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星期五下午是我最高興也是我最為難的時候。高興的是終于迎來為期二天的休息時光,為難的是每到星期五下午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因為,每周五都要分“紅花”。
曾經班里有一位特別精明的小朋友,有一次他沒有分到紅花,他看到班上另一小朋友也沒有紅花,但是在要回家時“另一個小朋友”哭了,老師就拿了一朵紅花安慰這個小朋友,這樣,這個小朋友就從沒有小紅花變成了有小紅花。這件事情他就這樣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第二周恰巧他又沒分到小紅花,于是他就想如法炮制,正在我想要拿紅花安慰他時,他的媽媽告訴我們他的這一想法,最后他沒能“得逞”。
最近一次,由于班上的孩子表現(xiàn)較不好,通過我們三位老師的商量決定本周不發(fā)紅花,而且我們也將不發(fā)的原因告訴孩子,我們的本意旨在通過這一次的全班“不發(fā)”引起孩子的反思,激勵他們能表現(xiàn)得更好。但是離園時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想法、做法實在是錯的離譜。離園時家長問:你今天怎么沒有紅花,小朋友一個個都很高興,而且理直氣壯地回家說:大家都沒有紅花??磥韺⒆右鄻淞駱?、典型,少批評。
——以上種種情況,匯集成幼兒園里經常上演的周五分紅花陣痛。
針對每周五分紅花的陣痛,我們也相應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小班時,我們以鼓勵、肯定為主,實行至少每隔三周每個孩子都有一朵紅花。經過小班一年的肯定,班上的孩子都很自信;中班開始,我們以周為重點,引導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好行為的肯定,如不挑食、輕輕走、愛回答等項目,周一就宣布本周的重點,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爭取表現(xiàn)好,每天又以貼笑臉的形式,讓孩子努力集齊五張笑臉,這樣周五他就可以得到一朵紅花;到大班我們以孩子互評的方式讓孩子也參與進來。引導孩子說說:本周誰表現(xiàn)得好?好在哪方面?自己的表現(xiàn)又好在哪里?下周自己要怎么做?擺脫老師的一言堂。讓紅花由老師評變大家評。有了這些措施,評紅花不再是頭疼的事情了。
教育感言:
老師眼里小小的紅花在孩子的心里卻彌足珍貴。一朵紅花對孩子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更是很好的激勵。我們認真地做好紅花的評、分工作,是希望一朵小小的紅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她的教育功效,真正地促進孩子、老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