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和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實施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須注重學生學習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認知參與以及社會化參與的有機結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被接受和認可并廣為應用,但由于種種原因,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這一學習方式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出現(xiàn)無效甚至收效甚微的現(xiàn)象,這都是因為合作學習的應用走入了誤區(qū)。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有效性是評價其教學效果的最重要指標,所以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避免合作學習走入誤區(qū)是英語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問題,切實解決這個問題對于我國英語新課程改革和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小學英語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行為參與流于形式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有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兩種。接受學習是傳統(tǒng)學校教育采用的學習方式,在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英語一直被認為是知識,從而在教學中偏重于語法的死記硬背、文章的淺層理解和對話的簡單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根深蒂固。雖然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實施合作學習,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難以從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中迅速轉變,導致老師和學生認為只要課上隨意加入學生的行為參與,便是合作學習這樣的誤區(qū)。小組合作學習被當成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點綴,學生的行為參與流于形式,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隨意安排和插入“小組合作”,學生被動地配合和消極地參與“小組合作”。
(二)學生情感參與程度不均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主要來自情感因素的推動,其情感狀態(tài)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在實際合作學習中,小組內成員的情感狀態(tài)有明顯的差別。有的同學內向膽小,有的同學消極懶惰,還有的同學缺乏興趣,他們都不敢或不愿與小組內的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或承擔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中他們往往傾向于依賴。與其相反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英語學習有強烈的興趣,能始終保持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他們與組內同學進行充分交流并主動完成被分配的任務,在小組合作中他們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情感參與程度不均,易導致小組內的同學出現(xiàn)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問題。
(三)學生認知參與脫離實際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合作學習往往要求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完成共同的任務,因此任務的類型、學生的興趣與任務的難易程度會關系到任務完成的結果以及合作學習的成效。但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來布置任務,有的任務過于膚淺,學生不需要彼此的合作和研究就能完成任務,類似這樣低于學生認知水平的任務會讓學生喪失興趣,合作學習沒有實際意義;有的任務過于籠統(tǒng),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生難以理解,找不到合作的方向,耽誤了學習時間;還有的任務設計過難,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無從入手,無法合作。
(四)學生社會化參與不足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導致中國的學生習慣于競爭學習和個人主義學習,因此在實施合作學習中,學生的社會化參與不足導致合作學習出現(xiàn)問題。學生由于缺乏親社會行為,不愿為別人提建議,也不愿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合作學習難以持續(xù)。合作中溝通技巧的缺乏和人際關系的處理不當使小組內的同學在討論中不會很好地傾聽,更缺乏相互間的信任與支持,出現(xiàn)不利狀況不會共同應對和承擔,只會相互抱怨和指責。
二、提高小學英語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理念
教育部2001年印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新課程應“逐步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指從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采用的接受學習方式轉變?yōu)橐宰灾鳌⒑献骱吞骄繛橹饕攸c的現(xiàn)代學習方式?,F(xiàn)代學習方式的本質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tǒng)。合作學習作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學習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要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明確雙方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角色職責,把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合理高效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合作學習強調課堂教學的多邊互動,老師要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知識的講解者和權威,而是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要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整體把握,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合理配置。教師要合理分配學習任務,監(jiān)督合作小組內的任務執(zhí)行情況,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教師要控制教學過程,同時要求教師關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注重學生間的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即要求關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也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被動的學習者和接受者。學生要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為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負責;認識到個體目標與小組目標是互依互存的關系;認識到小組成員應相互團結、相互合作,逐漸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利己利人,每個人都為小組的成功共同努力和奮斗的合作理念。
(二)培養(yǎng)有益于英語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
學生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避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學生情感參與不均的問題。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全面的了解,在分組的時候要進行異質分組法,即將學習態(tài)度消極學生與學習態(tài)度積極學生進行合理搭配。在設計學習內容和分配學習任務時,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能力相結合,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方便合作的任務。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參與和指導,保證小組內的每個同學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特別是學習態(tài)度消極的同學也要承擔相匹配的合作任務。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氣氛會更自然、更輕松,因此可以制定合作規(guī)則,即要求小組內每個同學都要發(fā)表看法和意見,不準偷懶和渾水摸魚,特別要鼓勵那些平時膽小且缺乏自信的同學發(fā)言。教師還可以安排組內學習態(tài)度積極的學生來帶動和影響學習態(tài)度消極的學生,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拉近彼此的距離,形成良性互動。教師要盡量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習態(tài)度消極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幫助其利用自身優(yōu)點和特長來完成合作任務和目標,樹立在小組同學中的威信,提高英語學習的自信。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后,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應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組內自評,每個組員都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找到合作學習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方法。教師要根據(jù)組內自評和觀察來進行評價,特別要對學習態(tài)度消極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中肯的點評,對有進步的同學要給予充分肯定和有趣的鼓勵,對有不足的同學要指出問題所在,幫助其認識問題并積極改正。
(三)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習任務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學習任務的完成與否是判斷學習效果的重要標志,因此合作學習任務設計得是否合理、有效,要看學習任務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否能刺激學生運用語言。教師應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時,首先要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并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對任務的描述要具體、清晰,定位準確。其次,合作學習的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這樣有助于學生保持合作學習興趣,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再次,合作任務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刺激學生運用語言從而掌握一定的語言技能,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最后,合作學習的任務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
(四)增強團隊交流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現(xiàn)代學習方式之一,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有益于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為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老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合格的人才要具備合作精神,這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知道英語學習注重的是體驗和經(jīng)歷,注重彼此的分享,“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通過設計特別的小組活動讓小組中的同學發(fā)現(xiàn)彼此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就是要取長補短,最終達到雙贏。
2. 增強學生團隊意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往往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異質性分組,每組一般以4~6人為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保證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另外可以選出小組長來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組織和管理。學生按組進行合作學習要以各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所以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的小組的其他成員負責。只有小組取得成功,自己才能成功,小組的榮譽才是自己的榮譽,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
3. 提高學生溝通技巧。在合作學習中,有效的溝通能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而有效溝通的前提是學會傾聽,即要耐心聽明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是什么,傾聽之后才是表達,有效表達的基礎是彼此尊重和平等,不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要事先明確合作中的要求:以平等的心態(tài)尊重別人的發(fā)言或意見,要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話,更不要因為意見不一致而大聲吵鬧。
總之,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點之一,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合作學習要樹立正確的合作理念、培養(yǎng)有益于英語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習任務,還要增強學生的團隊交流合作意識。只有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有效運用,才能把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落到實處,才能使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根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