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康 翟金龍 陳西風 (寧夏職業(yè)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 寧夏 銀川 750021 阜新原種豬場 遼寧 阜新)
?
如何根據季節(jié)變換做好豬場管理
張永康①翟金龍②陳西風①(①寧夏職業(yè)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 寧夏 銀川 750021 ②阜新原種豬場 遼寧 阜新)
隨著現代化養(yǎng)豬模式的日趨完善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催生了豬場管理的一些新理念,其中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豬場各項生產指標,力爭效益最大化,是養(yǎng)豬者不懈的追求。同時現代化豬場管理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其中季節(jié)性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北方豬場受季節(jié)影響尤為明顯,凸顯出不少養(yǎng)豬實際問題,如何通過管理解決這些問題,是養(yǎng)豬生產者關注的問題。
1.1 做好春季季節(jié)性免疫 豬群在保證常規(guī)免疫的基礎上,應做好春季季節(jié)性免疫。按照豬只生長日齡進行免疫接種已經被從業(yè)者所接受,但有些疫病還需要根據季節(jié)發(fā)病規(guī)律去強化免疫。根據自己所處區(qū)域疾病發(fā)生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加強有些疫苗接種,如有豬場所處區(qū)域春季是口蹄疫的多發(fā)季節(jié)或是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的高發(fā)期,就應該強化相應疫苗的免疫,蚊子出現前一個月要做好乙腦疫苗的免疫接種。
1.2 加強消毒和防疫 春季是疾病多發(fā)季節(jié),注意疾病預防,減少場區(qū)內外人員車輛流動。適當調整消毒程序,增加消毒頻率,尤其是場區(qū)的消毒。舍內消毒選擇低毒高效消毒液,1~2次/周,場區(qū)1~2次/月。減少人員流動,內部員工集中休假并回場隔離,場區(qū)外轉豬車、運料車進入場區(qū)需嚴格有效消毒。
1.3 注意防寒保暖和通風換氣 春季是冷熱過渡期,北方大多豬場是自然通風,冬季為了保溫,窗戶、天窗等通風口封閉,經過一個冬季舍內空氣質量差、濕度大,急需改善。但春季氣候不穩(wěn)定,需根據當地白天氣候狀況,適度開放通風口,改善舍內環(huán)境,減輕豬群負荷,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
2.1 防暑降溫 防暑降溫是夏季管理的重中之重,豬只本身汗腺不發(fā)達,對高溫耐受力差,所以熱應激對豬群的危害相當大,容易引起日射病。通風口24h開放,白天氣溫高的時段,有條件可采取強制通風,或安裝滴水降溫系統。保證充足飲水,很多豬場都是飲水器自由式飲水,往往會忽略飲水的問題,飲水管路老化、水質差泥沙等雜質多,飲水器本身已壞,都將造成飲水器不出水或出水少,因此有必要定期檢修飲水器。
在哺乳期內保證母豬的飲水至關重要。在熱環(huán)境和限位欄的情況下,母豬的活動減少了,會導致飲水量的減少。飲水減少的后果之一是糞便中的干物質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豬患子宮炎、乳腺炎、無乳綜合癥,哺乳期奶量下降。如果讓母豬從飲水器中飲水,供水1.5L/min,母豬的飲水量5.2L/d·頭,但將水加入到飼槽中,夏季中午將水槽加滿水,母豬飲水量增加到27.8L/d·頭,比靠飲水器飲水增加了5倍多。在實際生產中,哺乳母豬除了使用濕拌料外,在每次飼喂后,飼槽內都要注滿水,供給母豬充足飲水,從而最大限度提高母豬采食量和產奶量,減少母豬產后失重。
根據本場經濟條件和種豬價值,安裝畜禽水簾式降溫系統或空調,費用與熱應激造成的損失相比,尤其是對種公豬,利大于弊。
2.2 降低豬群飼養(yǎng)密度、加強通風 (1)合理減少飼養(yǎng)密度,是夏季健康養(yǎng)豬行之有效的措施。夏季適當增加豬只的生存空間,將有利于降低熱應激,更有利于豬只的休息、活動、采食。保育階段豬只密度在秋冬豬床飼養(yǎng)量基礎上減少2頭為宜,育成階段應根據體重適時調整飼養(yǎng)密度,50kg以下1.1~1.3頭/m2,60~70kg 0.9~1.1頭/m2,70~90kg 0.7~0.9頭/m2。(2)加強通風,增加豬只體表散熱速度,達到豬體降溫的目的。自然通風:充分利用前、后窗戶的空氣對流,降低豬舍溫度。自然通風是最基本的降溫方式。機械通風:利用風扇、吊扇,進行通風換氣,如果安裝排風扇,除進氣口外,所有窗戶全部關閉,采取縱向通風。
2.3 調整部分車間工作流程 配種時間放在早晚,避開熱的時間段。母豬群采用濕拌料,產房哺乳母豬早晚喂料量加大,中午少量飼喂。轉群盡量選擇涼爽時間,減少豬只熱應激。
