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當興趣一旦變?yōu)榕d趣班,興趣也許就會變成規(guī)范化地學習、練習和考試。那么孩子對其天然的熱愛和好奇心也會消失,甚至連今后人生中和此有關的享受也會被屏蔽。
我的朋友陳智,人特別聰明,什么事情交給他,你就可以放心地睡大覺了。不過,我總覺得他有什么地方怪怪的,卻說不清楚。后來才發(fā)覺,是他對很多事情都沒有什么興趣,比如聽音樂會、看畫展甚至看電影,邀請他參加,他大多會禮貌地謝絕。時間久了,我對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難道他什么愛好都沒有?
興趣班后遺癥
最近陳智常常請朋友們一起聚會,主要是喝茶。大家看著他熟練地表演功夫茶道,品嘗著東西南北的名茶,欣賞著形態(tài)各異的茶具,都開始心生疑問。我直截了當?shù)貑査骸皼]聽說你有這個愛好?。≡趺椿厥??”陳智放下公道杯,有點神秘又有些興奮地說:“我終于找到了一件事情,是小時候我父母沒有讓我去上興趣班學習過的!”看到大家都豎起耳朵的樣子,他繼續(xù)說:“從小我父母就很重視我的興趣,希望我能全面發(fā)展。他們發(fā)現(xiàn)我喜歡亂涂亂畫,就給我報了美術班,讓我好好地學習繪畫。后來看我對音樂有興趣,就又給我請了老師,教我吹薩克斯。你們無法想象,我上過多少興趣班!我還學過書法、圍棋、跆拳道、英語、游泳、擊劍、現(xiàn)代舞……每次開始的時候,我還都挺有興趣??墒牵@些本應該挺好玩的課,下課卻都要完成作業(yè),我父母還輪流陪著我練習,不斷地讓我報名參加考級和各種比賽。很快我就厭煩了,想出各種理由,最后死活都不肯再參加任何興趣班了。我父母不僅浪費了很多錢,還對我非常失望。我呢,也不高興??!所有折磨過我的那些事情,我都不想再沾邊了。這不,3個月前,我突然發(fā)現(xiàn),茶道是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挺好玩,可以很單純地享受一下生活,還不用擔心考級!”我們大家都笑了,快30歲的人了,讓考級折磨出的后遺癥還未消除!
我認識的一個大二女生,不經(jīng)意間提到過自己擁有鋼琴10級證書。我羨慕地讓她在我家表演一下,她淡淡地說:“好多年沒有摸過琴了,不想彈!”我也想起來,周圍朋友的孩子,全都學了琴、考了級,可惜現(xiàn)在沒有一個繼續(xù)彈的了。家里的鋼琴,都成為最昂貴的過氣“家具”,積滿了灰塵,卻又難以瀟灑地扔掉。
當興趣遇到“開發(fā)”
其實,天然的,孩子對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是有著強烈的興趣的。哪個有孩子的家庭,墻上、家具上不曾被孩子的“藝術作品”涂抹過?哪個鄰居不曾被有孩子家庭的各種聲響攪擾過?但是,當家長和教師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對孩子進行興趣開發(fā)后,孩子就不得不在固定的時間,面對固定的教師,學著固定的教材,重復著固定的內(nèi)容,達到固定的標準。孩子獲得的證書越來越多,臉上喜悅、開心的笑容就越來越少。各種興趣班,讓孩子對各種藝術活動的興趣日益萎縮。甚至有些孩子,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厭倦或者仇恨?;尩拇笈畠壕陀靡т撉賮肀磉_過她對練琴的憤怒,而她的小女兒后來就干脆徹底放棄了練習多年的小提琴,決定去打網(wǎng)球了。
家長如果真的是希望孩子全面發(fā)展,人生充滿樂趣,就要考慮上興趣班的得與失。大部分興趣班和培訓班一樣,都是規(guī)范化地學習、練習和考試為主,以成績來衡量是否有收獲。
讓興趣成為享受
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里人的興趣和愛好,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和不受外界約束,有目標但主要是當事人自己設定的目標,而不是社會標準。興趣愛好,是人的正常社會生活的平衡、調(diào)節(jié)和補充。好比周末生活,對于一周緊張的工作來說,是必需的調(diào)劑一樣。如果業(yè)余生活要和人的職業(yè)、事業(yè)、人際關系一樣,時時刻刻遵循社會準則,分分秒秒追求社會贊賞,那么人就很可能失去和諧,走入極端甚至可能導致崩潰。
孩子經(jīng)過培訓,可以發(fā)展一技之長或者最多兩技之長。除此之外,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發(fā)展一些真正的個人興趣,這才是心靈可以自在享受的領域。但怎樣幫助孩子保持和發(fā)展出這樣真正的興趣呢?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留心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對某些東西表現(xiàn)出興趣,要做的不是專業(yè)培訓,而是提供一個資源豐富的環(huán)境。比如孩子喜歡涂鴉,就多準備一些大張的白紙、彩筆,或者開辟出一面墻,用來展示孩子涂鴉作品。其次,對孩子進行“藝術”活動給予的反饋要少談評價,多講感受。例如,孩子畫了一個花園,最好不要說“你這里畫得好”,或者“你又有進步啦”,可以問孩子:“你畫的時候,怎么想的?”“看到你的畫,我好開心??!”或者:“你的畫想告訴我什么呀?”但愿孩子能在體驗幸福和快樂中走向成功,而不是在成功的人生中享受不到樂趣。
知識百寶箱
人天生對客觀世界、文學藝術都有好奇、探索的欲望,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內(nèi)部興趣。但是,經(jīng)過嚴格、固定、有標準的學習、訓練和考試過程,人就會從對事情本身感興趣逐漸演變成對事情的結(jié)果、價值、獎賞、利益等外部因素更感興趣,這個過程就是興趣的“外化”。
比如,一個孩子對畫畫有強烈的興趣,每天可以不停地畫很多張畫。這就是內(nèi)部興趣。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繪畫技術,每天請老師指導,反復練習一些技巧,并把好的畫張貼出來,給予表揚和獎勵,把不好的畫扔掉。這樣孩子就不再對畫畫本身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如何畫出老師、家長滿意的作品,并得到老師的表揚。
一旦發(fā)生了興趣外化的過程,人就很難再享受到事情本身帶來的樂趣。內(nèi)部興趣給人帶來的享受是單純的、持久的、高濃度的,而外部興趣帶來的享受則是復雜的、短暫的、功利性的。
2012年,我們將繼續(xù)跟隨劉丹老師探索有趣又耐尋味的兒童心理世界。在她看似故事般的文章中,有著很多對我們育兒非常有益的提示和警醒。新增加的“知識百寶箱”小板塊,能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成為自己孩子最棒的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