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國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強調基礎性,除了掌握基本史實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能力。高考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課后幾乎沒有時間花在歷史學科上,所以課堂效率的提高尤為關鍵。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必須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我在高三一輪復習中就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提升學生能力等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總結出“五段式”教學方法,即把課堂分成五段:學生自述階段、師生探討階段、及時記憶階段、能力訓練階段、心得交流階段,對每個階段的學習時間進行具體合理規(guī)劃?,F(xiàn)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為例,談談“五段式”教學法在高三一輪復習中的具體運用。
第一階段:學生自述階段,花時五分鐘左右。一改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復習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圍繞課程標準,概括復述上節(jié)課重點、難點,也可以讓學生板書知識結構。例如在復習《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一課時,通過學生復述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掌握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主張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鞏固封建統(tǒng)治之目的,理解地主階級學習層次停留在器物層面,掌握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探尋救國之道,理解其學習層次進步到制度層面,同時重點掌握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學生通過復述上節(jié)課內容,達到鞏固知識,強化知識結構,明確課程標準的目的。
第二階段:師生探究階段,花時二十分鐘左右。圍繞課程標準與《考試說明》精心設計問題,師生共同探究。《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設計三個問題:(1)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評價;(2)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及其意義;(3)認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之間的關系。第一個問題,學生基本能解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內容,也能理解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積極影響,但是對局限性的分析可能會不到位,教師可以就教材中“打倒孔家店”引發(fā)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人物、文章、團體、刊物等幾個方面概括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史實,并總結馬克思主義傳播對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第三個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之間的關系。新文化運動解放了思想,使中國知識分子接受了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得新文化運動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即宣傳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階段。
鑒于本課是第五單元的終結,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本單元的知識網(wǎng)絡,形成如下單元結構圖。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師生探究過程是辨明史實與理論的重要階段,通過探究主要培養(yǎng)學生辨別歷史事物和準確描述與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正確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正確闡釋的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的習慣。
第三階段:及時記憶階段,花時十分鐘左右。及時記憶并進行課堂檢查。記憶前可結合課本內容介紹一些記憶方法,提高學生記憶效率。記憶完畢,及時通過學案中的填空進行自我檢查。
及時記憶與檢查能讓學生掌握本堂課所學內容,同時不易遺忘,不浪費學生時間。
第四階段:能力訓練階段,花時五分鐘左右。訓練主要是進行5—8道選擇題訓練,題目的選擇以近三年新課改高考題為主,不足則輔之以大市近年來的模擬試題,選題確保圍繞課程標準,圍繞重難點。試題評講也是關鍵,重在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規(guī)律性解題方法。“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提高學生閱讀解析材料的能力。
第五階段:心得交流階段:學生個人談本節(jié)課所得,可以就知識的掌握、方法的探討、能力的提升、題目的體會等方面進行總結,不求全但求異,求學有所得。
通過實踐,我感覺一輪復習此種課堂模式較為實用,簡潔高效。復習過程緊扣課程標準與重難點,每節(jié)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回憶、探討、默寫、訓練、總結等五個環(huán)節(jié)五次接觸課本重難點,突出了學科主干知識。既有合作探究又有典型題目訓練,長此以往,學生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必然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鐘祖榮.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劉曉明,遲毓凱.學習策略研究與學法指導內容的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1999,(1).
[3]馬雪.關于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6,(9).
[4]張璞揚.中學歷史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5]李建新.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的實踐[J].寧德師專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