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濤
摘要: 大學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一方面處于不斷探索與求知之中,另一方面處于競爭與壓力之下,對其實施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緩的。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最迫切的任務之一,即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意義教育、責任感教育、挫折教育及死亡教育,使大學生珍惜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xiàn)生命價值。
關鍵詞: 大學生生命價值生命教育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大學生擁有夢想和激情,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未來。生命作為人的載體,是人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大學階段屬于青年中期,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處在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心理矛盾沖突增加,具有易受環(huán)境影響、情緒不穩(wěn)定、脆弱敏感、容易受挫等心理特征。當今社會多元文化的沖突、價值觀念的變遷、激烈競爭所帶來的壓力等,容易使大學生產(chǎn)生厭世情緒和心理嚴重失衡,甚至選擇自殺或者傷害他人。所以重視和倡導大學生生命教育,不僅是對大學生個體自然生命的關愛,更意味著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與人生態(tài)度的引導與提升。生命教育是通過認識生命的起源、發(fā)展和終結,從而認識生命,理解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進而珍惜生命,建立起樂觀、積極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價值觀、生理和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均衡發(fā)展的教育。[1]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傷害自己或他人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jù)南京危機干預中心對部分高校的調查,大學生自殺率約為20/10萬,比全國自殺率高出一倍。[2]如2006年10月12日下午兩點左右,一名北京服裝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05級學生揣著:“我自愿結束自己的生命,與其他人無關”的遺書,墜樓死亡。同天下午五點左右,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一名男研究生從學校6號樓9層跳樓身亡。2006年10月20日凌晨,廈門華天涉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周泰強被自己的同學持水果刀刺死,直接誘因是玩電腦游戲產(chǎn)生爭執(zhí)。2006年10月26日下午3點左右,復旦大學一位女博士生墜樓身亡。2006年4月1日,24歲的綿陽某高校學生因失戀生恨,殺害女友(綿陽師范學院一名女大學生),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以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3]
這些事件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生命觀不正確,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意識淡薄,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足夠的抗挫折能力,采取消極方式應對問題。上??茖W院研究員楊雄則在他最新的自殺課程研究中明確提出:缺乏生命教育也是當今社會自殺率上升的一大緣由。[4]因此,大學生生命教育已經(jīng)成為目前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務,它應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命教育,大學生樹立健康的生命觀、人生觀,真正理解生命的內(nèi)涵,加深對生命本質的理性思考,愛惜生命,健康成長。
近年來,大學生生命教育在我國迅速開展,引導大學生理解生命成長特點、明確生活目標、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
一、生命意義教育
生命意義的培養(yǎng),是生命教育的起點。生命教育站在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高度,引領大學生明確人生的目標、人生的價值。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人類的不懈追求,生命的意義使人們在面對愧疚、痛苦、不公、表面的混亂和無法避免的死亡時,仍然能找到存在的理由。[5]只有不斷尋求和獲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人類的生活世界才變得五彩繽紛,燦爛輝煌。[6]生命意義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科學、完整的生命認識,形成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主動維護生命的權利。生命教育要教育大學生欣賞到生命之美,感受到人生之美,領悟到人性之美。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不同的意義和使命。生命意義教育讓大學生明白: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唯一,無論自己身上存在多少缺點和不足,生命都是有價值的。身邊的每個人也是與眾不同的,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生命。生命的寶貴在于只有一次,具有不可逆轉性,珍視生命的存在,不僅在于珍視自己的生命,還在于珍視他人的生命。
二、責任感教育
每個人除了有生存的權利外,還應該有生存的義務與責任。責任是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承擔的、不可推卸的許諾。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責任感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起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正確理解自己的責任,對生命進行積極思考,可以使大學生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得到生命的充實。近年來,大學生由情感冷漠與心理脆弱而導致的自殺、殺人等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責任感教育非常迫切與重要。一個對生命充滿希望與熱情的負責任的人,會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積極追求健康的生活,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負責,自覺地履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責任。當代大學生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關心他人并幫助他人的品質,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社會責任、對自我責任的認知能力,增強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踐行能力,使大學生妥善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的大學生。
三、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的阻礙或干擾。通過挫折教育,大學生在遭遇挫折時,調節(jié)不良情緒,免于心理失衡,不失去對生命的信念。人生中不可能沒有痛苦和矛盾,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不幸不可避免,疾病染身、突發(fā)橫禍等會不期而至,消極躲避只會讓不幸更甚。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屬于生命的,是無法選擇和抗拒的。所以,挫折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大學生戰(zhàn)勝苦難的能力,使大學生意識到苦難的積極意義,通過自身的積極努力,去改變逆境,激發(fā)潛力,喚醒尊嚴與價值,珍愛生命,提升精神境界,自強不息地爭取幸福,成就積極人生。
四、死亡教育
死亡學的學者Brenna曾說:“研究死亡使我們更了解生命?!币虼怂劳鼋逃巧逃闹匾獌?nèi)容,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人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才會倍加愛惜生命。黑格爾認為:“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種子?!睆拇髮W生自殺、傷人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的事實可見,對大學生進行死亡教育已迫在眉睫。死亡教育通過對死亡的探索,使大學生意識到生存的時間有限,加深對生的理解,體會到生的價值。大學生處于人生的黃金時代,死亡意識薄弱,意識不到生命的寶貴。死亡意識就是對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人的生命的有限性的認識,就是對個體生命的珍視,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就是對人的靈性生命的探索,對超越優(yōu)先、趨向永恒的渴望與追求。[7]通過死亡教育,大學生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形成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思考。法國作家蒙田說:“誰教會人死亡,誰就教會人生活?!彼劳鼋逃箤W生理性認識死亡、使大學生有限短暫的生命具備長久的價值。死亡教育就是為大學生點起一盞燈,引導他們前行,成為他們心靈的守護神,讓大學生懂得生命的美好與脆弱,以一種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人生挫折,超越生命的死亡,去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走向人生的美好與輝煌。
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如此絢麗,是一切智慧和美好的載體。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中堅力量,社會對他們寄予無限厚望。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在大學生群體中倡導生命教育,教育大學生珍愛生命,給生命以理性的關懷,建構美麗的生命家園,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使大學生的生命之樹茁壯成長,生命之花燦爛綻放。
參考文獻:
[1]劉環(huán).讓生死不再兩茫茫[J].思想·理論·教育,2003(33).
[2]鄭曉江.論生活與生命[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3):107-112.
[3]http://cn.netomb.comdispnews.asp?id=1990.
[4]陳瑜.生命教育——按摩心靈的手[N].解放日報,2003-09-11.
[5]弗蘭克爾.意義與人生[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121.
[6]孫正聿.超越意識[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27.
[7]尹振球.“死亡意識”與“局外人”[J].廊坊師專學報,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