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音樂雜志》
BBC Music Magazine
2012年8月號
奧運會開幕式歷來被稱為“奧運會非官方的首枚金牌”。愛好音樂的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經(jīng)過努力使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得以恢復。在1894年的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他讓與會者們欣賞了古代圣詠《阿波羅頌歌》的首次演唱,這首歌當時在希臘古都特爾斐被發(fā)現(xiàn)不久,福雷為演唱作了適當編配。兩年后在雅典舉行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時,沒有奧林匹克五環(huán),開幕式上也沒有焰火,但有音樂——希臘歌劇作曲家薩馬拉斯為奧運會作曲,希臘詩人帕拉馬斯作詞,薩馬拉斯指揮了這首合唱曲。包括希臘國王在內(nèi)的全體觀眾被歌曲所表達的神圣而崇高的奧運精神所感動,合唱隊不得不又唱了一遍。
顧拜旦希望奧運會能為人們帶來除了運動競賽以外更高尚的理念,因此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除了體育還舉行了藝術類比賽,詩歌、繪畫、作曲、建筑設計各項都決出了金牌。這項傳統(tǒng)一直持續(xù)到1948年,這種奧運文化的理念今天依然存在。1936年柏林舉行奧運會時希特勒已經(jīng)當權(quán),理查·施特勞斯被指定為奧運會主題歌作曲。他竟稱自己“屬于那些仇恨、鄙視體育的人群”,還不無嘲諷地說:“我將在未來幾小時為無產(chǎn)階級寫一首奧林匹克歌曲以解無聊?!闭x的德國奧委會主席西奧多·萊瓦爾德對其謬言痛斥:“你的話讓我震驚。你這是將奧林匹克體育場與游樂場相提并論,把神圣的慶典看作一場群眾狂歡?!?/p>
二戰(zhàn)后的1948年在倫敦恢復了奧運會,組委會根據(jù)音樂總監(jiān)薩金特的提議選用了羅杰·奎爾特作曲、拉迪亞德·吉卜林作詞的《上帝賜予光榮》作為主題歌。開幕式上薩金特指揮由多個英國合唱團和樂隊組成的巨型陣容演唱了這首震撼人心的圣歌以及亨德爾的《哈利路亞》。1954年,國際奧委會向全球征集奧運會會歌,并邀請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以及作曲家布朗熱、科普蘭、弗蘭克·馬丁、萊諾克斯·伯克利等組成評委會。最終波蘭人邁克爾·斯皮薩克的作品中選,但由于他堅持索要高額版權(quán)費惹惱了奧委會而被棄用。1958年的東京國際奧委會會議決定了將薩馬拉斯為1896年奧運會作曲的《奧林匹克圣歌》作為奧運會會歌。從此,每屆奧運會的開幕、閉幕式上都要在奧運會旗幟下演唱演奏這首奧運圣歌。
奧運會開幕式,曾經(jīng)如顧拜旦所希望的都比較簡樸。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卻改變了這個傳統(tǒng):開幕式上,在柴科夫斯基《悲愴交響曲》第三樂章的雄壯樂聲中,列寧體育場舉行了精彩的隊列和芭蕾舞表演,顯示了俄國人深厚的音樂傳統(tǒng)。到了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不服蘇聯(lián)的美國人在開幕式上動足了腦筋,八十四臺三角鋼琴共同演奏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星球大戰(zhàn)》曲作者約翰·威廉姆斯為這屆奧運會作曲。令人難忘的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女高音歌唱家卡巴耶(M. Caballé)與搖滾巨星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獻唱的奧運會主題曲《巴塞羅那》甚至在奧運會開幕前已經(jīng)紅遍世界?!叭竽懈咭簟敝械亩嗝鞲昱c西班牙男高音阿爾弗雷多·克勞斯同在典禮上演唱,卡雷拉斯則與莎拉·布萊曼演唱了由韋伯作曲的奧運會閉幕歌曲《一生的朋友》。遺憾的是十四年后在都靈冬季奧運會閉幕式上,帕瓦羅蒂已無力為祖國放聲高歌,不得不用假唱的辦法去應付他昔日的拿手曲目《今夜無人入睡》。
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恰逢奧運百年紀念,杰西·諾曼演唱了馬克·瓦特斯作曲的《更快,更高,更強》。貝多芬的《歡樂頌》已有多次在奧運會上演唱,但最著名的一次是在1998年的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會上,當時小澤征爾在現(xiàn)場通過衛(wèi)星指揮北京、柏林、悉尼、紐約和開普敦的合唱團共同演唱了這首人類大同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