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珍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心智不夠成熟、自我學習能力不夠強,故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一、設計好課前自主閱讀提綱
課前,教師要設計好自學提綱,明確學習任務,包括指導學生課前查閱工具書、給課文批注,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結合學生特點,還可設計如查找資料、親身體驗、等生動活潑的預習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親自動手、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了疑問、積累了新知。帶著問題上課堂就具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找一找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包括圖片和視頻資料,再結合學生已有的感知讀一讀課文,然后把他們對桂林山水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畫一幅畫。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必有提高。
二、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自主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都能帶著輕松愉悅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朗讀,再根據(jù)課文內容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自由組合,分角色編成課本劇表演,然后讓學生對表演的質量進行評論,提出優(yōu)缺點。從表演中使學生受到啟發(fā):任何人都應該有主見,不要輕信他人;同時,成功是通過自己辛勤勞動來獲得,切不可走所謂捷徑。”通過表演課本劇,激發(fā)學生的愛好,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次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讓各小組的同學討論:“假如你是皇帝,大臣給你諫言,你是否全部采納?”通過創(chuàng)設氛圍,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指導學生自主閱讀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統(tǒng)閱讀教法基本上是“四步走”:作者、背景簡介——范讀——分段及歸納段意——分析思想內容并歸納主題。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全程參與,按照預期設想的來教學,易掌控。但是,不可避免產生幾個問題,一方面教師容易“越位”,主觀參與教學活動過多,容易以主觀想法代替客觀事實,往往忽略了教書育人的本質;另一方面,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較少,感知內容較膚淺;長此以往,產生依賴性,學習效果不好。基于教師指導下的自主閱讀,教師要重新定位師生關系,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自由交給學生。作為教師,應該既是引導者,也是參與者。教師要從“獨奏者”角色過渡到“伴奏者”角色,從此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具體來說,采用“聽、讀、想、看、評”五步閱讀法,先聽老師讀,聽朗讀帶,感受文筆之美:再指導學生讀,精讀與泛讀結合——通過教師指導抓文章思路及重點、個性化朗讀提升學生對人物情感的感悟及升華。同時,展開討論,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展示學習結果,把語言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用自己的話復述文中重點和互相交換學習體會。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方式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恼碌那楦胁皇峭庠诘臇|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諼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由地進行閱讀。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自主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真正實現(xiàn)自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