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聽妹,秦國良,周霞潔
(江蘇省常州市醫(yī)療急救中心,江蘇常州,213003)
交通事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世界第一大公害”,全世界因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2 s就有1人致傷,每50 s就有1人致死[1]。重大交通事故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財產損失3萬元以上不足6萬元的交通事故[2]。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發(fā)生突然、傷情復雜、后果嚴重、現場救治困難,因此現場急救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本中心自2009年起共參加75起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的院前急救,救治傷員224人?,F將救治體會報道如下。
2009~2011年在常州境內高速公路共發(fā)生75起重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了76人當場死亡;重癥病例110例中,多發(fā)傷導致休克46例 ,腦挫裂傷、硬膜外血腫22例,肋骨骨折導致血氣胸19例,四肢骨折23例,其余還有多個頜面外傷和一些軟組織挫傷的38例輕傷患者。1例肝葉挫傷于手術后8 d因肺動脈栓塞死亡,3例因肝脾破裂大出血救治無效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復或者好轉出院。
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突然發(fā)生、傷者多、病情重、時間緊、變化快、缺乏預見性、信息提供不完整。120調度接聽高速公路交警大隊的報警呼救電話時都要詳細詢問事發(fā)地點、路段、路況、受傷人數、傷者病情等。調度接收到急救呼救信息后,采取第一調度負責制,全面組織、指揮、協(xié)調救治工作,將整個院前急救的全過程有機地組織起來。近十年來,本急救中心發(fā)展迅速,建立了現代化醫(yī)療急救指揮調度系統(tǒng),配備了23輛進口奔馳監(jiān)型救護車,市區(qū)建立了7個分點,2010年起又與各區(qū)、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進行計算機聯(lián)網,組建院前急救專業(yè)隊伍,建立了鄉(xiāng)鎮(zhèn)6個急救分站,全面覆蓋了常州市東西南北范圍內的呼救網絡。
調度室迅速發(fā)出指令:①初步根據現場傷亡情況,派出多輛救護車趕往事發(fā)地點,并要求每個急救人員的通訊通暢;②匯報急救中心領導,準備急救藥品和物品,尤其是外傷用敷料,準備進一步支援;③聯(lián)系市內3家三級以上醫(yī)院,開放急救綠色通道;④與交通、公安、消防等保持密切聯(lián)系,隨時將傷者情況轉達給急救人員[3]。立即啟動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EMSS),包括院前急救、醫(yī)院急診、院內危急重病監(jiān)護救治。
接受急救指令后,所有車輛馬上出發(fā),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事故現場。本中心現在擁有23輛救護車均為監(jiān)護型,不包括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網的救護車,其急救車的車型,外觀均和本中心統(tǒng)一,但內部配置有所差別,由各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急診管理。每一輛危重病監(jiān)護型救護車均配置折疊式的自動收縮擔架,可分離式的鏟式擔架,雙瓶氧氣,多導聯(lián)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血壓,除顫、起搏裝置為一體的進口監(jiān)護儀,氣管插管、電動吸引器,簡易車載呼吸器,電動胸外心臟按壓機,氣墊固定包,三十多種急救藥品,還有內放夾板,頸托,棉墊,繃帶,彈力帽,紗布,止血帶的外傷敷料包。所有的裝備都較為先進。重大交通事故現場混亂、圍觀人群擁擠、嘈雜;事故現場的險情未排除,道路阻塞、交通癱瘓,暗淡的光線不易分辨,這就需要多方(120、110、119)協(xié)調和相互配合。通過交警的指揮和疏通,將緊急??寇嚨朗柰榫G色救護通道;119利用先進的專用器械清除路障、保證救護車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為患者贏得了救援時間,及時救出被困的危重患者。救護車抵達事發(fā)地點后開啟警燈,將警報開啟到最大音量,放置警示標志,通過特殊的燈光和聲音提醒后面的來車注意安全。
