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學(xué)生寫議論文,在素材的運用方面,容易出現(xiàn)兩種問題。一是缺乏,即無材可用,無米下鍋;二是混亂,即有材可用,卻使用不當(dāng)。本文將結(jié)合實例來談一談后者,即有材可用時,使用素材的一些原則。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致使其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fù)p失,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并精心飾以金邊,然后,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biāo)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范】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小時候,常聽人講:“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不肯悔改?!贝_實如此。面對錯誤,人們有兩種態(tài)度。有的人認(rèn)識到了錯誤,但礙于面子,總遮遮掩掩,不肯低頭認(rèn)錯,更談不上改正了;有的人犯了錯,會及時改正,認(rèn)真總結(jié),吸取教訓(xùn)。
歷史上最有名的知錯能改的人莫過于廉頗了。藺相如憑借其機(jī)智勇武取得了上卿的位置,廉頗心里不服,處處針對他。相如多次忍讓,其門人也心懷不忿。最終相如“先國家而后私仇”的話語傳到廉頗耳中,廉頗深感自責(zé),他負(fù)荊請罪,為自己的無理行為而道了歉……
因此,“負(fù)荊請罪”被傳為千古佳話,廉頗也獲得了“改過將軍”的評價。
而有的人卻為自己的一錯再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曾看過一篇報道,講述了一個賭博成性的人,常因涉及賭博事件而被司法機(jī)關(guān)扣留。他開始是小賭,接著是大賭,繼而傾家蕩產(chǎn),最后迫于生計參與了搶劫,幾次作案后,他落入了法網(wǎng)……
他的被捕,也許是一種解脫,一躲再躲的人生只會膽戰(zhàn)心驚,一錯再錯的人生將是毫無意義。雖在牢獄,卻是悔改的開始,他的下半生或許會更踏實和充實。
還依稀記得楊麗娟追星的事件,為了追捧偶像,她不惜耗費巨資去參加劉德華的演唱會,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瘋狂,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錯誤,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結(jié)局悲慘。
也還記得溫家寶總理曾在一次講話中對某個知識做了誤解,但沒過多久,他就及時改正了那個錯誤,并公開道歉。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我們在犯錯后及時改正,那么教訓(xùn)就會化為人生的經(jīng)驗,慢慢實現(xiàn)我們的成功。
這篇作文,文字尚算通暢,觀點合乎題意且明確,原文卷面也較整潔,從以上方面評價,該生作文差強(qiáng)人意。缺點有二,一是字?jǐn)?shù)不夠,二是素材運用存在嚴(yán)重不足。從以上方面評價,文章問題很大,最終得分在40分以下。
以下從四個方面分析其素材運用的問題:
原則一:數(shù)量要適當(dāng),使文章豐富,有充實感
數(shù)量適當(dāng)是說,一篇800字的議論文,準(zhǔn)備的材料應(yīng)該在4~6則。其中主要材料2~3則,用于文章中間部分詳細(xì)論證;次要材料2~3則,用于文章前后部分點綴和佐證。這樣,文章內(nèi)容才豐富充實。若材料過多則顯得堆砌,有拼湊字?jǐn)?shù)之嫌;過少則內(nèi)容單薄,有底氣不足之感。
本文總共有材料4則,“廉頗”“一個賭博成性的人”是兩則主要材料,“楊麗娟”“溫家寶”是兩則次要材料,就如上數(shù)量標(biāo)準(zhǔn)而言,勉強(qiáng)符合要求。
如需在這方面修改,可在開頭補充一到兩則次要材料,如添加《世說新語》中周處除三害的故事,用以引導(dǎo)全文,或者把后面的“楊麗娟”“溫家寶”的材料提前一則,使文章前后事例比重相當(dāng),不至于頭輕腳重。
原則二:內(nèi)容要詳實,使文章可信,有說服力
