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峰
爭論已久的“交通擁堵費”在“兩會”期間再掀波瀾,有提案建議征收“擁堵費”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已經交了養(yǎng)路費,該不該再收擁堵費?擁堵費能緩解擁堵嗎?本刊聯(lián)合騰訊汽車頻道發(fā)布“該不該收交通擁堵費”網絡調查,得到四萬余名網友點擊關注,四千余名網友參與。多數(shù)網友們與輿論普遍的反對論調一致。
早在2009年,廣州就發(fā)布了《廣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實施方案》,試圖成為第一個收取道路擁擠費的城市。同樣有征收傾向的還有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深圳等。一些城市政府都曾經釋放出收取擁堵費的信息,以試探公眾的反應。而近來一些城市征收擁堵費的信息越來越強烈,甚至有猜測認為北京已經制定了詳細的收費措施和標準。
反對擁堵費呼聲最高
本次調查中,支持征收收擁堵費的網友僅占被訪者總量的6.62%;認為擁堵費“只會增加車主負擔”的網友占27.78%;反對征收擁堵費,認為應實行多種手段綜合治理的網友成為了大多數(shù),比例高達61.94%。
質疑基礎建設
對現(xiàn)有公共交通不滿
此次還調查了公眾對“交通擁堵原因”和“解決措施”的觀點,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網友最期待的解決擁堵措施是增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而非“公交系統(tǒng)更完善”。
對于交通擁堵的最主要原因,得票最多的是“交通基礎建設跟不上汽車數(shù)量增長”,占33.83%;第二位的“停車設施不健全,路邊停車占道嚴重”,得票率為22.51%。以上兩項均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文明駕駛習慣導致事故多發(fā),降低出行效率”、“公共交通系統(tǒng)運力不足,只能使用私家車”、“各種交通管制導致?lián)矶隆钡冗x項得票率均在20%以下。
對于治堵措施,期望值較高的是“加快交通基礎建設”、“增加公共交通系統(tǒng)運力”、“交通執(zhí)法部門加強道路執(zhí)法”三項,得票率依次為35.73%、20.94%和20.03%;第四名,限制公車出行得票率為16.26%。
三四線城市擁堵漸嚴重
收擁堵費可能收效
在調查中,認為擁堵僅存在余一線城市的占21.88%;在二線城市也明顯感受到擁堵的網友占30.92%;可怕的是,47.20%的三四線城市網友也已經開始感到擁堵。
在收取擁堵費的假設下,有25.69%的網友由于“交不起擁堵費”會選擇乘公交車出行,選擇“無論收多少都堅持開車”的網友占29.98%,選擇“看情況,收得少還會開車”的網友占34.33%。
國外怎么收擁堵費?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shù)國家都是在“用盡一切方法治堵”以后才開始征收擁堵費的。一些國家就規(guī)定,乘員人數(shù)不夠的小車,禁止進入某些地區(qū);另外一些國家公務用車被極力限制,許多城市的市長都乘坐地鐵上班。
新加坡 新加坡1975年起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區(qū)域,對進入的車輛每天收費3新元的“道路擁堵費”,公交車除外。
倫敦 英國倫敦于2003年開始對市中心的車輛征收“道路擁堵費”。倫敦對進入市中心的小車征收道路擁堵費后,每天進入市中心的小汽車減少20%-30%,公交車因此較以前提速25%。2007年2月,倫敦將征收道路擁堵費的范圍擴大到倫敦西部的肯辛頓、切爾西等富人區(qū)。
斯德哥爾摩 瑞典斯德哥爾摩于2007年開始對市中心的車輛征收“道路擁堵費”。
紐約 2008年3月31日,美國紐約市議會表決通過了在曼哈頓區(qū)征收交通擁堵費的提案。根據(jù)提案從早6時至晚6時,紐約市曼哈頓區(qū)60街以南到華爾街商圈路段將加征塞車費,收費標準為轎車每天8美元,卡車每天21美元,出租車多收1美元附加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