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平 張建林
(河北省張家口市中醫(yī)院護理部,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惡心、嘔吐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最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嚴重的惡心、嘔吐可影響患者進食、進藥,使病情日趨惡化。因此,有效地控制惡心、嘔吐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有重要意義。2009-01—2011-06,我們對60例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患者進行中西醫(yī)結合系統(tǒng)健康教育,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慢性腎衰竭依據《內科學》[1]確診。且伴有惡心,納少,嘔吐食物殘渣或清水痰涎水,一日數次不等,持續(xù)反復發(fā)作[2]。
1.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年齡18~70歲;血壓在21.3/12.0 ~13.3/8.0 kPa(160/90 ~100/60 mm Hg)之間;未進行血液透析患者;無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肝等系統(tǒng)嚴重并發(fā)癥。排除首診時血壓值或腎功能檢查數據缺失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河北省張家口市中醫(yī)院腎內科住院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齡18~65歲,平均(46.8±22.1)歲;病程 4 ~16 年,平均(8.1±1.7)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1例,初中及以下29例;腎衰竭分期[3]:Ⅲ期33例,Ⅳ期21 例,Ⅴ期6 例。
1.3 健康教育
1.3.1 入院宣教 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穩(wěn)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內容主要包括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各種設施、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護士長及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等,消除患者陌生感,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
1.3.2 疾病知識教育 使患者了解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系由腎功能受損,代謝產物排泄障礙引起,疾病特點為病程長,易反復,晚期合并癥多,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并向患者介紹治療和護理方案等相關知識,取得患者及家屬配合。
1.3.3 心理指導 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病程纏綿,反復發(fā)作。患者因長期患病,生活質量下降,缺少家庭關愛,醫(yī)療費用多,多出現(xiàn)憂郁、焦慮、恐懼及消極厭世等心理。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要求,耐心說服疏導,消除其異常心理,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樂觀的態(tài)度來接受治療和護理。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給予患者周到的服務和照顧,使患者盡快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多與患者接觸、交談,以熱情、開朗、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去感染患者。爭取家屬配合,讓家屬多關心、照顧患者,使其得到家庭溫暖,消除心理壓力。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以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避免各種差錯和失誤,積極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安靜、舒適、整潔的醫(yī)療環(huán)境。
1.3.4 行為指導 休息可增加腎血流量,減輕腎臟負擔。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動。病情嚴重者,絕對臥床休息,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可散步、打太極拳。室內每日通風、消毒。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患者大部分口腔中有氨味,因此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每日3次,必要時隨時漱口,為防止異味可嚼口香糖。囑患者不要到人多的場合,以預防感染。生活要規(guī)律,保證睡眠質量,睡前熱水泡腳,必要時按壓雙側神門、內關及涌泉穴。
1.3.5 飲食指導 《金匱要略》載“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故飲食指導對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患者尤為重要。以低脂、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為主,一般攝入蛋白質量為0.4~0.6 g/(kg·d)[4],多食魚肉、蛋類、瘦肉及奶制品,少食豆類食品。伴高血壓、水腫及尿量少者要限制鈉的攝入,一般為1~3 g/d。高鉀血癥患者禁高鉀、高磷飲食,少食草莓、菠蘿、香蕉、柑橘、干果、蛋黃及動物肝臟等。糖尿病腎病患者予糖尿病飲食,每日檢測血糖,及時調整用藥,維持血糖穩(wěn)定。為防治貧血,保證營養(yǎng)攝入,可定時補充葉酸、復合維生素B,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獼猴桃、天然果汁等。為促進鐵的吸收,忌飲濃茶、咖啡,必要時口服補鐵藥,以保證鐵及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行血液透析患者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颊邜盒摹I吐嚴重影響進食時可在舌面滴姜汁,并按壓雙側內關、足三里。
1.3.6 病情觀察和用藥指導 觀察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重點是嘔吐物內容、顏色、頻次、氣味、時間及面色、舌苔、脈象、血壓、大小便次數及量等?;颊邍I吐嚴重,嘔吐物為咖啡色或有血絲時,多由胃黏膜糜爛或消化性潰瘍引起,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積極配合搶救。惡心、嘔吐時可按壓雙側內關、足三里?;颊哐刊i痛時可局部按摩或熱敷,以活血通絡。惡心、嘔吐是慢性腎衰竭的伴隨癥狀,必須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才能緩解,故必須監(jiān)督患者按醫(yī)囑服藥,不可漏服或擅自停服、減服。告訴患者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服用藥用炭膠囊者可出現(xiàn)黑便,告訴患者為正?,F(xiàn)象,不要驚慌,停藥后會自然消失。中藥灌腸的患者,灌腸前囑其排尿、排糞,左側臥位,藥液溫度為39~41℃,灌腸速度緩慢,灌腸后靜臥1 h,灌腸后24 h排便2~4次為宜,注意保護肛周皮膚。中藥湯劑常規(guī)早、晚各1次服用,惡心、嘔吐嚴重者姜汁滴舌后服用,必要時也可少量頻服。中、西藥不可同時服用,餐前30 min服用中藥湯劑,餐后服用西藥,必須間隔30 min。
1.3.7 出院指導 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患者分析目前健康狀況,使患者認識到心理健康對身體康復的重要性,使其保持良好情緒和樂觀心態(tài)。飲食以低鹽、低脂、優(yōu)質、低蛋白為主,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冒,防止交叉感染。堅持治療,切忌自行停藥,定期復診。如出現(xiàn)口中氨味加重、牙齦出血等癥狀,積極就醫(yī)。
1.4 療效標準 依據文獻[2]擬定。治愈:嘔吐控制,癥狀消失;好轉:嘔吐次數減少,或間歇時間延長,部分癥狀消失;未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本組60例均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覆蓋率100%,高中及以上學歷31例,30例掌握腎病相關知識,知曉率96.7%;初中及以下學歷29例,26例掌握腎病相關知識,知曉率89.7%。通過系統(tǒng)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遵醫(yī)囑的依從性,惡心、嘔吐治愈9例,好轉43例,未愈8例,總有效率86.7%。
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與心情、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因此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對患者癥狀改善尤為重要。我們通過對慢性腎衰竭伴惡心、嘔吐患者實施相關知識介紹、心理指導、病情觀察、飲食指導、行為指導及中醫(yī)護理干預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使其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使各項治療、護理計劃得以有效實施,提高了臨床療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5]。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49-560.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
[3]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2 Suppl 1):S1-266.
[4]楊輝.全國規(guī)范性護理常規(guī)[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72.
[5]張敏,袁玲.系統(tǒng)健康教育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yī),2009,31(16):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