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燕
一、科學設置活動項目
活動項目是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服務的,項目內容是以教材的形式出現(xiàn)的。在各項目的選材中,我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要求實驗教師要深入挖掘本項目中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目標,使學生能樂于接受,樂于學習。
1. 項目內容要生動、充滿樂趣。葉老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币虼?,我們在項目內容時都是選擇有趣的、生動形象而又能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材,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活動項目的設置上,我們緊緊圍繞傳統(tǒng)文化、身邊科學、生活常識、休閑娛樂四大類開設了藝術欣賞、攝影、陶藝、航模等20余個項目內容,另外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及項目間的銜接需要,晚間開放了棋藝、影吧、石膏彩繪、“快樂今宵”聯(lián)歡晚會等自選活動內容。這些項目的設計,給學生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們不僅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了技能,而且張揚了個性、陶冶了情操,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實踐中我們盡量讓學生有更多選擇、表演和動手創(chuàng)作的機會,這樣更加激發(fā)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會學得更開心、更投入。
2. 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我基地還根據(jù)不同項目的特點,要求教師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不同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便掌握那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影響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發(fā)現(xiàn)問題,因材施教。例如:“青春課堂”,我們是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讓自己健康、陽光、美麗從現(xiàn)在開始,由形體引入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心理準備、營養(yǎng)配餐及注意事項等等,倍受學生歡迎。
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
1. 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欲望?!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為了調動學習興趣,我校教師不僅針對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還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講故事、做游戲、現(xiàn)場模擬演練、競賽等,使教學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教育活動中收獲經(jīng)驗,接受教育,從而把已發(fā)生的問題解決在當下,把可預見的情況防范在未來,把發(fā)生在他人身上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情去解決。如安全教育課,教師就經(jīng)常采用投影教學來再現(xiàn)海難、空難、路難及自然災害等真實現(xiàn)場,學生看得認真,聽得仔細,說得清楚,記得牢固。
2. 營造創(chuàng)新教育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富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發(fā)表不同見解,他們想象豐富,勇于標新立異,有睿智的,也有幼稚可笑的、違背常規(guī)的。因此,教育活動中,我校教師非常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充分表達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見聞,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構思和設計顯示獨特的創(chuàng)意,在肯定他們正確意識的同時,也保護學生的“誤見”、欣賞學生的偏見、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見。以藝術欣賞、陶藝項目為例,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工具、材料的準備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任他們選用,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自由思考、自主學習,欣賞并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當學生們把用吸管兒頭制作的栩栩如生的《菊》、膠帶心制作的立體奧運五環(huán)標志、泥巴制作的茶杯等作品展示于眾時,臉上的幸福溢于言表。
3. 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注意從思想上引導,方法上指導,知識上輔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則鼓勵他們“爭優(yōu)”、“冒尖”,給予個別輔導,鼓勵他們參加各種競賽……比如,在家政教學時,首先教師把平時積累的經(jīng)驗、竅門教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再通過“做一做”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當學生欣賞和品嘗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拼盤時開心極了,充分體會到了自己是學習和實踐的主人,感受到了實踐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進而感受了到自身價值與勞動的價值。
三、發(fā)掘活動空間,營造育人環(huán)境
學校無小事,無處不教育。校園文化就像一本無聲的教科書,它可以給學生一個自助攝取知識的空間,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化。為此,我們全力營造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以知識性、趣味性、倡導性為基點,以愛的啟迪-從我做起、養(yǎng)成教育-提示心語、熱愛生活-健康心理、遠離災難-險境逃離為內容,裝飾了走廊;利用廢棄物制作了200余件作品,打造了以感恩心語、一個心情盛開的地方等12個主題(下轉 136頁)(上接 75頁)的辦公室、會議室、寢室;把基地發(fā)展史分為基地名著、用心走路、春天的故事等七個板塊,建立了榮譽展室,記載了基地創(chuàng)建的艱辛歷程。在給學生送去知識的同時,用學生喜歡的形式、樂意接受的話語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他們。變作用單一場所為有意義的潛在課堂。播種責任,收獲良知,親情留言板上學生的一段話讓我們感動至今:“在基地的三天里我長大了,我要感恩一切的一切——自己的事情努力做,他人的事情幫著做,學校的事情搶著做,社會的事情學著做”。目前,我基地已形成了一個多育并舉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