詳實的意思是詳細(xì)、真實。對列舉的事例而言,有五個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jié)果。一般來說,要讓文章有說服力,主要材料需要五要素齊備,次要材料要具備二到三個要素——(時間)人物、事件。如果文章列舉的是“無時間、無地點、無名無姓的某個人身上發(fā)生的某件不清不楚的事件”,就無法給人真實感,自然也沒有說服力。
例文四則材料,“廉頗”作為主要材料,基本詳實,符合要求?!耙粋€賭博成性的人”作為主要材料,既沒有時間,地點,也沒有準(zhǔn)確事件描述,甚至連人物名字也沒有,一切盡在“朦朧”中,無說服力?!皸铥惥辍弊鳛榇我牧?,簡要描述了事件,符合要求?!皽丶覍殹弊鳛榇我牧?,事件描述模糊,是哪一次“講話”,更正了什么“錯誤”,都沒有說清楚,無說服力。
如作修改,需要將“一個賭博成性的人”的姓名、事件等敘述具體化,如果素材虛構(gòu),無法具體化,則需另選。
如列舉以下例子:創(chuàng)作了《罪與罰》的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好賭如命,曾在蜜月旅行時,輸?shù)袅怂械默F(xiàn)金,甚至把手表也押上,最后賣掉太太的大衣、戒指、耳環(huán),才籌夠回來的路費。他多次反省,卻一直沒有改掉好賭的毛病,一直到死去。
另外“溫家寶”素材需修正如下:2009年教師節(jié),溫總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xué)聽課,評課時講到巖石的分類出了錯,兩天后,總理給新華社總編室致信,更正錯誤,并向讀者致歉。
如此修正后,文章可信度和說服力大大增強(qiáng)。
原則三:選材要新鮮,使文章亮眼,有吸引力
新鮮的意思是,選擇的素材是相對比較陌生的,而不是大眾所周知和耳熟能詳?shù)摹H绻麑W(xué)生寫作時總是只想到李白、杜甫、陶淵明、蘇軾等古人,并以為屢試不爽,那么作文就只能散發(fā)出乏味的、陳舊的、腐朽的氣息,閱卷老師就可能真的“不爽”了。
例文四則材料,“廉頗”的素材婦孺皆知,無吸引力;“一個賭博成性的人”的素材連真實都算不上,更談不上新鮮;“楊麗娟”的素材比“廉頗”例稍好,但也不能說新鮮;“溫家寶”的素材是里面最新的一個素材,但又不翔實,無法擔(dān)當(dāng)大任??梢哉f,四個材料,沒有一個素材吸引人眼球,文章整體無法引起閱卷老師的任何注意。以這樣四則材料成文,除非文采極佳,文章一般不會超過45分。
如需修改,參考以上所列舉的素材,可將陀思妥耶夫斯基、溫總理兩例新鮮素材作為主要材料,其他廉頗、楊麗娟、周處可作為次要材料,“一個賭博成性的人”材料棄之不用。
原則四:列舉要有序,使文章清晰,思路明確
有序的意思是,依照文章的組織,合理地安排事例的順序。有序,才能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清晰,觀點明確;無序,則讓文章顯得混亂,使說理不清不楚。
一般而言,材料的列舉遵循以下原則:由物及人(先寫動植物,再聯(lián)系到人)、由此及彼(先寫自身,再推及他人、他事;先寫本地,再談外地;先談本國、再涉及他國)、由古及今(列舉按時間順序進(jìn)行)。
另外,還有正面和反面素材之分,它們的列舉沒有絕對的先后順序,根據(jù)需要成文,先正后反則為立論文,先反后正則為駁論文。
以上已經(jīng)列舉幾則素材,歸類如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為19世紀(jì)、外國、反面素材;“溫家寶”為現(xiàn)代、中國、正面素材;“廉頗”為戰(zhàn)國、中國、正面素材;“楊麗娟”為現(xiàn)代、中國、反面素材;“周處”為西晉、中國、正面素材。
修改順序如下。
開頭:用“周處”素材導(dǎo)入,提出論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中間:“溫家寶”素材為第一則主要材料,正面論述觀點;
“陀思妥耶夫斯基”素材為第二則主要材料,反面論述觀點;
結(jié)尾:使用“廉頗”及“楊麗娟”素材,呼應(yīng)開頭,再次重申觀點。
如此成文,則在素材的使用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上沒有問題了。
以上四原則,是考生在作文運用素材時必須注意的,如果違背,則文章或空洞,或虛浮,或貧乏,或混亂,難以得到作文基本分值;如果遵循,則文章可以更充實,更踏實,更條理,是得到高分的必要條件之一。作文的優(yōu)秀,不是由一個方面構(gòu)成的,但在素材運用方面如果很優(yōu)秀,就可以“慢慢氤氳著我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