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川
一、新課程標準視野下小學寫作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睂懽髂芰κ钦Z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一)真情實感
寫作,是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內(nèi)心感情的發(fā)掘和表達,絕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只有“我手寫我心”,這樣的文章才是情感的真實流露,才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才能體現(xiàn)“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
(二)創(chuàng)新
小學生由于受思維發(fā)展水平及閱歷的限制,寫作上的創(chuàng)新應該是基于此基礎的創(chuàng)新。具體一點,創(chuàng)新就是小作者們以他們獨特的視角及思考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情感。每個教師應該是《窗邊的小豆豆》里巴學園的校長,不能過于以應試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寫作,而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見。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旗幟鮮明地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個體,不論是語言還是思維等方面都還在不斷完善,這就要求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幫助和引導學生,不能忽略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在保證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保證寫作教學過程中的秩序及效果,這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亟待我們?nèi)ヌ剿骱桶l(fā)展。
二、思維導圖的特點及其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優(yōu)勢
思維導圖由世界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鍛煉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將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或相關的層級圖表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和空間等建立起記憶鏈接。
用思維導圖提升智力、能力從而提高思維水平,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哈佛大學、劍橋大學都在使用思維導圖這項思維工具教學;在新加坡,思維導圖已經(jīng)基本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小學生的智力正處于圖像記憶的階段,如果運用得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映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具有以下優(yōu)勢。
(一)發(fā)散性
思維導圖的結構類似于大腦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分布圖形。它往往是從一個點或者一個關鍵詞人手,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步擴散開來,最后形成一個相互聯(lián)系又不斷延伸的脈絡結構圖。寫作時,學生可以圍繞某個關鍵詞進行自由發(fā)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寫的難題。另外,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思維都不一樣,所以寫出來的作品都是閃著光的藝術品。這一點,正是呼應了時代對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召喚。
(二)直觀形象性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思維導圖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動的圖片和符號,將復雜的知識體系結構直觀化、圖像化,幫助我們強化關鍵詞,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想象力,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三)師生互動性
在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是“第一作者”,教師是“第二作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無形中得到了鞏固。另外,教師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思維導圖,最后與學生交流,甚至“一決高下”。這個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思維的碰撞,會擦出最閃亮的火花。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那么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全新的思維工具呢?
(一)準備過程——以教師為主導
寫作之前,教師首先要提前收集、整合資源,制作自己的寫作導圖。教師要告訴學生將要寫的作文主題,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去收集、整合資源。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一個度,否則會影響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發(fā)揮。這個準備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二)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
課堂上,有了前期的準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并完成習作。這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語文教師針對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要進行提醒。然而,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過于干涉學生,盡量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激發(fā)學生完成習作的積極性。
(三)評價過程——師生共同成長
學生完成了習作之后,教師可以首先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去點評。這個過程,正是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教師應該以適當?shù)姆绞街赋鲎约鹤髌返膬?yōu)點。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往優(yōu)點方向發(fā)揮,否則學生不能很好地去發(fā)現(xiàn)、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另外,教師在對學生的思維導圖和習作進行反饋的時候,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對于缺點要有藝術性地指出,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如果點評不到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可能得不到提升,甚至停步不前。對于學生作品中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教師應該鼓勵,也應該引導其他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學習。
誠然,思維導圖對于小學寫作教學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注意和亟待解決的地方,比如怎樣培養(yǎng)掌握思維導圖的教師,怎樣量化思維導圖的教學效果等,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必將成為一種主流,從而促進寫作教學的進步,促進中國素質(zhì)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2]托尼·巴贊著.周作宇,張學文譯.喚醒創(chuàng)造天才的10種方法——思維導圖叢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第1版.
[3]托尼·巴贊著.張霞譯.提高語言智能的10種方法——思維導圖叢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第1版.
[4]托尼·巴贊著.邱炳武,張英爽譯.激發(fā)身體潛能的10種方法——思維導圖叢書[M].2005.4,第1版.
[5]葉圣陶.對于小學作文教授之意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劉麗娜.淺議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四變”[J].現(xiàn)代閱讀,2012.3-20.
[7]陸志平,李亮主編.實施新課程精要讀本——小學語文[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