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進
摘 要 “領域”和“主題”是我國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兩個核心概念。而以“主題”形式完成課程內容的聯結,難以形成結構化的“知識樹”,因此課程中須關注各自相對獨立的學科或領域知識的邏輯聯系。
關鍵詞 課程 主題 學科獨立性 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Subject Activity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ubjects Integration
ZHANG Jin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Field" and" theme" is our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core concepts. And" theme" form completed the course content the conne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 structured" tree of knowledge", therefore the course should focus on th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iscipline or field of knowledge logical rel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them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ubjects; integration
現下幼兒園的課程改革把過去的五大領域整合為主題教育,“主題”作為我國幼兒園課程新理念與實踐的反映,替代了“領域”。作為活動組織和課程整合的有效形式,“主題”打破了傳統(tǒng)分科課程教學中的學科界限。有時一個“主題”可以橫向關涉或輻射至各個學科或領域的知識或經驗,并符合幼兒整體認知和感性體驗的身心特點。如“楓葉紅了”這一主題,就可以涉及到科學領域的天氣變化常識、藝術領域的粘貼技能、健康領域的指導等等。然而,“主題”難以反映知識經驗和學科邏輯上的層次性和漸進性,同樣的“主題”也就會有重復出現。如:“新年到”、“我長大了”。
形式豐富、內容涵蓋面廣、貼近幼兒生活的主題活動在課改中曾一度贏得師生、家長的青睞,教師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幼兒主動性得以尊重,家長參與性得以調動……主題教學后對幼兒進行各項測查,發(fā)現幼兒在語言、藝術、健康、交往方面發(fā)展較優(yōu),而數學、科學嚴重滯后,幼兒掌握的數學、科學知識僅停留在粗淺的表面,能力也只限于觀察、測量;教師在把握規(guī)律和深入發(fā)現上的引導遠遠不夠……家長們紛紛不滿主題教育,幫孩子報起各類興趣班,甚至自己輔導;教師們也難以平衡主題活動中的各大領域,不能理解數的意義尤為凸顯。改革是一個過程,在主題教育下幼兒敢于表達,語言、認知方面得到長足發(fā)展,但在邏輯性強的領域習中,知識結構是如此膚淺和單薄。問題出現后,家長們甚至呼吁教師重新采用原來的五大領域或者分科教學,讓幼兒學得更多、更系統(tǒng)。
面對這樣的呼聲,我們不得不反思主題課程:為什么實施之初取得了好反響,現在卻又有強烈重呼傳統(tǒng)呢?家長的態(tài)度為什么從配合到質疑?如何深入課改,避免非左即右的極端做法?
科學和數學在傳統(tǒng)的分科課程體系中皆為獨立存在的學科。幼兒園課程模式的爭論自課革以來一直在分科與綜合的矛盾中徘徊。針對割裂幼兒發(fā)展與學習整體性的學科化課程,引發(fā)幼教界探索以某種整合方式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研究性學習”、“主題探索活動”等。學者們認識到科學教育整合研究,有助于科學與藝術、科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由于學前階段的幼兒對世界的科學認識實質上還是“前科學”的、混沌未分化的,融合成為科學教育的必然手段?!毒V要》中將科學作為獨立的課程領域,卻要體現它與各領域間的相互滲透,顯然是要解決學科的獨立與融合的矛盾。傳統(tǒng)學科課程的缺陷眾所周知,但對學科獨立性的忽略卻是眾所行之而不自知的,像科學教育或者數學教育這類邏輯性強的學科,其內在聯系是客觀存在的,必須使學科保有其獨立性、系統(tǒng)性的前提下,才能使教育行之有效。
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科學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一方面要深人理解數學教育總目標——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獲取生活中量、數、形、空、時的粗淺經驗,發(fā)展數概念和數學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讓幼兒體驗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關系,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去理解世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探索發(fā)現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數學。如何有效開展數學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課程實施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創(chuàng)設發(fā)現問題的游戲情境
游戲情境從情感與態(tài)度出發(fā),有助于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如在學習“2~10的分合組成”時,為重視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主動獲取經驗的過程,進一步發(fā)現其數量如在學習“2~10的分合組成”時,為重視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主動獲取經驗的過程,進一步發(fā)現其數量遞增、遞減和互換互補規(guī)律。
2 注重討論與表達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作為啟發(fā)者應針對幼兒的實際能力,抓住關鍵問題,組織幼兒即時討論,通過討論收集各路信息,便于幼兒找出事物的共性和特性。比如在“找不同”、“找規(guī)律”活動中,單個幼兒的發(fā)現往往不全面,而討論后幼兒通過比較、分析,更易于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和規(guī)律。對問題的討論既可在集體數學活動,也可以在幼兒的反饋中隨機開展。此時教師如果急于給出否定或肯定的結論,幼兒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被剝奪,幼兒會失去積極性。為避免“教師控”,教師要學會等待,耐心地傾聽討論中幼兒不同的看法,留出更多空間讓他們展現自我。
“主題”聯結著不同課程間的內容,僅僅完成了學科知識、領域經驗間橫向的聯系,卻難以讓知識形成 “樹”式的邏輯結構?,F代課程編制中將“主題”與“領域”結合,既體現兒童心理與學科邏輯的要求,又是心理經驗與邏輯經驗的辯證與統(tǒng)一,它凝結幼兒園課程改革多年來探索的經驗總結和反思,是今后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基本方向。
參考文獻
[1] 丁海東.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核心概念與基本理念[J].教育導刊,2010.8.
[2] 虞永平.科學發(fā)現室與幼兒園課程[J].幼兒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