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蘊華
每當我習練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紀昌貫虱”和“犀牛望月”的腳步動作時,就會想起一句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句話既經典又形象,讓我牢牢記住,并且迅速掌握了這種步型。
該動作具體做法如下(以左勢步型為例,不含手部動作):
1、身體下沉(沉得多步才能開得大);
2、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左開一大步(相當于本人三腳長),右腿彎屈,左腿伸直,兩腳尖皆向前;
3、重心左移(切忌不可站起,由馬步過度),使左腿彎屈,右腿伸直;
4、向左大幅度轉腰的同時,右腳以腳掌為軸,腳跟往外蹬,使右腳尖指向左腳弓內側,右腳踏實,腳跟不可掀起,右腿伸直,兩腳呈丁字型出現。這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別小看這一步型,它的作用可真大!
①可使腰、胯、膝、踝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受到牽拉,在緊張和放松的反復緩慢交替中活動,有助于改善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松解粘連,緩解或消除疼痛。
②《黃帝內經》說“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說明原穴治療內臟疾病的重要性。而人體的十二個原穴均在腕、踝附近,本勢對應的在踝關節(jié)附近的原穴有:足厥陰肝經的太沖、足太陰脾經的太白、足少陰腎經的太溪、足少陽膽經的丘墟、足陽明胃經的沖陽、足太陽膀胱經的京骨。
經常對踝關節(jié)有規(guī)律地運動,實際上就是對這些原穴的自我按摩。特別像我這樣曾經半癱過的,踝關節(jié)、大腿肌肉特別僵硬,走路和活動不便,經過無數次“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鍛煉,其效果特別好,基本上恢復病前的狀態(tài)。
③在人體的趾端有被喻作水的源頭的井穴,它們是涌泉(足少陰腎經)、大敦(足厥陰肝經)、隱白(足太陰脾經)、至陰(足太陽膀胱經)、竅陰(足少陽膽經)、厲兌(足陽明胃經)。經常有規(guī)律地捻動這些井穴可以啟動、激發(fā)全身的經絡暢通。特別是對涌泉穴的捻動,更是收到加快血液循環(huán)、改善腎功能、使全身機能旺盛的效果。因為涌泉是我們生命的泉眼,為足少陰腎經的起源,在人體的最低位置,可視為“地”。腎經脈氣由此出發(fā),猶如地下泉水奔涌而出,故名涌泉。腎屬水,而腎是人的先天之本,是我們身體的根基,腎水起于涌泉,經常捻動涌泉,已經激活生命的活水源頭,可以使衰老一步步推遲,它是人體健身長壽的大穴之一。
④經?!暗剐心媸?,即做些與常規(guī)相反的動作,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可以讓不經?;顒踊蚧顒硬坏降募∪馐艿酱碳ぃ仁顾涌煅貉h(huán),進而能促使機體微妙的平衡。該動作非常不自然而且很別扭,但在做該動作時,必須思想集中,不能開小差,于是更加要“萬慮拋”,一心只在練功中。
練功實踐使我加深了對“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句話深刻含義的理解,我要堅持下去,爭取以功法、功理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