2.4 重視夏季豬群藥物保健 (1)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防止發(fā)霉飼料對豬群的危害。(2)母豬產前產后飼料中添加100ppm泰妙菌素+300ppm金霉素,或40%利高霉素1000g凈化母豬疾病,并切斷疾病從母豬到仔豬的水平傳播。(3)母豬產后1針保健,產后注射長效土霉素,預防母豬產后不吃、無乳、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癥。(4)斷奶階段飲水添加多維,飼料添加支原凈、氟苯尼考等。(5)為了降低熱應激對生產母豬的影響,可以采取產前注射氯前列烯醇,使母豬能夠在涼爽的時間分娩,縮短產程,減少弱仔的比例,并可減少母豬子宮炎、乳房炎的等的發(fā)生。
2.5 加強衛(wèi)生管理,驅除蚊蠅 夏季氣溫高,豬群的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很容易腐敗,是細菌等微生物很好的滋生地,所以必須定期對豬舍及場區(qū)進行清理,同時結合消毒程序定期消毒,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數量,保持本場的菌群平衡體系。夏季是蚊蠅肆虐的季節(jié),對豬場的管理尤為不利,消除蚊蠅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蚊蠅不僅是很多疾病的攜帶者傳播者,而且對豬群的持續(xù)騷擾,造成飼料報酬降低,日增重減少。
3.1 重視秋季季節(jié)性免疫驅蟲工作 除常規(guī)免疫外還應加強秋季免疫,秋季是有些疾病的高發(fā)期,增加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的免疫接種,根據本場的呼吸道實際情況和冬季發(fā)病情況,可以考慮接種喘氣病疫苗。
3.2 注意豬舍溫度的調節(jié) 氣溫由熱變冷晝夜溫差大,注意豬舍溫度的控制。哺乳仔豬對溫度敏感,產房保暖就尤為重要,注意關閉門窗,合理使用產仔箱保溫燈,產后7d內用150W燈,7d后用100W的紅外燈,隨著氣候變冷適度延長使用保溫燈。保育育成豬舍結合天氣狀況開關門窗,使豬群逐漸適應由通風口開放到完全關閉的變化過程。
3.3 調整飼料配比,增加日糧能量營養(yǎng)濃度 秋季新玉米上市,新舊玉米參差不齊,注意日糧的全價性,不能貌似全價。新玉米水份大雜質多,應嚴把好質量關,剔除雜質,折合成標準水份玉米,滿足能量供給。
4.1 防寒保暖 哺乳仔豬對溫度變化是最敏感的,低溫是仔豬高死亡率的一個重要原因;斷乳仔豬在寒冷環(huán)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適宜溫度下相似的生長率,每下降1℃,每日需增加額外飼料13g;生長育成豬,從氣溫20℃開始,每下降1℃,增重減少15g/d。在臨界溫度25~15℃的下限溫度下,每下降1℃,要增加3g/d·頭飼料的代謝能來維持豬的正常體溫。1頭20kg重的豬要多耗料60g。因此,冬季防寒保暖是首要任務,暖氣、空調充分利用,保證舍內的溫度,產房產箱內150W紅外燈24h使用。母豬群、育成舍往往沒有供暖設施,所以要封死進風口,防止賊風,適度增加飼養(yǎng)密度。
4.2 冬季豬群保健,提高成活率 冬季豬舍通風不良,舍內空氣質量差濕度大,容易誘發(fā)呼吸系統疾病,需制定各階段豬群的保健方案?;A母豬飼料添加40%利高霉素1000g/t或土霉素1000g/t,保育豬斷奶1周飲水添加多維,飼料添加支原凈、強力霉素、阿莫西林,或“扶本康”500g/t,育成豬飼料添加泰樂菌素1000g/t。同時兼顧弓形體、副豬嗜血桿菌、大腸桿菌等疾病預防保健。
4.3 加強消毒 加強內部消毒,合理選擇消毒藥品,每周消毒1~2次,舍內用復合酚類、碘制劑、醛類等消毒藥進行帶豬消毒,配比的質量濃度要稍大于產品推薦用量,切不可對豬群造成負面影響;用2%~3%火堿溶液進行場區(qū)消毒。最好選擇在中午10:30~15:00之間進行,消毒要徹底,不留死角。
4.4 加強場區(qū)出入口的消毒,落實生物安全 冬季疾病多發(fā),對進入場區(qū)的人員車輛進行有效消毒,把外源疾病入侵風險降到最低。入口消毒池消毒液定期更換并加入食鹽防凍,保證消毒效果,車輛噴淋消毒;出口做到每出一批豬均要清掃消毒,外界有疫情壓力時用本場轉豬車轉豬;場內員工集中休假并回場隔離更衣。
季節(jié)對豬的生長發(fā)育和飼料利用率有明顯的作用。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15~27℃),豬的生長速度最快。冬季氣溫低,仔豬成活率低,必須加強保溫防寒措施。生長育肥豬的最佳溫度是20℃。當溫度降低,豬被迫多吃,飼料能量中的大部分將用于產熱,而不用于產肉。這意味著每下降1℃將要多消耗15~33g/d·頭的飼料。季節(jié)環(huán)境對豬的影響,實際上牽涉很多、范圍甚大,因為微生物環(huán)境、營養(yǎng)環(huán)境也隨溫度、濕度而起變化,這就要求日常管理過程中因時而宜。
養(yǎng)豬行業(yè)低門檻、低投入、低風險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高投入、高風險、低回報是當今養(yǎng)豬的時代特征。只要嚴格按照養(yǎng)豬規(guī)律辦事,根據不同季節(jié),在飼料、管理、生物安全及環(huán)境等方面精細化管理,就會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012–05–23)
S828.4
B
1007-1733(2012)08-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