕的陳堯咨就活脫脫地映現在學生的頭腦中了,一種強烈的模仿誦讀的欲望就從學生的內心油然而生。此時,教師便要相機進行誦讀指導,并且要求學生根據他們自己的理解與想象,輔以神情動作。
這樣的誦讀指導設計,使課堂教學由學生聽讀過渡到學生想讀,再到學生自己陶醉地讀,能讓學生在師生聲情并茂的誦讀中獲取文言文字傳達的信息,進入文章情境,領悟文言文章的深刻意蘊,感受文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品嘗到漸入佳境的喜悅之情,最終讓學生喜歡上誦讀。試想,學生在投入而逼真地“睨之”、“微頷之”時,又何來畏懼心理呢?
三、設計活動時要新穎些
七年級學生好動,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個特性,設計一些新穎而適當的師生互動活動。這些活動不是為嘩眾取寵而設的噱頭,而應與誦讀、理解文章密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誦讀與活動之中進行形象的理解與記憶,從而徹底消除畏懼心理,取得理想的課堂效果。
如在賞析描寫賣油翁酌油動作的語句時,因為學生少有酌油的親身體會,很難找準找全那些文言動詞。此時,為便于學生理解與賞析,我先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找出動詞,然后讓學生上臺進行酌油表演。在學生的演示過程中,要求其余學生邊看邊緩慢地朗讀有關語句。學生很容易就能把“取”、“置”、“覆”、“酌”、“瀝”一系列動詞與臺上學生的實際動作聯系起來,從而準確地掌握語義、進行賞析。同時,又可利用學生酌油表演的結果——“銅錢已濕”,與賣油翁表演的結果——“自殘孔入,而錢不濕”相比較,質疑“為什么會不同”。至此,文章的中心“熟能生巧”便清晰呈現而又顯得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設計時,應密切關注教材特點與文言文初學者的心理特征,尋找二者之間的聯系,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進行巧妙的導入、靈活的引導,適當地設計教學活動。這樣,可以縮短初學者與文言文的時代距離,讓初學者自然而然地進入文章情境,既怡然自得又頗有所得,無疑可以消除畏懼心理,激起學習熱情,增強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