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積崇
“動態(tài)生成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靈活地調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使課堂處在動態(tài)和不斷生成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應該是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過程,是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只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把課堂教學當做一種理想狀態(tài)來設計,不允許出現任何偏差,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的,而沒有“動態(tài)”的課堂是不精彩的。那么教師如何做好動態(tài)生成的提供者、創(chuàng)造者呢?
1.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生成
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一種常見的策略。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促使問題的產生。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事例、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我們可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引起他們的共鳴??梢越柚畔⒓夹g,整合課程有用資源,使學生產生直觀感受。如在《空間幾何體》的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學校的建筑物,城市的特色建筑物等讓學生認識空間幾何體的特征。同時使用多媒體,使幾何體形象直觀,將抽象的問題變得清楚明了??梢栽O計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學生課堂學習。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時,教師選擇了這樣的方法:手拿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問:把它換成50元的人民幣,可得幾張?換成10元的人民幣可得幾張?依次換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幣,各可得幾張?換得的張數y與面值x之間有怎么樣的關系呢?由于這樣的情景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并且他們非常熟悉,也非常感興趣,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利于課堂的互動生成。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認知興趣和積極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水到渠成。
2.在交流互動中生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發(fā)展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在課堂上適時地制造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可以從過去的“復習提問”轉變?yōu)槊嫦蛉w學生提出真實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當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時,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便會油然而生。在問題解決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得到激發(fā),他們會自然而然地主動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因此,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為師生積極有效互動提供了思維涌動的原動力??梢詾槊總€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學習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認識水平和智慧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發(fā)現或設想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梢詭熒餐顒?,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層層深入,不斷產生問題,解決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梢圆捎眯〗M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商討,使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小組內得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課型和內容,運用互動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知識的活動,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問題,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與利用。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出現的創(chuàng)造火花,應敏銳地發(fā)覺,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有討論與交流的機會,使意外生成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3.在錯誤分析中生成
課堂教學是學生不斷發(fā)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問題與信息。其中,學生的錯誤就是一種發(fā)生在學生身邊,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學時教師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教學,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又促使學生樂于學習。如在教學“排列、組合”時,學生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特別是在求解解決某個問題的方法種數時,學生不是漏解,就是重復計算。教師若以學生的錯誤為資源展開討論,列舉不同事例,分析辨析錯誤原因,在辨析中產生一系列問題,加以區(qū)分,則不僅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對排列、組合的理解。再如,初學立體幾何時,學生常把空間圖形當做平面圖形對待,把空間圖形中的異面直線當成相交直線,把面外的直線當成面內的直線對待等,從而導致嚴重錯誤。這時我們不應該認為學生的思想簡單可笑,而是要抓住機遇,提醒學生要有空間意識,讓學生思考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與聯系,解決空間問題的思想與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具的演示,或學生自己動手演練,觀察空間的線與線,線與面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認清自己的錯誤所在。
4.在求異創(chuàng)新中生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對同樣的數學內容有不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并對學生“求異”和“鉆牛角尖”甚至是“刁難”要小心鼓勵。正是學生這種可貴的“求異”精神,才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尋求最優(yōu)解法;鼓勵學生積極猜想、驗證、推理等都會產生奇妙的問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知道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在求異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的。
5.巧妙捕捉課堂生成
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問題,是可預設的,也是始料不及的,生成問題的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課堂教學的問題生成點隨處可見,教師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況發(fā)生的放開心態(tài),有了這種放開的心態(tài),教師才有可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專注問題的生成點;對課堂信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努力傾聽和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教師要對學生的信息及時進行分類處理,并作出準確的價值判斷,不斷調整和形成新的教學方案。這樣,才有可能使教學的過程不斷向前推進。
數學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生成點,可以在數學教材的解讀理解中捕捉生成點;可以在課堂互動中捕捉生成點;可以在探究創(chuàng)造中捕捉生成點;可以捕捉學生的一句話,把它作為數學學習的生成點;可以在課堂延展中捕捉生成點。課堂上只有充分利用每一個可能生成的點,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數學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又可能會動態(tài)生成出許多新資源,包括新的問題、新的認識、新的方案等,教師需要通過傾聽和捕捉、點撥和組織,使師生向著有效高質量的目標“互動深化”地發(fā)展。
當然提倡課堂動態(tài)生成,必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前先要了解學生情況,順著學生的思路確定課時目標。如果在活動過程中出乎意料地派生出探究的主題,就要權衡其探究的價值與事先預設的探究目標相比孰輕孰重,隨機靈活調整探究目標,適當地調整預設方案,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