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長珍
摘要: 本文通過調查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fā)現了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三種因素影響了聽力理解能力,分別是:詞匯量不足、短時記憶能力較差、背景知識缺乏。針對這三個問題,作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以下的聽力策略:處理生詞的策略、做筆記的策略及預先組織的策略。
關鍵詞: 民辦高校非英語專業(yè)聽力策略
1.引言
從90年代初開始,我國外語屆對聽力策略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它們有的對聽力策略訓練的可教性進行了探討(蘇遠連,2003),有的研究背景知識對聽力策略使用的影響(劉紹龍,1996),有的研究聽力策略訓練的效果(李宇英,2007),還有的則更加詳細地探討某一具體的聽力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培養(yǎng)(鄧媛、張文忠,2004)。這些研究都表明在英語聽力教學中融入聽力策略的訓練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聽力理解能力。
民辦高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較一般的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弱,部分原因是他們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和觀念。蘇遠連(2003)指出低水平的學習者比中、高水平的學習者更需要學習策略。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瓢嗟膶W生尤其缺乏聽力策略的運用。因此,筆者認為在針對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非常有必要強調聽力策略的重要性和加強聽力策略的訓練及培養(yǎng)。
2.對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聽力策略調查
為了更好地針對學生進行聽力策略訓練,我們需要對學生所使用的聽力策略有所了解。因此筆者對本校三個專科班學生在聽力中存在的困難及使用聽力策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聽力策略的分類是以學習策略的分類為框架的。Oxford(1990)把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聽力理解過程并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感知、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因此聽力策略可以被分為聽前策略、聽中策略和聽后策略。聽前策略主要包括對所聽內容的預測、背景知識的調動等;聽中策略包括注意力的分配,做聽力筆記,要點的把握等。聽后策略包括對自己的聽力理解進行自我檢測與評估。筆者把相關內容講解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據此寫下自己在聽力理解中的困難。筆者經過對學生聽力困難的總結發(fā)現,妨礙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聽力的前三個主要因素分別如下。
(1)詞匯。調查中54%否認學生認為詞匯量的不足嚴重影響了他們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這說明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對詞匯有很大的依賴性,這是因為大多數學生的第二語言的習得是以詞為中心的,在過去的英語學習中仍然以詞匯學習為主。
(2)聽過后很快遺忘所聽內容。42%的學生認為他們在聽的過程中聽懂了幾乎所有的詞匯,但是聽過后很快就遺忘了所聽內容。這一方面說明了學生的短時記憶能力較差,另一方面說明了學生在聽力的過程中使用的是自下而上逐詞聽的方法,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詞匯上,而不是句法結構上。
(3)背景知識缺乏。40%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聽懂聽力材料大意是因為自己對所聽材料的相關背景知識掌握得不夠。例如在大學英語聽說第三冊(虞蘇美,李慧琴,2006)第四單元中有一段關于budget的對話,其中提到一個女孩子去thrift stores(廉價舊貨商店)里買衣服。如果學生不知道美國人關于預算的相關背景知識就會難以理解這段對話。劉紹龍(1996)通過實驗研究也說明了具備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對聽力策略的應用及其頻率有明顯的影響。
3.培養(yǎng)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聽力策略
對于上面調查中所發(fā)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以下聽力策略。
(1)處理生詞的策略。首先,在聽力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碰到生詞。因此學生要學會篩選和過濾,敢于放棄某些信息并能容忍信息的模糊和不完整。其次,我們應該逐漸培養(yǎng)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多使用自上而下的聽力方式,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逐漸訓練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句法結構上和意群上。更往上一點的話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聽力材料的整體把握,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聽力材料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上,把握聽力材料的中心思想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單個的詞匯。最后,如果那些非常重要的關鍵詞是生詞,學生就可以根據發(fā)音大概拼寫下來,待聽完之后根據篇章的內容或上下句之間的關系等方法推測詞匯的意義。
(2)在聽力過程中做筆記的聽力策略。在平時的聽力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存在這樣的情況:聽完一篇材料之后什么也記不住。這是因為在聽力過程中他們過多地依賴自己的短時記憶,而一個人的短時記憶能力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采取措施彌補這些不足,尤其是在聽長篇的聽力材料時。在聽力過程中做筆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邊聽邊記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加快反應速度,也可以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因此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邊聽邊記的習慣。記筆記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筆者認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做筆記時要有選擇性,記下來那些關鍵詞。二是做筆記時可以采用多種符號,比如用數學符號中的“∵”代替英語中的“because,since”等,也可以用截取一個英文單詞中的幾個字母代替這個英文單詞,例如用“btw”表示“between”。
對于英語是第二語言的中國學生來說,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英語思維方式非常重要。有些學生在聽力過程中聽不明白或跟不上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習慣于把所聽到的英語在大腦中翻譯成漢語,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因此教師在平時的上課中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漢英思維方式的比較,引導學生積極用英語思維。這樣才能在聽力過程中不至于聽了上句錯過了下句。
(3)培養(yǎng)學生預先組織的策略。成功的聽力理解取決于聽者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的相互作用。如果沒有背景知識,即使內容簡單,聽明白了字面意思,也不能了解真正的內涵。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應該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通過電視、互聯網、書籍等各種途徑積累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聽力課上,教師在聽前應采取各種方式補充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例如,可以通過頭腦風暴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或者可組織和即將聽到的材料相關的討論,也可以放映一些短片顯示一些圖片或者直接講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4.結語
本文通過對學生的一次調查,發(fā)現了學生在聽力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給出了建議。以上的分析說明聽力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在聽力訓練中如果能夠適時地使用合適的聽力策略就會使學生的聽力水平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紹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圖式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外語,1996(2).
[2]李宇英.高職學生英語聽力策略訓練的研究[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
[3]鄧媛,張文忠.聽力策略在英語聽寫中的使用特點及影響作用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
[4]蘇遠連.論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一項基于中國外語初學者的實驗研究[J].現代外語,2003(1).
[5]虞蘇美,李慧琴.大學英語聽說第三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 Newbury House/Harper and Row.,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