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毅
(湖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湖南長沙 410100)
論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體系的重構
李林毅
(湖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湖南長沙 410100)
加強對交通參與者的再教育,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客觀需要,是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存在責任體系有缺陷、運行機制不健全、執(zhí)法管理沒力度的問題,應當從責任落實體系、運行機制體系、管理手段體系上進行重構。
再教育;規(guī)律認識;問題分析;體系重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邁入“汽車時代”,進入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的多發(fā)、高發(fā)期。但是,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與形勢和任務要求,已經越來越不相適應,特別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再教育管理工作嚴重滯后于形勢發(fā)展的需求,宣傳教育作為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基石的功能亟待提升。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社會化有三種基本形式,即依從、認同、內化。對照人的生理年齡,相對而言,“依從”具有明顯的幼兒、兒童期特征,“認同”具有明顯的青少年期特點,“內化”則具有鮮明的成人特點。所謂再教育,主要就是指“內化”的過程,是相對于青少年基本教育之后的成人教育[1]。
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領域來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一個使交通參與者個體的交通行為轉化為安全、規(guī)范的社會交通行為的過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都有一個從幼年到青年到老年的過程,而且出生以來就都是交通參與者,就在不斷的接受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專業(yè)培訓、行政執(zhí)法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教育。特別是在成人之后的教育,這將進一步實現(xiàn)交通參與者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文化和理念的“內化”,進一步推動交通參與者的個體行為轉化為社會行為,從而達到規(guī)范社會交通秩序的目的。因此,加強對交通參與者的再教育,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客觀需要,是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是駕駛人交通違法引發(fā)的。全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shù)遠遠超過一場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死亡人數(shù),占事故死亡總人數(shù)的75%。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現(xiàn)狀反映了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責任體系有缺陷。任何國家管理道路交通,都是把宣傳教育擺在先導的位置。以日本為例,20世紀60年代起,通過實施《交通安全對策法》等系列法律,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素質教育范疇,并把具體責任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社會團體、學校、新聞、企業(yè),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責任體系[2]。從理論上講,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也設計了責任體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條規(guī)定,各級政府,單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媒體以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都負有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這條規(guī)定成為開展交通安全再教育的保障,但這個法律法規(guī)構建的體系是有缺陷的。首先,沒有規(guī)定較為具體的實施辦法。沒有確定哪一級政府部門重點做這項工作,責任應落實到哪個具體部門。其次,相關配套的措施和辦法出臺得甚少,幾乎沒有涉及這方面內容。一些地方性規(guī)章也未對此作出相關規(guī)定,使第六條的實施缺乏措施上的保證。第三,對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督促和落實的機制。對未履行職責的,罰則中沒有任何一條有規(guī)定。
二是運行體制不健全。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再教育的職責基本上由公安交警部門承擔的,可以說交警部門是在唱“獨角戲”。當然,不是說其他政府部門和社會職責沒發(fā)揮作用,但是,當一項職責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規(guī)定情況下,其執(zhí)行力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導致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社會化水平仍然非常低。全國自上至下基本沒有對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做過規(guī)劃,沒有明確的遠期規(guī)劃和近期目標,缺乏“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長效運行機制。與計劃生育、社會保險、公共衛(wèi)生等工作相比,社區(qū)、農村等基層政權普遍沒有把交通安全再教育納入工作重點,同時各類法人組織基本上沒有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在道路交通安全聯(lián)組取消后,機關、部隊、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基本上沒有一個更好的平臺或載體,來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的職責。作為駕駛人的交通參與者在拿到駕駛證之后,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來自公安交警。作為一般的交通參與者在成人之后,接受教育的渠道也非常有限。
三是執(zhí)法管理沒力度。目前,人們普遍把交通違法不當做違法,許多人違反交通法律法規(guī)后,不是主動吸取教訓、接受教育,而是如何想辦法找交警“了難”。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執(zhí)法管理缺乏剛性。執(zhí)法管理是交通安全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特別對成人來講,這是最好的再教育。執(zhí)法管理不僅指對公民個體的再教育,而且包括對機關、部隊、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的再教育管理。與《消防法》賦予公安消防部門監(jiān)管權責相比,《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明確了公安交警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權責,卻沒有賦予監(jiān)督權責,公安交警部門對其他機關、部隊、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履行交通安全再教育職責的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檢查。特別是在對運輸企業(yè)落實再教育工作上,缺乏剛性的法律法規(guī)措施。目前,真正有力的措施除路面執(zhí)法糾違教育外,就是對計滿12分的駕駛人的再教育。而且我們國家在對交通安全違法成本設定上是比較低的,懲罰性教育的功能不是很突出,導致一些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查不勝查。
