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平 葉文正 王珊珊 吳一文
[摘要]目的:探討PCNA和PTEN在皮膚鱗狀細胞癌(SCC)中的表達情況,研究其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52例皮膚鱗狀細胞癌組織和10例正常皮膚組織石蠟標本中PCNA和PTEN蛋白的表達。結果:在SCC標本中,PCNA蛋白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皮膚組織,PTEN蛋白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正常皮膚組織(P<0.005)。PCNA蛋白的陽性表達與病理分級呈明顯正相關(r=0.484),PTEN蛋白陽性表達與病理分級呈明顯負相關(r=0.50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在低分化SCC標本中,PCNA蛋白的陽性表達率高于高中分化組,PTE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低于高中分化組(P均<0.001); PCNA與PTEN蛋白的表達存在明顯的負相關(r=0.557);兩者表達均與年齡和部位無關(P>0.05)。結論:在SCC 組織標本中,PCNA強表達,PTEN低表達或失表達,在SCC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二者對于判斷SCC的進展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癌;鱗狀細胞;PCNA;PTEN;免疫組化
[中圖分類號]R73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6-0936-03
PCNA是一種細胞增殖相關核抗原,在細胞周期調節(jié)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增殖細胞和高度惡性腫瘤中表達增強;PTEN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具有雙特異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主要通過脫磷酸化作用調控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從而調節(jié)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及抑制腫瘤增殖、粘附、轉移。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皮膚鱗狀細胞癌組織和正常皮膚組織石蠟標本中PCNA和PTEN蛋白的表達情況,試圖探討其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本院皮膚科和病理科于2005年1月~2011年12月手術切除的76例疑似鱗狀細胞癌組織標本,病歷資料完整和病理診斷明確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齡41~80歲,平均65.2±2.1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1.3±0.4年)。按Broders病理分級法將其分為:Ⅰ級12例,Ⅱ級15例,Ⅲ級14例,Ⅳ級11例。Ⅰ級為高分化鱗癌,Ⅱ級為中分化鱗癌,Ⅲ級~Ⅳ級為低分化鱗癌。另選取10例皮膚外科手術室切除的正常皮膚組織標本作為對照組,男4例,女6例。
1.2 方法
1.2.1 主要試劑:鼠抗人PCNA單克隆抗體(克隆號PC10)與PTEN單克隆抗體(克隆號28H6)和SP免疫組化試劑盒(濃縮型)均購自北京中山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
1.2.2 實驗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實驗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用PBS液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用已知的陽性切片作陽性對照。
1.2.3結果判定:由2位病理科醫(yī)師和1位皮膚科病理醫(yī)師共同評判。標準如下:①PCNA與PTEN根據(jù)著色強弱,染色強弱以多數(shù)細胞的呈色反應為準:不著色為0分,淺黃色為1分,深黃色為2分,棕黃色為3分;②低倍鏡下選取細胞分布均勻的視野,高倍鏡視野下用HMIAS高清晰病理彩色圖像分析系統(tǒng)進行圖像分析,每張切片在×40高倍鏡下隨機選取5個視野,每個視野計數(shù)100個細胞,計數(shù)陽性細胞數(shù)所占的百分比均值:<25%為1分,25%~50%為2分,>50%為3分。根據(jù)上述兩項的記分之和將PCNA和PTEN蛋白陽性結果分為4級:陰性(-)為<2分,弱陽性(+)為<3分,陽性(2+)為3~4分,強陽性(3+)為>4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13.0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用直線相關分析計算相關系數(shù),并判定其相關程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PCNA蛋白在SCC中的表達: PCNA蛋白主要表達于癌細胞核,少數(shù)表達于細胞漿(圖1)。在SCC中,PCNA蛋白的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正常皮膚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PCNA在不同病理分級間表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且PCNA蛋白表達與病理分級存在相關性(r=0.484)。通過兩兩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Ⅰ級和Ⅲ級間,Ⅰ級和Ⅳ級間PCAN表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將Ⅰ級和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進行合并,并比較兩組間表達差異,發(fā)現(xiàn)低分化(Ⅲ+Ⅳ)級組PCAN表達高于高中(Ⅰ+Ⅱ)組(P<0.001);研究結果提示病理分級越高,癌分化越差,PCNA蛋白表達越強。在增生活躍的正常表皮基底層中,僅有少數(shù)弱表達PCNA蛋白(1例,占10%)(圖2);與患者的年齡與部位無關(P>0.05)(表1)。
2.2 PTEN蛋白在SCC中的表達:PTEN蛋白主要表達于正常細胞(圖3),在SCC中的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正常皮膚組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與患者的年齡和部位無關(P>0.05)。PTEN在不同病理分級間表達也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5),且存在相關性(r=0.507)。通過兩兩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Ⅰ級和Ⅲ級間,Ⅰ級和Ⅳ級間PTEN表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Ⅲ級和Ⅳ級表達均低于Ⅰ級表達。同樣將Ⅰ級和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進行合并,低分化(Ⅲ+Ⅳ)級組PTEN表達低于(Ⅰ+Ⅱ)級組(P<0.001),提示病理分級越高,癌分化越差,PTEN的表達越弱。但是有1例Ⅲ級鱗狀細胞癌的PTEN蛋白強表達(圖4、表1)。
