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強 王書英
一、積累是語文教學的“根”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母語,進行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作文教學在其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從中學生作文來看,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素材積累、寫作技巧積累、修改方法積累,學生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很多學生即使確定了新穎的題目,有了深刻的主題,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舊瓶裝新酒”,內(nèi)容空洞、語言干癟,根本就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這就如同廚師師傅對弟子大講如何做菜,弟子卻沒有材料,講得再好也是畫餅充饑。
南宋詩人陸游曾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強調(diào)了平時積累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狈e累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和習慣。從學生作文來看,沒有一定的積累是不行的,沒有生活積累就沒寫作的素材,學生作文將無話可說,無事可敘。沒有語言積累,學生作文將是“茶壺里面裝餃子——有貨倒不出來”。
積累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必須從積累開始,否則只能是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可見,積累對于寫作文是相當重要的,積累就是寫好作文的“根”。從這一層面來看,積累也是語文教學的“根”。
二、怎樣進行積累
1.從生活中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边@段話充分說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圈子太小。要想讓學生寫好生活作文,必須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滿生機;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與嘗試。
2.從語言中積累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边@告訴我們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豐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涌、筆下如生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語匯,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讓學生注意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名言警句、俗話諺語、成語詩詞,掌握各種句式和表達方式,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3.從技巧中積累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一樣。寫作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積累而得到提高的。寫作雖然沒有死板的定式,但應該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所謂積累技巧就是通過與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的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表達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篇章結(jié)構的技巧,選材立意的技巧,使學生不斷從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啟發(fā),從而積累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布局謀篇的方法,便于解決學生習作中“怎么寫”的問題。
4.從閱讀中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qū)W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5.從想象中積累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此應該重視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設法活躍學生思路,啟迪思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想象越豐富,就會常有絢爛多彩的景象在腦中縈繞,作文選材時思路就會越廣闊。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進行積累。教師應及時訓練學生把活動課中動手操作的過程、特點記錄下來,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記事寫活動積累了素材。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寫我心?!庇辛素S富的積累,就能做到厚積薄發(fā),寫出真情實意的文章來。荀子曾說:“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為了讓學生樂于作文,善于作文,就讓我們的語文學習從積累開始吧!
請相信:根深才能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