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紅 張朝顯 張 浩
蔬菜集約化育苗與傳統(tǒng)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占地面積小,便于管理,用種量少,苗齡短,病蟲害發(fā)生輕,成本低,可以周年生產(chǎn)等優(yōu)點。2010年以來,項目組經(jīng)過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蔬菜集約化穴盤育苗技術體系,穴盤苗栽植面積在15萬hm2以上?,F(xiàn)將茄果類蔬菜集約化穴盤育苗技術總結(jié)如下。
育苗設施采用連棟智能溫室,單體溫室面積2340m2。墻體為保溫、透光、厚度2.8cm的IP板,墻體上附有濕簾和風扇。屋面材料為玻璃板,屋面上安裝有卷簾機、防蟲網(wǎng)等設施,冬天增加雙層保溫膜,夏天增設內(nèi)外遮陽網(wǎng)。溫濕度調(diào)控設備主要有空調(diào)機、鍋爐和自走式懸臂水車等。內(nèi)部設備主要是由鍍鋅鐵網(wǎng)做成的植床架或育苗架(床)等,育苗架(床)單體寬2m,高度可調(diào)節(jié)。穴盤搬運以單軌或無軌的臺車進行作業(yè)。
茄果類蔬菜通常選用128穴的塑料穴盤。
基質(zhì)總體理化指標要求為:容重0.5~0.8g·cm-3,相對密度1.93~2.29g·cm-3,總孔隙度60%~90%,pH值6.0~7.0,無毒無害。
主要采用輕型基質(zhì),用草炭、蛭石、珍珠巖等按照3∶1∶1的比例混勻。結(jié)合本地資源特點,輕型基質(zhì)成分及配比還有以下3種類型供選擇,如泥炭∶食用菌下腳料∶雞糞為6∶3∶1;蘆葦碎末∶蛭石∶雞糞為6∶3∶1;草炭灰∶食用菌下腳料∶雞糞為6∶3∶1等,同樣可以達到較好的實用效果。在茄果類蔬菜育苗上,每1000kg基質(zhì)中加入腐熟雞糞36.5kg、硫酸銨4kg、硫酸鉀3kg、硫酸鎂1kg、硫酸鋅0.5kg等,另加5kg復合菌劑(N、P、K≥4%,有機質(zhì)>25%,每克含有益菌17億個,SocacoInternationalBiopost公司生產(chǎn))。將基質(zhì)噴濕,至手捏成團即可裝入穴盤。填料要充足、均勻。
4.1 播前曬種 在播種前選擇晴天,將種子日曬1~2d(天),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
4.2 消毒處理 針對本地主要病害選用下述消毒方法。
4.2.1 溫湯浸種 將選好的種子在30℃清水中浸泡15~30min(分),然后放到種子體積5~6倍的55~60℃的熱水中,不斷攪拌10~15min(分),以殺死種子表面潛伏的病菌。
4.2.2 磷酸三鈉浸種 將清水浸泡的種子放在超過種子量1倍的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10~15min(分),撈出洗凈,防治蔬菜病毒病。
4.3 浸種催芽
4.3.1 番茄 消毒后的種子,放在與種子等量的干細沙中,將種子與細沙混合均勻,用溫水浸濕,再用濕布包好送進恒溫箱催芽,溫度控制在28~30℃,當種子露白時逐漸降溫至25℃。
4.3.2 辣椒 把消毒后的種子放在30℃的溫水中浸泡4~6h(小時),撈出后用清水沖至種皮無粘液,瀝干水分,用干凈的濕布包好,放在20~25℃條件下保溫催芽,每天用溫水早晚各沖洗1次,3~4d(天)后大部分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4.3.3 茄子 將浸泡的種子用清潔的細沙搓去外皮上的粘液,用清水把種子分離出來。然后用紗布包好放到25~30℃的條件下催芽,每6~12h(小時)用清水淘洗1次。一般4~5d(天)即可出芽。
4.4 播種 茄果類種子較小,多采用機械播種。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0.5~1.0cm,播種后將穴盤排放到苗床上。
5.1 水分管理 采用自走式懸臂噴灌系統(tǒng)可機械設定噴灑量與噴灑時間,灑水無死角、無重疊區(qū),并可加裝稀釋定比器配合施肥作業(yè),解決人工施肥難的問題。種子萌發(fā)期,基質(zhì)相對濕度維持在95%~100%,供水以噴霧粒徑在15~18μm為佳;子葉及展根期,水分供給應稍減,基質(zhì)相對濕度降至80%左右,增加介質(zhì)通氣量,以利于根部生長;至真葉生長期,供水應隨苗株生長而增加;煉苗期,應限制給水以健壯植株。此外,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注意:陰雨天日照不足且濕度較高時不澆水;15:00以后不澆水;穴盤邊緣植株易失水,應及時補水。
5.2 施肥管理 選用氮磷鉀含量為20∶20∶20、20∶10∶20、25∶5∶20等不同配方的水溶性復合肥料,依不同蔬菜品種、不同苗齡交替施用。
萌芽期施肥濃度要低,多噴施25~75mg·kg-1的硝酸鉀;在子葉及展根期可施用濃度為50mg·kg-1的復合肥(20∶20∶20);真葉生長期(3~4葉期)如發(fā)現(xiàn)葉面呈黃綠色,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可增至125~350mg·kg-1,可施用20∶20∶20或20∶10∶20的復合肥;為培育壯苗,成苗期應減少施肥。
培育矮化健壯的穴盤苗是穴盤育苗的目標,一般采用溫、光、水、肥等因子加以調(diào)控。
6.1 光照 植株在強光下節(jié)間較短縮,在弱光下節(jié)間易伸長而導致徒長。因此在穴盤育苗生產(chǎn)上,雖考慮成本不提倡補光,但溫室覆蓋物應選擇透光率高的材料。
6.2 溫度 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nèi),育苗階段應盡可能降低夜間溫度,加大晝夜溫差(表1)。
表1 育苗期不同階段適宜溫度 ℃
6.3 水分 適當?shù)南拗乒┧捎行О仓瓴⑹怪参锝M織緊密,輕微缺水可縮短節(jié)間長度,增加根部養(yǎng)分含量,利于穴盤苗移栽后恢復生長。
6.4 肥料 降低氮肥用量,尤其是銨態(tài)氮肥的用量,可酌量追施硝態(tài)氮肥。鉀、鈣、硅肥則能有效增加幼苗的硬度,增強抗病能力。
6.5 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常用的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有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等。適量施用抑制劑可有效矮化植株,培育壯苗,防止徒長(表2)。一般情況下,烯效唑使用濃度為多效唑的一半。上述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如果超量使用,會造成幼苗生長矮縮,發(fā)育期推遲,影響產(chǎn)量。
表2 育苗期不同階段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適宜濃度 mg·kg-1
穴盤苗移出溫室定植前適當控水,以增強幼苗對缺水的適應能力。夏季育苗,移栽前增加光照,盡可能創(chuàng)造與田間一致的環(huán)境條件。冬季育苗,移栽前將幼苗置于較低的溫度環(huán)境下煉苗3~5d(天)。
集約化育苗主要病蟲害是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蟲。防治上主要以預防為主,通過培育壯苗、掛設防蟲網(wǎng)等手段杜絕各種傳染途徑。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的一般措施是:播種前基質(zhì)消毒,控制澆水,澆水后放風以降低空氣濕度。發(fā)病初期噴施多菌靈或代森鋅800倍液。蚜蟲的防治一般用10%煙堿乳油500~1000倍液,低毒、低殘留、無污染,成本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