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發(fā)展,中國還需要更明智
據(jù)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以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等經濟學家稱,以購買力平價法衡量換算成美元后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已經超越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但轉換成市場匯率,仍舊比美國的小很多。即使如此,中國有可能比現(xiàn)在許多人所預測的追趕速度還要快。若要在2020年追平美國,中國的GDP增長率只需要是過去十年公布的GDP平均增長率的四分之三便可以辦到。
如今中國已然舉足輕重,不必再受侮辱,經濟發(fā)展也許不再那么緊迫。其實,一些社會群體已經越來越厭惡中國的增長模式所帶來的副作用:物質豐富了,自然資源卻枯竭了;大量資產建立了,產權卻被剝奪了。
另外,隨著中國的資本累積,人口趨向老齡化和城市化,存款量會越來越不充足,良好的投資機遇也會更少。中國需要更明智地使用其財力。這就要求其要開放金融體系,引進更高效率機制,即使會給穩(wěn)定造成一些代價。
文章還說,如今的中國比20年前的中國要繁榮、廣闊得多。它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可以承受更廣泛的關注。發(fā)展再也不是中國唯一的道理,但仍然是一枚堅硬難啃的果子。(《經濟學人》)
深圳再土改
醞釀了兩年之久的《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方案》5月25日正式公布,拉開深圳歷史上又一次“土改”的序幕。
深圳此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著力改變新增用地快速供應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存量土地高效盤活為主線,指向完善國有土地產權制度、加強土地市場化建設、增強土地科學調控能力、創(chuàng)新土地二次開發(fā)利用機制、完善土地管理法治環(huán)境等五大方面。這也是國家支持各地探索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的嘗試之一,意在從全局上為高度城市化地區(qū)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儲備。(財新《新世紀》)
毒地潛伏
在工業(yè)結構調整和城市用地結構調整之中,占據(jù)市區(qū)優(yōu)越位置的一些劣勢工業(yè)企業(yè),紛紛通過易地、搬遷改造,退出繁華地段,其遺留的大量毒地亦隨之被暴露于城市的陽光之下。
然而,見光的毒地屬極少數(shù),更多毒地在政府和居民毫不知情之下,仍悄然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政府面對毒地這一新污染問題,目前既缺乏搬遷前強制性的污染評估程序,又缺乏事發(fā)后誰污染誰負責的處理機制,大體呈現(xiàn)“哪里出事,治理哪里”的被動應對狀態(tài)。擺在毒地修復中最大的困境是,責任難以界定,尤其難以追索歷史污染者。(《財經》)
美國為何成為贏家
2009年3月美國經濟增長的低點,反而標志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濟復蘇開始了,當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比同期提升了3.8%。這在現(xiàn)代歷史上是一個空前的逆轉。美國經濟恢復到了2007年的高峰值,且年增長率達到了3%,超過了其他任何發(fā)達經濟體的增長節(jié)奏。經濟衰退的嚴酷考驗使美國建立起了一個更為穩(wěn)固的經濟結構,與此同時,歐洲還在繼續(xù)與銀行壞賬和主權債務危機進行搏斗,發(fā)展中國家也呈現(xiàn)出經濟泡沫破裂的跡象。很顯然,這個關于美國復蘇的故事是基于美國的核心實力和競爭優(yōu)勢之上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