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孟凡坤,張 嫄,楊雪松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北京 100069)
肝儲備功能分析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及護理
高 燕,孟凡坤,張 嫄,楊雪松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北京 100069)
總結肝儲備分析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采用DDG-3000K分析儀對881例肝病患者進行檢測,檢測前做好操作間、儀器、物品及患者的準備;檢測時,正確安置患者體位及鼻探頭,做好儀器調試及數(shù)據(jù)輸入,正確配置吲哚菁綠溶液,保持靜脈通暢,保證注入藥液劑量的正確,加強儀器監(jiān)護及藥物副反應觀察;檢測后,加強生命體征觀察。875例患者順利完成檢測,一次成功率99.3%,6例患者排除干擾原因后第2次檢測成功。
肝儲備功能,分析儀,護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9.021
肝臟功能評估分為靜態(tài)檢驗和動態(tài)檢測。膽紅素、凝血因子、白蛋白等靜態(tài)檢驗手段在臨床開展比較普遍,但由于肝臟功能的復雜性,僅憑靜態(tài)檢驗不能全面反映肝臟儲備功能,應用肝儲備功能分析系統(tǒng)[1],即吲哚菁綠清除實驗作為動態(tài)檢測,具有實時、定量評估肝功能的優(yōu)勢,可評估肝臟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肝臟儲備功能,預測和避免術后肝臟衰竭,評價肝纖維化及慢性肝病治療后的效果,協(xié)助確定治療方向[2,3]。因此,對肝病患者在靜態(tài)檢驗基礎上,動態(tài)檢測肝儲備功能將是肝病診治的必然趨勢[4],是評估肝功能的良好指標[5]。2011年1月至11月,本院應用肝儲備功能分析系統(tǒng)(DDG-3000K分析儀)對881例患者進行肝儲備功能檢測,現(xiàn)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81例,其中男669例、女212例;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57歲;原發(fā)性肝癌202例,急性黃疸型肝炎108例,慢性重型肝炎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7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98例,黃疸原因待查74例,肝功能異常原因待查31例。
1.2 結果 一次檢測成功875例;6例首次檢測不成功,排除原因,行第2次檢測,均檢測成功。檢測過程3例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患者前胸及面部出現(xiàn)皮疹,因癥狀輕微未予處理,10min后瘙癢癥狀緩解。
2.1 檢測前護理
2.1.1 操作間準備 操作間要求安靜、清潔,操作前紫外線照射1h,治療車用消毒液擦拭。
2.1.2 儀器及物品準備 檢查DDG-3000K分析儀各部件,接通電源,將鼻探頭與分析儀面板上接口連接。物品準備包括穿刺盤、75%乙醇、脫敏膠布、18G靜脈套管針、10ml等滲鹽水2支、10ml注射用水1支及5ml、20ml注射器各1副。搶救車及急救物品、藥品處于應急備用狀態(tài)。
2.1.3 患者準備 告知患者肝儲備功能檢測的重要性,介紹檢測過程和配合注意點,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因吲哚菁綠含有碘,對碘過敏或食用含碘食物過敏者不能進行此項檢測,因此詳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檢測當天測量患者身高、體重,確定吲哚菁綠給藥劑量,查詢近期血紅蛋白檢驗值。
2.2 檢測時護理
2.2.1 體位及鼻探頭安置 在患者平靜狀態(tài)下進行檢測,協(xié)助患者仰臥位,告知緊張時可深呼吸,微閉雙眼,檢測過程不可隨意觸摸鼻探頭、翻身、轉動頭部,以免鼻探頭松動影響檢測結果;為患者清潔鼻腔,用沾有等滲鹽水的棉簽輕柔擦拭鼻腔,于鼻翼處安裝鼻探頭,用脫敏膠布固定,并且保證鼻探頭與皮膚接觸良好。
