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峰,謝雁鳴,易丹輝,虞 鯤,康 澍,李建鵬,崔慶榮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慢病之一。為研究40歲~65歲婦女骨量變化不同階段發(fā)生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和早期證候,建立適合社區(qū)人群絕經后骨質疏松預測模型,預測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和發(fā)展趨勢,最終為處于骨量變化不同階段婦女的健康干預提供科學依據,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臨床基礎醫(yī)學研究所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健康風險評估課題組于2009年3月~8月在上海、北京兩地社區(qū)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調查者進行了骨密度檢測,獲得第一手的調查數據。對調查問卷進行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評價分析,才能保證調查的準確性、統(tǒng)計分析結論的科學性甚至研究成果的質量[1]。因此,我們?yōu)榱丝己嗽搯柧淼挠行院头€(wěn)定性,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分析,為下一步全面數據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可以為調查問卷的修改和完善提供確切的依據。
采用現場問卷調查方法,2009年3月至8月,在上海市徐匯區(qū)凌云、華涇鎮(zhèn)、長橋3家社區(qū)醫(yī)療服務中心,北京市東城區(qū)交道口、景山、朝陽、東華門、北新橋5家社區(qū)醫(yī)療服務中心進行PMOP高危人群篩選,培訓并派出醫(yī)護人員到其所在社區(qū)進行登記篩選工作,對符合本次調查納入標準的人員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研究人員在上海社區(qū)共發(fā)放問卷1101份,返回問卷1027份,經核實排除不合格問卷26份,得到合格問卷共1001份,占發(fā)放問卷數的90.92%;在北京社區(qū)共發(fā)放問卷800份,返回問卷763份,經核實排除不合格問卷24份,得到合格問卷共739份,占發(fā)放問卷數的92.38%。
1.2.1 調查問卷的制定
在導師課題組前期設計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中醫(yī)證候調查問卷》[1]基礎上,根據量表學和臨床流行病學方法,結合骨質疏松癥專家的臨床經驗,以及《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yī)疾病部分》[2]的中醫(yī)證候辨證內容,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增加了“軀體癥狀”條目,新加了生活習慣、發(fā)病相關因素等領域內容,制定了《社區(qū)40歲~’65歲婦女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及證候調查問卷》。整個問卷包括一般信息、生活習慣、發(fā)病相關因素、軀體狀況、臨床體征等5個領域的內容共65個條目,為封閉式設計,圍繞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和中醫(yī)證候等相關問題,遵循問卷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條目選項采用五級分類法(沒有、偶爾有、時有時無、經常有、總是有),部分不易量化的癥狀條目則采用兩級分類法(有、無)。
1.2.2 質量控制和數據錄入 (1)質量控制:為保證研究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制定了問卷調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調查技巧、醫(yī)學知識等統(tǒng)一培訓,規(guī)范調查程序。調查過程中,問卷內容以被調查者自填和調查員輔助填寫為準,不應隨意更改。問卷填寫應認真、完整,數據如有更改必須詳細注明更改原因,簽字并注明日期。調查員詳細記錄被調查者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資料,以便復查和回訪;(2)數據錄入:在錄入數據前對問卷進行逐一人工核查,應用課題組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開發(fā)的“骨質疏松癥健康管理系統(tǒng)”網絡數據采集平臺(http://210.76.97.192:8080/gzss),將合格的問卷進行獨立雙錄雙核后,進行2次錄入數據的一致性檢驗,對2次數據錄入不一致之處在核對原始問卷后進行修正,數據庫對所有的數據修改操作均保存痕跡,共獲得1740例合格問卷數據。
1.2.3 統(tǒng)計分析方法和軟件 運用克朗巴赫α系數和Guttman折半系數法考核問卷的信度。問卷“軀體癥狀”領域條目的結構效度采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數據分析通過 SPSS 18.0 for Windows軟件實現。
本問卷全部采用現場調查方式,問卷接受率和完成率均在90%以上,說明該問卷易于被人們接受;完成問卷填寫的時間在20min以內,保證了問卷填寫質量,可以認為本問卷調查具有較好的可行性。
問卷信度分析通常采用重測信度、折半信度和克朗巴赫系數 α[3]。由于條件所限,本問卷未重復實施2次調查,所以無法進行重測信度評定,這里主要采用克朗巴赫系數α和折半信度來評價問卷的信度。
2.2.1 克朗巴赫系數 α 克朗巴赫系數 α(Cronbachα)是評價問卷條目內在一致性的常用指標。通過對本問卷“軀體癥狀”領域條目分析,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血瘀證等4個維度以及領域總體分別進行信度檢驗,4個維度的克朗巴赫 系 數 α 值 分 別 為 0.803、0.871、0.811 和0.707,整個“軀體癥狀”領域的 α值最高,達到0.913。
2.2.2 折半信度 在調查只實施1次的情況下,通常采用折半法估計信度,即將問卷的條目分成對等的兩部分,分別求出兩部分條目的總分,再計算兩部分總分的相關系數[4],通過采用 Guttman折半信度法。“軀體癥狀”領域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血瘀證等4個維度的GutUTlarl折半信度值分別為0.789、0.831、0.743 和 0.699,以整個領域的Guttman折半信度值最高,達到0.867。
效度是反映問卷設計者的意圖(收集骨質疏松人群的中醫(yī)癥狀信息,進而提取中醫(yī)證候要素)能否讓被調查者理解,即問卷能否有效地測量各項變量(中醫(yī)證候),各條目與實際要研究問題中的概念相符合的程度。常用的效度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表面效度、區(qū)分效度和結構效度[5]。
