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
摘要: 研究性學習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是一個獨具特色的領域,同時又被認為是一個注入了時代精神和體現(xiàn)時代色彩的課題。教育工作者要學會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探究性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操作要素主體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旨在知識、技能的應用,問題的生成與解決,就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狀而言,應從三個層面加以考慮。
一是注重問題的應答性。在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來說,學習形式有發(fā)現(xiàn)、探究的特點,但學習內容的重點是解決一些具體的、現(xiàn)實的、有社會意義的問題。二是注重問題的構成性。由于研究性學習多為學科知識的延伸補充或綜合性內容,需注重知識的“特性”和“米料加工”,綜合運用多方面知識才能解決問題。因而,要注重問題的構成,將眾多問題歸納分類,做到縱成線,橫成面,內容形成板塊,問題編擬成串,構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相關問題。三要注重問題的規(guī)律性。研究性學習多以問題發(fā)生、發(fā)展為主干進行探究,問題的一些規(guī)律是通過不斷反復實驗獲得的,它需依據(jù)概念原理的清晰、操作要求準確、解決方式的合理、方法策略的有效性原則。
一、思想政治課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操作要素
在思想政治課中,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定意義上的個人或小組行為,那么,準確把握其操作要點就極為重要。
思維活動要素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想象、反思、體驗。首先想象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品質,一個科學的發(fā)明、一項成果的創(chuàng)新都是從想象開始的。在研究性學習中它主要包括知識生成中形成想象。從生活經(jīng)驗中形成想象,細心留意身邊事物的變化,從想象中抓本質、抓規(guī)律、找方法。
其次,研究性學習要注重在學習中反思。思想政治課是馬克思科學論述的再次發(fā)展,具有規(guī)律性的特征,反思就是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并對研究目標進行定位,對研究方法步驟進行修正,對研究活動進行調控,最后獲得結論。
最后,對所得出的重要結論進行體驗。思想政治課觀點繁多,有些難于理解,難以形成牢固的知識結構,不經(jīng)過體現(xiàn)很難獲得充分認識。學生要在閱讀、學習中有所思、有所悟,通過體驗對知識進行加工。
二、思想政治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不論從性質、形式,還是從內涵、意義上來說,都要進行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首先,自主式學習不是被動接受,也不只是對書本知識的獲取,而是一種現(xiàn)實意義的建構,要有主體意義。學習的行為要由學習的動機支配,會學的水平取決于愛學的程度,學生學習的動機是由各種不同的主動因素構成,由整個動機系統(tǒng)所引起的,因為研究性學習目標多數(shù)是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學生自己選擇研究的,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和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jiān)控、反饋和調節(jié),在學習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反思和補救。
其次,認知體系建構。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同時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或認知失衡,引起反思并提出相關問題的學習行為。此時學生要積極主動地搜索舊有的認知結構,為認知體系的構成奠定基礎。在建構過程中,由于興趣引發(fā)了學生研究和探索的心態(tài),學生對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進行歸納、分析、推理,借助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策略來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順利實現(xiàn)遷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最后,要進行合作式探究。所謂合作式探究是指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某些觀點和定理時,將學生的問題進行共同探究。在合作學習中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更有學習者的高度的交往。因為合作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研究目標的一致性、研究內容的興趣性、研究方法的互補性都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不密閉環(huán)境,使學生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易使學生產生互敬、互愛、互助、互動的情感溝通。合作學習的“合力”就在于把每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體之間的競爭圍化為小組間的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思想政治課要探究學生主體性學習的發(fā)展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能動性,首先表現(xiàn)在他能根據(jù)學校的要求積極參與并以此作為自己今后學習努力的方向。其次,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要表現(xiàn)為有迫切的學習愿望、強烈的學習動機、高昂的學習熱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并主動安排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和順序,主動獲取知識,按各自的方式,把它納入自己已有的認識結構中去充實、改造和發(fā)展。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多樣化來創(chuàng)設興趣,給學生以成功體驗的多種形式評價激情,而學生的成功體驗的產生又與教師能否為學生提供成功體驗的機會與條件有關,與有無獨立參與學習的能力和方法有關。
參考文獻:
[1]郭元祥,姜平.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xiàn)狀與問題[J].基礎教育課程,2006.
[2]田景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述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
[3]吳立峰.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