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佳,王 睿
患者,男,73歲,因“咳嗽、咳痰、氣短1周”入院。1周前患者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咳黃白色痰,每日約20ml,氣短,無喘息,發(fā)熱,體溫達38℃,無乏力、食欲不振及夜間盜汗。既往史:腦梗死1年,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靈。查體:體溫37.5℃,脈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20/78mmHg(1 mmHg=0.133kPa)。胸廓無畸形,雙側呼吸動度均等,雙肺呼吸音粗糙,右下肺少許濕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齊,無雜音。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2.71×109/L,中心粒細胞分數(shù)為0.813,淋巴細胞分數(shù)為0.086,支持感染性疾病。放射科胸片 (見圖1):右下肺野見大片狀高密度影,邊界清晰,密度不均勻,其內(nèi)散在多發(fā)囊狀鈣化影,側位于右肺前下端,貼近胸壁及膈肌;左肺野未見異常。考慮炎性假瘤或錯構瘤;右側胸膜鈣化。
初步診斷: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炎性假瘤?錯構瘤?胸膜鈣化。診治過程:入院后給予抗感染 (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鈉)、化痰 (氨溴索注射液)及對癥治療1周后,患者癥狀基本緩解。復查胸片 (見圖2)與入院時比較無明顯變化。遂行胸部CT檢查:雙肺紋理增多、紊亂;右側胸膜可見長弧形及條片狀鈣化。提示:支氣管炎,右側胸膜鈣化。出院診斷:急性支氣管炎,局限性胸膜鈣化。隨訪:患者出院后隨訪4個月病情無變化。
該患者最初診斷為肺內(nèi)病變,尤其是肺炎,是因為根據(jù)肺炎的5條診斷標準該患者比較符合?;颊咝啬げ∽兎秶^大,誤診與胸片檢查的局限性有一定的關系。仔細分析該患者胸片表現(xiàn)與初診斷還是有許多不符之處,疑點有:(1)從胸片上的病變范圍來看應該是上大葉性肺炎,但是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也不完全占據(jù)一個葉或段與大葉性肺炎顯然不符。(2)病變邊界相對清楚與肺炎早期邊界模糊不清不符。(3)病變密度不均勻,且出現(xiàn)鈣化,與肺炎吸收消散后出現(xiàn)的條索狀陰影不符。(4)病變范圍較大而自覺癥狀較輕。此外與肺炎性假瘤、肺錯構瘤亦有不符之處。肺炎性假瘤大多位于肺的表淺部位,其形態(tài)多為圓形、橢圓形或類圓形。而絕大多數(shù)錯構瘤 (約80%以上)生長在肺的周邊部,緊貼于肺的臟層胸膜之下,有時突出于肺表面,其典型鈣化呈爆米花樣。臨床上一般無癥狀,查體也無陽性體征。
該患者無既往呼吸系統(tǒng)疾病提供,對其局限性胸膜增厚、鈣化的病因難以明確。但出現(xiàn)此類變化的常見疾病可有結核性胸膜炎尤其是包裹性胸膜炎,慢性膿胸、外傷、結締組織病等。
圖1 入院時胸片F(xiàn)igure 1 Chest radiograph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圖2 治療1周后胸片F(xiàn)igure 2 Chest radiograph after treatment1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