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喜 娜日娜
民生新聞是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內容上鎖定民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民生新聞以“民生、民情、民意”為主要關注點,以民眾“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關心事”為主要報道題材,通過記者現場調查、跟蹤報道、嵌入式體驗等靈活多樣的采編方法,反映具有實用價值、娛樂價值、情感價值的新聞。新華社播發(fā)的《12道民生考題待解》,總結了民生新聞的十二大主要內容,基本上涵蓋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是: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收費、食品安全、安全生產、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業(yè)改制、環(huán)境保護、城市拆遷、土地征用。其中,就業(yè)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托,穩(wěn)定是民生之后盾。民生新聞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平民化視角,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方針的具體化,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運用民眾的眼光和話語,表達民眾的情感、情懷和命運,聚焦輿論熱點、難點,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與民生、民計息息相關的事件和現象。
社會大眾對于官方有關國計民生的各項方針政策是非常關心的,他們非??释ㄟ^媒體的解讀,來了解與自身相關的信息,進而調整自己的生活行為,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這一內在的需求,也應是民生新聞的報道重點所在。民生新聞的報道范圍非常廣泛、具體,涉及多個方面。
(一)重要——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經濟內容。民生的根本,是要提高經濟收入。它不但包括工資性收入,還包括財產性收入。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就體現了民眾在這方面的愿望。所以,媒體在這一層面上的關注點就是,多報道民眾所需要的就業(yè)機會,多報道民眾如何在存款、房產等財產方面的投資機會。與民眾投資、理財相關的內容,深受民眾歡迎。近年來,報業(yè)傳媒競爭日趨激烈,民生新聞也受到各家媒體不遺余力的追捧。這是因為傳媒競爭的實質是對受眾注意力的競爭,為受眾提供貼近性強、受歡迎的新聞,是吸引受眾注意最便捷有效的手段,民生新聞恰好就符合這些特性。
(二)好看——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民眾對提高生活質量的訴求,除經濟因素外,還涉及到非經濟因素,如公平與正義、子女受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身心健康、文化體育活動等。這就需要政府在公共服務上,為民眾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治、法制、文化、醫(yī)療等環(huán)境。媒體從這個角度上報道民生新聞,其分量自然會大幅提升。
(三)有用——對民眾來說非常實用的內容。提升民生新聞的服務功能,重要的一點是媒體不能只局限于新聞的發(fā)布,而要從辦實事、辦好事的目的出發(fā),主動聯系相關部門,為民眾排憂解難。因為現在許多媒體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一些反映民眾憂愁、民眾困難的新聞在報紙上刊登后,遲遲得不到有關部門的解決。作為媒體,搞好連續(xù)報道、追蹤報道,為讀者服務,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媒體報道民生新聞后,應及時主動地與相關部門聯系,反饋相關信息。
總之,服務社會大眾的民生新聞,從社會大眾的需求出發(fā),把社會大眾的身邊事、生活中的事作為報道的支點,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報道與社會大眾的生活、工作、學習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立足實際,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民生新聞在內容上應加進更為豐富的營養(yǎng),強調人文關懷和平民視角,去解決、反映真正關系群眾利益的普遍性、共同性問題,尤其是牽涉政府關心的,又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只有這樣,才能遠離平庸與低俗,不斷提高民生新聞的品位。
(作者單位:內蒙古日報社 內蒙古電視臺)
責任編輯:白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