2.2.2 參數(shù)調設及數(shù)據(jù)輸入 DDG-3000K分析儀檢測模式為BV/k模式,確認儀器備用標準:檢測畫面內[READY]的提示閃爍;顯示血氧飽和度值;脈搏檢測標識與脈搏同步閃爍;脈動率電平移動條顯示,移動條需超過用虛線標示的電平;脈動移動圖表與脈動同步移動。在儀器中輸入患者信息,包括血紅蛋白值、體重、身高、吲哚菁綠注入量(注射量為每公斤體重0.5mg),注意輸入數(shù)據(jù)的正確性,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2.2.3 吲哚菁綠溶液配制 用滅菌注射用水將吲哚菁綠稀釋成5mg/ml,充分溶解,溶解不充分會增加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概率。吲哚菁綠溶液現(xiàn)配現(xiàn)用,溶解后的吲哚菁綠溶液常溫下僅能存放4h。
2.2.4 建立靜脈通路 本組肝儲備檢測選擇肘部粗大靜脈,使用18G套管針,以減少注射通路的阻力,注射速度慢可使色素濃度圖的出循環(huán)變得較寬,導致檢測結果誤差。穿刺成功后,套管針連接三通,將已抽吸吲哚菁綠藥液的注射器連接于垂直血管的接口上,將抽滿20ml等滲鹽水的注射器連接于平行血管的接口上。
2.2.5 正確注入吲哚菁綠 再次確認儀器是否處于備用狀態(tài),在出現(xiàn)提示音時,迅速注入吲哚菁綠溶液,并在提示音結束前完成注藥,一般在10s內推注完畢;為了精確吲哚菁綠給藥量,待藥液全部注入后,馬上切換三通閥,使20ml等滲鹽水快速注入,確保導管中不殘留吲哚菁綠溶液。
2.2.6 檢測監(jiān)護 用DDG-3000K配備的鼻探頭對注入體內的吲哚菁綠濃度進行實時分析,從而快速定量檢測肝功能潛力狀況。觀察監(jiān)測儀器運行狀況、鼻探頭固定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避免檢測失敗。本組6例首次檢測不成功,原因為探頭松動3例、患者末梢循環(huán)差1例、鼻探頭安裝過于牢固阻礙了安裝部位血液循環(huán)2例,正確安置鼻探頭后行第2次檢測成功。
2.2.7 藥物副反應觀察 吲哚菁綠或吲哚菁綠在體內的代謝產物作為抗原刺激機體,可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這種反應的發(fā)生與藥物劑量無關或關系甚少,治療量或極少量都可發(fā)生;吲哚菁綠還可引起惡心、嘔吐等反應。檢測過程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脈搏及面色,囑患者如有不適及時告知護士,以便及時處理。本組3例患者在檢測結束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吸,予漱口清潔口腔,開窗通風去除異味,囑患者深呼吸,放松緊張情緒;1例患者在檢測開始約4min時,主訴瘙癢,觀察發(fā)現(xiàn)前胸及面部出現(xiàn)紅色小片狀斑疹,密切監(jiān)測皮疹有無增加,囑患者不要用力搔抓皮疹,避免感染,10min后患者主訴癥狀緩解。
2.3 檢測后護理 檢測結束,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囑患者在觀察室留觀10min,無不適方可離開;留觀期間暫不拔除套管針,以便出現(xiàn)副反應時能夠進行及時處理。
肝儲備功能檢測是檢查肝臟功能較為理想的方法。檢測前,做好操作間、儀器、物品及患者的準備;檢測時,安置患者舒適體位,保證鼻探頭固定良好及松緊適宜,選擇BV/k檢測模式,正確配置吲哚菁綠溶液并保證注入劑量的正確,做好儀器監(jiān)護及藥物副反應的觀察,以提高肝儲備功能一次檢測成功率。
[1]王雪麗,陳紅,徐敏芬,等.肝衰竭患者肝儲備功能檢測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9(2):124-125.
[2]潘飛,陳大志,盛勤松,等.吲哚菁綠ICG排泄實驗和MECD評分[J].肝膽外科雜志,2008,16(6):440-441.
[3]勞向明,張亞奇,林小軍,等.吲哚菁綠潴留率判斷切肝量及其與肝癌術后肝功能不全的關系[J].癌癥,2005,24(3):337.
[4]Sakka SG.Assessing liver function[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007,13(2):207-214.
[5]齊濱,曹敏.肝儲備功能檢測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7):95-96.
R473.57
B
1671-9875(2012)09-0852-02
高燕(1978-),女,大專,護師.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