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在英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感培養(yǎng)
楊在英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對公民的數學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民的數學素養(yǎng)要得到提高,就要從小培養(yǎng)他們數學學習的數感。本文旨在分析數感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討加強數感教學的方法。在數感的培養(yǎng)過程中,讓學生更多地看到數、思考數、運用數,增強學生把抽象問題變直觀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運用數學的能力。我們在思考中前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數學地思考。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通過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在教學中要講究數感培養(yǎng)的策略和方法。
數感;培養(yǎng);策略;方法
美術有“美感”,音樂有“樂感”,語文、英語有“語感”,同樣數學有“數感”?!稊祵W課程標準》中第一次明確地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提了出來,可見培養(yǎng)學生數感是極為重要的。數感是“人對數與運算的一般理解,這種理解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判斷和理解復雜的問題提出有用的策略”。《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繪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并且在內容標準的幾個階段都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問題??梢?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是數學課程改革特別重視的理念。本文依據教學實踐就培養(yǎng)學生數感進行研究。
數感的建立離不開生活,數感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解而能建立的,而是要讓學生自己進行體驗、感知,并且主動探索,讓學生在學習中感知到數學就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學習到的知識能夠解釋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1.結合生活,培養(yǎng)數感
結合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數感首先要指導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利用實在、具體的物體。既積累數學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數感。其次,多多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模擬生活,是課堂教學更接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思維,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數感
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地、富有個性地研究、探索問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完成自己意義的認知構建,并發(fā)展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在探索活動中通過自己動腦,研究有關的數學結論。學生在充滿趣味學習進程中,就能夠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且形成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是數感的具體體現。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數表達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并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進行交流,就能體會到其他人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來的感知,也增強了數感意識。
數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反思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真正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質疑、判斷、反思。我們在教學中應加強估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
1.在生活實際中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獲取數感
教師在教授數學的過程中,要利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生活實例為選材,鼓勵學生多進行估算,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估算的魅力,增強估算的意識,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從而來發(fā)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運用已有知識經驗估算,增強學生數感
數學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眾多的數據中,以敏銳的觀察力,迅速地做出選擇和判斷,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從數量上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感。在讓學生進行估算時,應尊重學生的各種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對各自估算的結果進行合理性的解釋,討論大家所運用的估算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感。
教學上要設計多一些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的題目,進行“模擬實戰(zhàn)”,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以某一生活問題開展訓練,在解決問題中強化數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引導學生多動手實踐,從中培養(yǎng)數感
在教學中,要多設計讓學生動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這樣能夠不斷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經驗。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實踐探索活動獲取數學知識。在這樣的動手操作過程里,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從而做到強化數感。
2.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強化數感
學生在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全面的感知數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和完善已有的知識,還能夠加深對現實生活的理解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數感的理解。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不是一節(jié)或者一章課程內容所能完成的,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里,教師不僅要根據課程內容的要求設計新穎的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應該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實例中體驗數感。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在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而且有利于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在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教師要能夠為學生設計豐富的生活實例,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氛圍中,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教與學的完美,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從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促進人格的完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學之間的語言最容易溝通理解,數感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數感在討論和觀察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板書無法充分展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然而信息技術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它的信息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信息傳播效率高,能增強課堂密度,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們在電腦“動”的顯示過程中,輔之以“靜”的思考,既擴大了思維的空間,又學得輕松愉快。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能僅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須經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問題,為此數學教學中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使學生在一種解決問題的成功感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于數的運算內容的設計,首先要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運算的過程,關注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建立實際操作與數學運算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產生直覺經驗,找到數的運算的現實背景,促進學生理解運算的含義及其性質,并能自覺地運用于解決應用問題之中。
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數學課堂內容要接近生活,聯系實際,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想、交流和應用活動中,逐步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知數學的奇妙和魅力。學生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數感,并且不斷發(fā)展和強化,這樣必定會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yǎng)。
[1]劉兼,孫曉天.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呂必強.必須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福建教育, 2002(11).
[3]楊永紅.讓學生經歷大數量估算的過程.小學教學研究,2003(9).
[4]吳松.新課程理念下關于數感及其培養(yǎng)的研究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01).
[5]陳玉敏.小學生數感培養(yǎng)初探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8(06).
[6]羅玉華.數學課程改革中的”數感”.教育探索, 2008(09).
G642.4
A
1008-7508(2012)05-0148-02
2012-02-27
楊在英 (1983~),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教師,專業(yè)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