交通事故多發(fā)、高發(fā),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這是發(fā)達國家發(fā)展證明過的規(guī)律。我們應當立足我國的交通安全“國情”,切實把再教育作為提高國民交通安全素質、搞好交通安全的一項治本措施來抓,積極研究制定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對策。
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重構責任落實體系。從日、美、歐交通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抓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首先必須構建科學的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組織實施體系,也就是責任落實體系。當前,我們國家最為關鍵的任務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guī)。在道路交通安全系列法律法規(guī)設計中,既要規(guī)定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部隊、社會團體、學校、新聞、企業(yè)在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中的職責,又要制定責任的落實辦法、處罰條款,而且要在政府中明確一個部門,為其賦予交通安全再教育的檢查監(jiān)督權,從而為真正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社會化奠定法律法規(guī)基礎。同時,針對當前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的狀況,要充分借鑒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成功經驗,制定若干個五年行動計劃,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真正上升為“一把手”工程,由各級政府組織實施,按照一年解決一個交通安全難點問題的工作思路,把責任分解到交通運輸、公安、司法、教育、宣傳等各個職能部門,使再教育工作在法律法規(guī)層面和執(zhí)行層面之間有一個完美的結合點,使再教育工作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
二是要堅持城鄉(xiāng)統(tǒng)籌,重構運行機制體系。長時期以來,我國道路建交通安全再教育依靠公安交警部門“小牛拉大車”,其職責落不到政府其他部門,落不到整個社會,落不到基層,特別是落不到農村地區(qū)。因此,重構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體系,關鍵是要以運行機制的重構為核心,加快建立一個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為主線、社區(qū)和村民組為依托、單位和其他組織為著力點、新聞媒體為陣地的,輻射至每個單位、家庭和個人的有機的新體系。這個新體系必須是一個多層次、長效化的新體系,是覆蓋城鄉(xiāng)的新體系。也就是說不能把再教育當做不痛不癢的事,要把交通安全再教育工作切實分解到社會各個領域。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和社區(qū),要把交通安全再教育擺在抓計劃生育、抓醫(yī)療衛(wèi)生、抓社會保險的同等重要位置,在街道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村組設立交通安全專干,把再教育的職能放到街道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村組,把再教育的對象從駕駛人覆蓋到所有城鄉(xiāng)居民,尤其是要延伸到農村地區(qū)。對非職業(yè)駕駛人的再教育,包括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安全教育、駕駛證年審、記滿12分的培訓考核都可以下放到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組組織實施,由公安交警部門監(jiān)督、指導。對職業(yè)駕駛人的再教育必須要有嚴格的程序、專業(yè)的措施,由公安交警部門專門組織實施。
三是要推動管理創(chuàng)新,重構教育手段體系。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不僅教育對象狹窄,而且教育形式單一、方法單調、內容枯燥,至今未能形成一個開放式社會化的再教育體系,迫切需要對教育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我們欣喜的看到,目前公安部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正在加強對教育手段方式的研究,提高宣傳教育的科學性。全社會要切實加大對再教育的研究投入,對交通參與者的行為、心理,以及交通事故發(fā)生規(guī)律等方面等進行專門研究,提出專門的教育對策,及時轉化研究成果。要把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交通公德作為再教育的重點,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身份的交通行為特征,開展不同重點的再教育。要推動教育模式由被動式的說教向互動式的體驗轉變,通過再教育,及時把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告訴駕駛人,把安全行車的新經驗、新方法傳授給駕駛人。公安交警部門要嚴格把好客貨運駕駛人的準入關,把生理、心理素質及智力水平作為重點評判標準,提高職業(yè)駕駛人再教育的工作水平,同時改革職業(yè)駕駛人駕駛證審驗制度,建立不定期抽檢制度,對于不合格的駕駛人要進行“再回爐”。要實施多樣化的處罰教育方式,比如讓違法肇事駕駛人去醫(yī)院當“護士”、將違法駕駛人當義務交通協(xié)管員,同時通過采取將交通違法與保險費率掛鉤、加重對嚴重交通違法的處罰等措施,從各方面加重交通違法成本,充分發(fā)揮執(zhí)法管理的再教育功能。
[1]黎剛.關于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幾個問題的探討[A].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調研論文選編(第四輯)[C].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187.
[2]王紹玉.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361.
Key works:reeducation;understanding of the law;problem analysis;system reconstruc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Reeducation System
LI Lin-yi
(Hunan Provincial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Police Corps,Hunan,Changsha,410100)
Strengthening the reeducation of traffic participants is an objective need for road traffic safety work and also an inevitable demand of things development.Nowadays,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Chinese road traffic safety reeducation,namely,the defective liability system,the imperfect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feeble law enforcement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reconstruc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operating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ystem.
D631.5
A
2095-1140(2012)03-0077-03
2012-05-12
李林毅(1980-),男,湖南汨羅人,湖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辦公室民警,主要從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研究。
左小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