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芳,張彥彥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遺癥可致殘,使患者喪失勞動能力,栓子脫落還可導致肺栓塞,以至死亡。目前還沒有特別的藥物治療后遺癥,常規(guī)主要以抗凝、祛聚、彈力襪、激光為主的非手術療法,有一定的療效。良好的??谱o理對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的治療有極其重要的作用,2007-05 至2011-01,我中心收治120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效果較好。
1.1 一般資料 120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均符合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1995 年制定的診斷標準。男70 例,女50 例,年齡19 ~78 歲,病程最短6 個月,最長20 年。左下肢為52 例,右下肢為30 例,雙下肢為38 例。血栓形成原因:無痛人流3 例,剖腹產20 例,手術后31 例,腫瘤15 例,骨折18 例,外傷20 例,不明原因8 例,慢性病5例。
1.2 治療方法 血栓形成1 周之內均采用臥床休息,半個月以后改為限制下床活動時間,抬高患肢離床面20 cm??诜芩ㄍńj膠囊和清脈靈膠囊(我院專利制劑)、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 次/d,低分子肝素鈣抗凝,銀可達莫注射液祛聚,空氣壓力波物理治療,以及彈力襪保護患肢。
1.3 結果 102 例治療一個療程(30 d)后,腫脹基本消失,疼痛癥狀明顯減輕,色素沉著變淡,皮溫正常。10 例繼續(xù)治療2 個療程后好轉,8 例經過3 個月的治療,潰瘍完全愈合。
2.1 一般護理 發(fā)病1 ~2 周內(特別是第1 周)栓子極易脫落。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大小便,吃飯、洗漱等都在床上進行,責任護士的護理和對家屬的指導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會陰的清洗要注意遮蓋。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肢體過多活動及腹壓過高,引起血栓脫落。臥床期間,注意換體位,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fā)生。
2.2 心理護理 本組中,有7 例突然發(fā)病,由于對本病缺乏了解,精神過度緊張,常存在恐懼、焦慮的狀態(tài);有16 例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不佳,失去治療的信心;有9 例對醫(yī)師的客觀檢查項目不配合,加重焦慮和對醫(yī)師產生敵意的情緒從而影響治療的進程;有17 例繼發(fā)于術后,往往認為是手術失敗引起的醫(yī)療事故,存在不滿情緒,煩躁易怒。因此,要及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向患者講明不良情緒可能會導致血脈攣急,使機體氣血運行阻滯,影響疾病的預后[1]。主要措施包括: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知識、邀請療效好的患者現身說法、觀看專家心理講座錄像,以及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2.3 患肢護理 急性期患肢保持制動,抬高30°,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緩解疼痛。下肢股靜脈、股淺靜脈及腘靜脈均有血栓時,注意保護患肢,避免碰撞、擠壓及熱敷,以免皮膚損傷感染。密切觀察患肢周徑、顏色及溫度的變化,及時報告醫(yī)師。慢性期的患者,可適量運動,但還是要以臥床為主,告之患者每天要活動,但以不累、不酸沉為度。
2.4 飲食護理 血黏度增高是誘發(fā)深靜脈血栓的重要原因,所以,飲食上應注意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厚之品,以有利疾病的恢復。急性期的患者由于臥床,應多加含食物纖維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2.5 靜脈輸液的護理 由于患肢水腫,靜脈顯露不清楚,因此應盡量避免采用患肢局部靜脈滴注藥物;必須采用患肢時,也要挑選技術好、經驗豐富的護士,爭取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反復穿刺損壞血管。選用靜脈留置穿刺針的患者,每天用肝素配制的液體封管。每天消毒穿刺部位,敷料每日更換一次,盡量避免增加感染的機會。
2.6 溶栓護理 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藥物,所以應密切觀察凝血功能的變化,注意出血傾向,發(fā)現牙齦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況,特別要注意女性經期間的量、色、味,如果出血量增多時,應及時通知醫(yī)師,遵醫(yī)囑用藥和協助醫(yī)師處理。急性期血栓較疏松,容易脫落,在溶栓治療時,要更加警惕肺栓塞的發(fā)生,如果患者出現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難、咳嗽及發(fā)紺等癥狀時及時匯報醫(yī)師并第一時間作好相應的處理。如立即平臥,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劇烈翻動,同時給予氧氣吸入。
2.7 恢復期護理 在患肢水腫明顯減輕后,急性期過后,應積極進行活動,鍛煉的目的是增加小腿肌肉收縮,加速靜脈血液回流,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運動應以下蹲、向后踢腿為主要方式;對于下肢靜脈血栓遺留下肢靜脈瓣功能不全,活動后水腫等,是因靜脈瓣膜破壞引起靜脈高壓,而靜脈高壓則會進一步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甚至潰瘍。應穿醫(yī)用彈力襪,目的是以外部壓力抵消各種原因所致的靜脈壓力增高,防止靜脈血經交通支逆流入淺靜脈,促進靜脈血回流,達到控制和延緩病情發(fā)展,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況,減輕水腫,預防潰瘍形成;盡量少站立和長時間的走路,在休息時也應抬高患肢[2]。
各種創(chuàng)傷、手術、腫瘤、老齡和妊娠等多種病理生理因素導致血液高凝狀態(tài)、靜脈血液回流緩慢和血管內皮的損傷,引起下肢的深靜脈血栓形成[3]。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應針對病因,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及精心護理,以促進病情的恢復,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組120 例,多數是病程較長的,而且各種方法治療后效果不佳的,但在我院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改善,說明護理工作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治療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1] 陳淑長. 深靜脈血栓形成[J]. 實用中醫(yī)周圍血管病學,2005,7(1):283-302.
[2] 衛(wèi)聰莉. 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1):62-63.
[3] 王建新,樊川民,崔旭輝,等. 下肢深靜脈血栓64 例綜合診治分析[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5):59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