院前急救的原則:①先復蘇后固定;②先止血后包扎;③先重傷后輕傷;④先救治后運送;⑤急救與呼救并重;⑥搬運與醫(yī)護的一致性[4]。堅持先“救”后“送”的原則,根據患者的輕、重、緩、急,決定救治次序。首要的問題是搶救傷員生命,對于危及生命的情況必須優(yōu)先處理,如心臟驟停、窒息、大出血、開放性及張力性氣胸、休克、腹內臟器脫出、開放性顱腦損傷等。接診后,運用“一聽二看三摸四問五測”[5]檢測法查看傷者的意識、精神狀態(tài),雙側瞳孔大小、對光反應、敏感度。測量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對傷者強調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分析,通過自己的眼、耳、鼻、口、手等感覺器官感受傷者的癥狀、體征進行輔助分析判斷。按ABCDE順序將傷者分類:氣道情況(Airway,A)、呼吸情況(Breathing,B)、循環(huán)情況(Circulation,C)、神經系統(tǒng)障礙情況(Disability,D)、充分暴露(Exposure,E)傷情判斷必須迅速、準確,檢查過程必須簡要、重點而又全面,檢查手法必須輕柔敏捷,不加重損傷,檢查結果必須分清輕重緩急。判斷一個傷病員應在1~2 min內完成。及時正確地處理傷口和出血部位,盡力防止出現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保持呼吸道暢通,維持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基本正常[6]。另外,高速公路的車禍多為連續(xù)追尾,許多患者因為車輛擠壓變形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及時救出來,需要119先進的救援工具,擴張,分離才能救出,這甚至需要很長時間,而這些患者因為擠壓傷病情都比較危重,大多以休克為主,這些患者經過及時救治都會及時轉危為安。有46例患者被擠壓在駕駛室方向盤和座位間,神志淡漠,出現皮膚蒼白、出冷汗、脈搏加快,超過100次/min,出現休克的象征,按照休克流程給以一系列的救治;克服現場困難想一切辦法為患者開放靜脈通路:二路靜脈留置輸液,一路輸林格液,一路輸萬汶;保暖,吸氧,止血,晶體膠體快速補液,糾酸,血管活性藥物治療等,經積極抗休克治療后患者轉危為安,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通過院前急救應采取處置步驟:心肺復蘇、止血包扎、軀干及肢體固定,然后才是搬運至救護車上。對于骨折患者,應進行有效外固定,穩(wěn)定及扶持折骨之上下位置,長度以超過上下兩關節(jié)為原則,再用繃帶包扎,將傷肢與軀體綁住。妥善固定。以減輕疼痛、避免加重局部損傷。及時將傷員轉入醫(yī)院施行確定性治療。對于脊柱損傷以及骨折的傷員,在沒有固定的情況下進行搬運,極易導致傷員的二次損傷,嚴重者可能導致傷員高位截癱或者體內大出血,出血過多就會死亡[7]。轉運過程保持3個不間斷:監(jiān)護不間斷、用藥不間斷、搶救措施不間斷。在轉運途中,醫(yī)師根據急救服務流程[8]通過車載通訊系統(tǒng)與各大醫(yī)院搶救室做好聯(lián)系,通知急救小組相關成員準備就緒,開辟綠色通道實施救治,避免了急而疏漏,為患者到達院內的檢診和特殊檢查等做好充分的準備。傷者分別送入3家三級以上醫(yī)院救治。每個醫(yī)院都由院長帶領,組成急救小組,每個小組由腦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專家和幾名護士組成,每個小組負責2~3個患者,從患者入院開始,所有的檢查,會診治療都開辟綠色通道實施一條龍服務。106例患者進行了有效及時的救治。有研究顯示,患者急救環(huán)節(jié)的各個反應時間縮短,可明顯提高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
[1] 陳曉松,劉建華.現場急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90.
[2] 公安部,公通字[1991]113號《關于修訂道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標準的通知》[S].1991,2.
[3] 高永良,劉福軍.院前急救[M]內蒙古[M].內蒙古: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0.
[4] 唐維新,鄭必先,李少冬,等.實用臨床護理“三基”-理論篇[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28.
[5] 林正奎.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快速傷情診斷[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7):3469.
[6] 張松峰,王理瑛.急救護理[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46.
[7] 劉玉瑩,曹 力,陳興華.實用急救護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110.
[8] 張海濤.院前急救流程預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1.
[9] 張聰介,徐全高,王群英,等.院前急救流程在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