2.3.1 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是指測量結果與人們頭腦中的印象或學術界形成的共識的吻合程度,屬于專家評價的主觀指標[6]。本問卷條目的選編與篩選均以量表學理論為基礎,研究人員列出PMOP的主要癥狀、影響因素等進行分析討論,請經驗豐富的骨質疏松專業(yè)臨床醫(yī)生和研究人員對中醫(yī)癥狀、證候類型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評判,依據中醫(yī)理論并參考大量國內外最新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編制出問卷的條目,再經臨床醫(yī)生及量表學、流行病學、統(tǒng)計學專家評估、論證后,刪除一些不必要的條目,形成初始問卷。隨后對初始問卷實施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結果做初步統(tǒng)計分析,進一步刪除相關性不高的條目,并對某些領域的條目進行了增補,最后確保所有條目都盡可能較準確地表達所要研究的內容,以此確保問卷具有較好的表面效度。
2.3.2 結構效度 結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指問卷所能衡量到理論上期望的特征的程度,即問卷所要測量的概念能顯示出科學的意義并符合理論上的設想[6]。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還是利用因子分析來考察問卷的結構效度[7],通常認為結構效度是最強有力的效度評價指標[8]。
本問卷“軀體癥狀”領域條目的結構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采用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經過平均正交旋轉法(equamax),迭代25次而得。KMO檢驗(Kaise-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統(tǒng)計量為 0.935(>0.5),表明數據可以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s檢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的近似 χ2=18058.066,df=741,P < 0.01,可認為該因子分析模型比較適宜。按特征根值(eigenvalues)>1提取其因子,共提取了10個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53.789%(表1)。
表1 各因子的特征根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
經專家討論,對旋轉因子矩陣表中各因子相關性較高的軀體癥狀進行中醫(yī)證候判別(結果見表2)。
表2 10個因子所含軀體癥狀條目及反映的中醫(yī)證候內容
量表的信度受條目類型的影響,問卷性質的考評是問卷在應用之前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根據多數學者的觀點,任何測驗或量表的信度系數如果在0.9以上,則該測驗或量表的信度甚佳;信度系數在0.8以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 0.7以上,則該量表應進行較大的修改,但仍不失其價值;如果低于0.7則應該棄之[9]。本問卷中的軀體狀況領域,血瘀證方面的克朗巴赫α系數較低(0.707),其余方面克朗巴赫α系數值均大于0.8,整個領域的 α系數值最高(0.913),領域和4個維度的克朗巴赫系數α值均高于0.7,表明問卷“軀體癥狀”,領域每一條目得分的一致性較好。問卷所有方面的折半信度值也均高于0.7,因此本問卷具有極好的信度。血瘀證維度Guttman折半信度值較低(0.699),其余方面 Guttman折半信度值均大于 0.7,整個領域的Guttman折半信度值最高(0.867),說明問卷“軀體癥狀”領域兩部分條目的一致性較好。
對調查問卷而言,效度是其首要條件,而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有效的問卷必是可信的問卷,但可信的問卷未必是有效的問卷[6]。效度較之于信度而言更為重要,其中結構效度則是效度分析的主要指標。通過因子分析法對本問卷“軀體癥狀”領域共提取了10個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53.789%。10個公因子對應的中醫(yī)證候內容,基本反映了PMOP人群以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血瘀證等基本證候為主的特點,病位主要在肝、脾、腎三臟,病性以虛為主兼有血瘀。軀體癥狀信息體現了中醫(yī)臟腑辨證與八綱辨證的交叉性,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可以認為本問卷“軀體癥狀”領域在中醫(yī)證候的測量方面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1] 朱云茵.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系統(tǒng)評價及中醫(yī)基本證候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畢業(yè)論文,2005.
[2]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yī)疾病部分[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242-245.
[3] 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6:72.
[4] 郭秀花.醫(yī)學現場調查技術與統(tǒng)計分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319.
[5] 劉保延,謝雁鳴,于嘉,等.亞健康中醫(yī)基本證候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6,12(2):145-149.
[6] 李燦,辛玲.調查問卷的信度與效度的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8,25(5):541-544.
[7] 方積乾.醫(yī)學統(tǒng)計學與電腦試驗[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449.
[8] 劉學宗,張建,于書彥.關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22(4):314-317.
[9] 張文彤.SPSS統(tǒng)計分析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4-365.收稿日期: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