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寶寶從6個月開始逐步添加輔食,到1歲左右除了每天保持足夠的奶量外,已經可以進食以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了。而1~3歲是培養(yǎng)寶寶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應逐漸幫助寶寶做到定時、定量、有規(guī)律地進餐。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寶寶加餐必修課吧!
常見加餐誤區(qū)
父母對于1歲后寶寶的喂養(yǎng),常常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誤區(qū)。
食物過于精細
為寶寶制作的食物過于細軟,甚至仍以奶為主,每天800~1000毫升,輔食仍停留在泥糊狀食物或是非常軟爛的面條、碎菜粥等,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也難以培養(yǎng)良好的進食習慣,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牙齒的發(fā)育和胃腸功能。
食物成人化
給予寶寶的食物過于成人化,甚至完全和大人一起吃一日三餐。由于寶寶在這個階段牙齒陸續(xù)出齊,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十分完善,而且寶寶的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的生長發(fā)育仍較迅速,胃容量卻很有限,只有大約300毫升。成人的飯菜除了口味偏重,烹調方式不適合兒童外,也難以滿足幼兒對優(yōu)質蛋白質的需要。
因此,寶寶的餐點不僅要單獨制作,更應注意少食多餐、保證食物品種的多樣化。通常寶寶一日需要進食5~6餐,包括早、中、晚三頓正餐,以及上、下午的兩次加餐(即三餐兩點),晚飯后也可以少量加餐或加適當零食,但睡前應避免吃高油脂、高糖分的甜食,有些寶寶習慣睡前喝奶,應注意讓寶寶刷牙或漱口(父母可以幫助小寶寶擦牙),以預防齲齒。
適合加餐的食物
給寶寶加餐,建議選擇奶類、水果和易消化的谷物類面點。例如,可以選擇配方奶、兒童純牛奶、原味酸奶或奶酪,各種時令水果(蘋果、梨、橙子、香蕉、西瓜、獼猴桃、火龍果等),用堅果(核桃、花生、芝麻、松仁、杏仁等)炒熟、碾碎后調制成糊,以及全麥餅干、面包或者小包子、稀粥等。
加餐的食物應根據寶寶的年齡、體重、消化吸收能力、食欲,以及進餐和作息習慣等隨時做適當調整,以滿足寶寶的個體生長發(fā)育需求。例如,寶寶的年齡小、體重輕,胃容量也相對較小,攝入同樣分量的食物時,就需要食物含有相對較高的能量和更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如果寶寶的食欲和胃腸功能不佳,就需要選擇更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2歲以下的寶寶還應避免食用富含太多膳食纖維的雜糧類食物,以免影響其他營養(yǎng)素的吸收。對于食欲特別旺盛,甚至體重已經超重的胖寶寶,要避免選擇高油、高糖的點心和甜食。
加餐也要有好習慣
即便是加餐,也一定要給寶寶定規(guī)矩,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加餐也要遵守時間安排
加餐的時間應在兩次正餐之間,對于一日三餐和起居作息都比較有規(guī)律的寶寶而言,理想的加餐時間是在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左右。但實際上,由于寶寶的睡眠、作息和飲食習慣存在個體差異,3歲前寶寶的加餐時間,可能還暫時做不到像學齡前寶寶那樣準時。
例如,早上六七點鐘就起床吃早餐的寶寶,上午的加餐可以安排在9點左右,有些1歲多的寶寶上午還需要睡一小覺,睡醒后再吃午餐。下午的加餐通常在午睡后,如果午睡時間較晚,加餐時間也相應會推后一些。晚餐后的加餐更要靈活掌握。睡得早的寶寶,通常只需要喝一頓奶就可以了。
還有一些寶寶睡得較晚,早上起床已經八九點鐘了,如果9點才吃完早餐,自然不宜讓寶寶十點鐘再加餐,可以推遲到10點半到11點,再給寶寶一些低糖分的水果作為加餐,至少1小時后再給午餐。這些寶寶通常下午會睡一個比較長的午覺,睡醒后可以給奶類或小面點作為加餐,到戶外充分活動后,再給寶寶吃正式的晚餐。如果寶寶體重正常,又睡得較晚,可以在晚飯后再加一些健康的小餐點或零食。
拒絕甜點,健康飲食
既然加餐也是一日5~6餐中的一餐,就應該如3次正餐一樣“正正經經”地坐好吃。父母千萬不能隨手給寶寶一塊糖果、一個冰激凌、一包餅干,就算加餐了。有些媽媽抱怨寶寶愛吃零食,是個糖不離嘴的“蜜糖寶寶”,其實,恰恰是因為沒有讓寶寶養(yǎng)成定時加餐的習慣,使得寶寶饑餓時,更難抵御花花綠綠的糖果誘惑,而體驗了美味的糖果和糕點后,又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正餐。長此以往,寶寶就可能發(fā)展為“小胖墩兒”或“豆芽兒菜”,這都屬于營養(yǎng)不良。
及早讓寶寶自己吃飯
給寶寶加餐,也要先和寶寶一起洗凈雙手,然后讓寶寶坐在專用餐椅上,使用專門的寶寶餐具。如果寶寶在1歲前已經練習過自己用勺子進食,到1歲以后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了。事實上,很多父母或其他養(yǎng)護人,因為擔心寶寶會把餐桌周圍弄得一團糟,笨拙的動作甚至會使浪費掉的食物比吃進去的還要多,往往剝奪了寶寶適時學會自己進餐的機會。
加餐的食物相對簡單,種類卻可以經常變換花樣,不同的形狀、顏色、大小、數(shù)量,這樣才能激起寶寶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