2.3 皮膚鱗狀細胞癌中PCNA和PTEN表達的關系:在SCC中,PCAN和PTEN的表達陽性率存在差異性(P<0.05),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在PCNA 高表達組往往有PTEN低表達,34例PTEN低或失表達組中,PCNA 高表達的有29例(占85.29%),說明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負相關。通過進一步研究兩種表達結果是否存在關聯(lián)性,計算得到P<0.05,說明兩種表達之間存在關聯(lián)性, Pearson列聯(lián)系數(shù)r=0.557,說明兩者間中度關聯(lián)(表2)。
3討論
近年來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浸潤與多種癌基因強表達和抑癌基因低表達或失表達密切相關,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相關性疾病。侵襲和轉移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特性,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尋找有價值的預測預后及指導臨床治療的生物學指標已成為腫瘤研究的新熱點。
PCNA是 DNA復制時所必需的調節(jié)蛋白,是與細胞增殖周期有關的周期蛋白,在 DNA 復制及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可或缺。其表達在 G1期開始增高,S期達到高峰,G2期和 M期明顯下降[1]。PCNA 的陽性程度可直接反應出 DNA 復制的活躍程度[2-3]。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正常組織中,PCNA 的表達較低;高中分化組陽性率與低分化組陽性率之間有顯著性差異,與Yamazaki[4]等的研究結果相似。隨著SCC的病理分級增高,PCNA 的表達明顯增強。提示 PCNA 可促進細胞增殖,并加速腫瘤惡變。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在SCC中PCNA與PTEN的表達呈明顯負相關,提示二者之間可能以負反饋調節(jié)方式參與SCC的發(fā)生發(fā)展。
PTEN是繼p53基因后被發(fā)現(xiàn)的一種能識別腫瘤的抑制基因,在細胞的生長、凋亡、黏附、遷移和浸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PTEN蛋白失表達與一些惡性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和預后密切相關,陽性表達者多分化好、浸潤較淺、不伴淋巴結轉移和預后良好[5-7]。大量研究證明,PTEN 蛋白在多種腫瘤中表達下調,且表達的水平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說明PTEN 與多種惡性腫瘤如:胃癌、宮頸癌、間皮瘤等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8-9]。本研究結果顯示,PTEN 在正常組織中表達率遠高于SCC中表達率,提示PTEN表達下調與SCC的發(fā)生有關。其中高中分化組與低分化組為之間有顯著性差異,隨著病理分級的升高,陽性率呈遞減趨勢,也提示了該基因在誘導腫瘤分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PTEN 蛋白的檢測不僅有助于了解SCC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生物學機制,而且對判斷患者的預后等可提供參考價值,為臨床治療等提供新的方向。本研究也表明,PCNA與PTEN在SCC中的表達與患者的年齡、發(fā)病部位沒有關系。
PCNA 的過表達與PTEN 的失表達是SCC侵襲和轉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聯(lián)合檢測PCNA和PTEN蛋白可以為臨床診斷、確定治療方案以及預后評估提供重要參考指標,也可為手術或放射治療SCC提供依據(jù),減輕患者痛苦。有可能也為血管抑制劑、局部注射抑癌因子治療SCC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但PCNA 和PTEN的表達在SCC增殖和轉化中的相互間的調節(jié)與作用機制還有待于更深層次的研究。
[參考文獻]
[1]Taftachi R, Ayhan A, Ekici S, et al. 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2gen ( PCNA)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after prostatectomy: a comparison of PCNA and Ki267[J].BJU Int, 2005,95(4):650-654.
[2]任海霞,閆春梅,王卡娜,等.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中PTEN、PCNA的表達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8.48(43):17-18.
[3]Deniz K,Yuce I,Cagli S, et al. Expression of PCNA and bcl-2 in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larynx: a controlled study[J].Ear Nose Throat J,2008, 87(8):469-473.
[4]Yamazaki K,Kumamoto Y,Tsukamoto T.Express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sociated antigen in bladder cancer cells--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J].Nih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1994,85(4):589-598.
[5]方木平,易海英,劉漢忠. P105,CD105和 PTEN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12):934-937.
[6]方木平,易海英,劉漢忠.P105和PTEN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61-63.
[7]Depowski PL,Rosenthal SI,Ross JS. Loss of expression of the PTENgene protein produc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in breast cancer[J].Mod Pathol,2001,14(7):672-676.
[8]Kurasawa Y,Shiiba M,Nakamura M,et al.PTEN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statu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Oncol Rep,2008,19(6):1429-1434.
[9]Storkel S,Reichert T,Reiffen KA,et al. EGFR and PCNA experessio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a valuable tool in estimating the patient''''s prognosis[J].Eur J Cancer Part B:Oral Oncology,1993, 29(4):273-277.
[收稿日期]2012-02-28 [修回日期]2012-04-23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