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婷婷
能力是人們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既是人的素質的內在成分,又是素質的外在表現(xiàn),是衡量素質高低的根本標志。一個人要順利地完成某項活動,靠單一的能力因素是不行的,必須靠各種能力的有機結合。中學理科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的科學能力包括三個方面:(1)認知能力(智力):注意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其中,觀察能力是基礎,思維能力是核心。(2)實踐能力:指實踐中檢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手段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實驗能力等。(3)創(chuàng)造能力:是能力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是以一個人的全部能力為基礎,為了一定的目的創(chuàng)造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觀念的能力。它的兩個主要成分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科學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僅與知識技能、科學方法密切相關,而且受到科學觀和科學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根據素質教育的總要求、化學教學的特點,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中學化學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五種能力也就是中學化學學科能力結構的五個基本要素。
然而,目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還是囿于中學化學教材,不僅學生按教材中的實驗步驟進行“照方抓藥”,而且教師是按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而高考試題以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載體,尤其是對化學實驗能力的考查為重點,全面考查學生觀察實驗,收集有關資料、數(shù)據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處理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形成概念,作出判斷、推理的能力;構思、選用實驗方法和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我們應該通過開展課外活動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那么,怎樣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課程呢?
化學課外活動課是化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化學教學獨特的形式和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以及較強的學生自主性等特點。化學課外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并完善課堂教學,實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經受實踐鍛煉和發(fā)展智能,培養(yǎng)他們對化學的興趣,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化學教師應該重視并且善于組織和指導化學課外活動課。
一、化學課外活動的形式多樣化
1.課外閱讀活動。
組織學生搜集并閱讀化學科普讀物、化學學習輔導讀物、化學發(fā)展史和化學家故事、化學趣聞逸事等。
2.化學制作活動。
(1)組織學生制作化學標本。例如合金標本、鐵的合金標本、石油分餾產品標本、石油化工產品標本、煤的標本、煤化工產品標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標本等。
(2)組織學生收集圖片,制作模型、圖表幻燈片,攝制錄像片等。
(3)制作常用的簡單實驗儀器或代用儀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燈、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鐘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等。
(4)自制化學試劑。例如用廢銅制取硫酸銅、氧化銅,用廢鐵屑制取硫酸亞鐵、氧化鐵,從廢電池中提取二氧化錳等。
(5)化學工藝制作。例如,用陽極氧化和茜素染料著色法制作鋁質“金”星、制作銀鏡、化學刻字、自制藍黑墨水、沖印照片等。
3.化學實驗活動。
(1)實驗基本操作練習。在課內實驗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
(2)配合課堂教學的實驗。例如水的合成、氯氣在氫氣中的燃燒等。
(3)關于新技術、新工藝的實驗。例如電鍍筆的制作和涂鍍、電解加工、電鑄、塑料電鍍、紙版電池制作等。
(4)結合資源利用的實驗。例如從海帶灰中提取碘、從廢定影液中提取銀、從薄荷葉中提取薄荷腦、用米泔水制葡萄糖等。
(5)跟生活和衛(wèi)生保健有關的實驗。例如CO毒性原因的演示實驗、吸煙有害的演示實驗、化學去漬、自制豆腐花、照片調色等。
4.專題報告或講座。
可以由學生做讀書報告、交流心得,也可以請科技人員和教師做化學化工方面的專題報告,介紹化學化工的新成就和新發(fā)展,介紹化學知識的應用或者做化學知識科普講座等。
5.參觀活動。
參觀跟化學有關的化工生產和科研單位,組織觀看有關的科普電影、電視、幻燈、錄像、展覽會、博物館等。
6.化學競賽。
可以組織化學知識競賽、化學用語競賽、基本操作競賽、化學智力競賽等,吸引學生參加或參觀。
7.在校內出版化學墻報、板報或者化學小報。
8.組織化學晚會、化學活動日(周)、化學夏(冬)令營等活動。
這類活動通常綜合多種活動內容和方式。例如在化學晚會上可以安排化學相聲、化學猜謎、化學魔術、趣味化學表演和化學講座等。
二、化學課外活動的組織和實施
要實現(xiàn)化學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就必須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
化學課外活動要有一定的組織形式,以分年級組織、少數(shù)人參加、固定性的課外活動小組作為化學課外活動的主體,進行多種形式的小組活動,要擴大影響,并增強成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化學課外活動要制訂一個細致的計劃。對計劃執(zhí)行情況要定期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做出相應調整。對每次活動都應作詳細的記錄和小結,學期結束時要做好總結,做好收集、積累資料和經驗總結的工作。
化學課外活動要事先落實好活動的時間和地點,落實活動的經費和設備材料,落實指導教師和具體準備工作。要發(fā)揮指導教師特長,就要實行跨年級指導。
化學課外活動要抓好預習環(huán)節(jié)和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多做多想、手腦并用,弄懂有關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原理,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化學課外活動要重視安全教育、環(huán)保意識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祖國,以及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注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
化學課外活動還要積極爭取領導、家長和社會等方面的重視與支持。
學生化學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國學生與發(fā)達國家學生在能力上的主要差別就體現(xiàn)在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上。長期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僅造就了大批苛求刻板而缺乏創(chuàng)新的學生,而且使教師們惰于創(chuàng)造。很難想象不喜歡創(chuàng)造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力強的學生。要從根本上把學生的能力提升至一個較高水平,關鍵是教師要主動地創(chuàng)造適于學生創(chuàng)新的教學環(huán)境,采取活潑多樣的方式,借助各種手段和課外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對其“異想天開”的想法給予支持和分析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銳意創(chuàng)新的習慣,讓中學的化學教育擁有更多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