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霞
軍隊離退休干部療養(yǎng)工作需要從單純的景觀療養(yǎng)、例行體檢保健,向親情服務、心理疏導加預防保健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方式拓展。因此,為軍隊離退休干部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服務顯得尤為重要,在離退休干部群體中普及心理疾病常識,使其正確對待身心疾病,消除焦慮、抑郁、恐懼心理,積極自我調(diào)適,以提高他們晚年的生存、生活質量。
1.1 失落感 軍隊離退休干部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失落感,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上、經(jīng)濟上以及與此相關的待遇上,更為重要的表現(xiàn)在精神上、尊嚴上、威望上、社交上以及與此相關的心理滿足上[1]。舊的生活秩序被打亂,新的生活秩序一時又建立不起來,心里感到壓抑茫然,整天坐臥不寧,無所適從。有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凡事都無動于衷;有的急躁易怒、對周圍的事情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fā)脾氣。
1.2 孤獨感 由于離退休以后,生活圈子變得窄小,交往的程度降低,特別是在社會和家庭人際關系緊張、達不到心理相容情況下,更不愿與外界接觸,再加上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權力、社會關系,有些面臨喪偶、獨居,生活中閑暇時間增多;疾病困擾、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行動及交往不方便,使離退休干部感到空虛寂寞,孤獨難耐,有人生價值貶低感和不公平感。
1.3 抑郁 抑郁是離退休干部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diào),隨著離退休干部身體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如影隨形,有的離退休干部總感覺度日如年,閑的無聊,悶得心慌,有話無處說,有勁無處使,有被社會、家人遺棄感;甚至有的離退休干部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產(chǎn)生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抑郁心理,覺得活著已失去目標和意義,從而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有的老人因生活單調(diào)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等等生活事件內(nèi)心充滿了焦慮、抑郁、煩躁、多疑的負面情緒;還有的離退休干部退休后由于無法接受角色的轉變而導致心理失衡,悲觀失望。
1.4 非正常依戀感 從人的成長和發(fā)展來看,依戀感是老人和孩童共有的。不過離退休干部依戀反應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表現(xiàn)在懷舊依戀上,常常懷念故土,懷念他戰(zhàn)斗、工作過的地方和同事,掛念兒孫晚輩。其次表現(xiàn)在照顧依戀上,許多離退休干部在心理上和體力上都有依賴他人的表現(xiàn),一旦有病就迫切要求得到他人的同情,尋求心理安撫,希望家屬子女圍繞左右,但事與愿違,孩子們往往忙于工作而忽視他們這方面的需求從而引發(fā)他們諸多的心理問題。再次,表現(xiàn)在精神依戀上,許多離退休干部追求一種建立在超越肉體死亡的精神依戀上,總希望自己創(chuàng)下的思想和事業(yè),兒孫們能繼承下來,發(fā)揚光大,若達不到他們的心理預期就會失望,悶悶不樂。
2.1 幫助離退休干部調(diào)整情緒,防治身心疾病 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治療工作,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心身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多向離退休干部宣傳和示范各種情緒調(diào)節(jié)法,如:呼吸調(diào)控法、肌肉放松法、溝通調(diào)節(jié)法、環(huán)境轉移法等。
2.2 輔助離退休干部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 勤用腦是延緩衰老的重要途徑,鼓勵他們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太極拳、練氣功、健身活動等。這樣既能保持機體代謝平衡,促進身心健康,又能延緩衰老,豐富他們離退休后的生活。
2.3 引導離退休干部正視生命周期規(guī)律 生理功能衰退是無法阻止的事實,死亡是自然規(guī)律,是任何人也回避不了的人生終點,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想到自己死亡時不太可能沒有絲毫恐懼,離退休干部進入晚年并不意味著等待人生的結束,而是重構新生活的開端。因此引導離退休干部正確對待衰老、認識死亡,擺脫對死亡的恐懼,才不會陷入恐懼和焦慮之中,坦然面對一切,牢牢把握現(xiàn)在,充分體驗老年生活的精彩。要充分利用自然療養(yǎng)因子獨特療效的優(yōu)勢,積極關注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全面把握新的健康概念,預防心身疾病,構建全方位的服務保障模式,確保離退休干部在身心愉悅的狀態(tài)下安度晚年。
[1]黎正良.老年心理衛(wèi)生保健[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