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輝孫敬鋒朱廣奇喬之怡白東清喬秀亭
(1.天津農(nóng)學院水產(chǎn)科學系,天津市水產(chǎn)生態(tài)及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天津300384;2.天津市寧河縣畜牧水產(chǎn)局,天津301500)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隸屬于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俗稱河蟹。其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各地,在江蘇、湖北、安徽和上海等地區(qū)已逐漸形成規(guī)?;B(yǎng)殖。河蟹以其生長迅速,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成為了我國特有的水產(chǎn)珍品。
當前,我國河蟹基本上采用常規(guī)方法養(yǎng)殖,養(yǎng)殖過程中常出現(xiàn)不恰當使用抗生素和重金屬藥物,造成致病菌的抗藥性增強,從而導致蟹體免疫力下降,并直接影響了河蟹的經(jīng)濟產(chǎn)值,因此病害問題已經(jīng)成為河蟹養(yǎng)殖中的瓶頸。因此,研究高效、環(huán)保的河蟹功能性飼料已經(jīng)成為當前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點。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河蟹飼料的研究大多數(shù)還集中于飼料蛋白利用[1],促生長飼料的研制[2]及礦物添加劑飼料的研制[3]?;诖?,本試驗選用中華絨螯蟹作為研究對象,在飼料中添加不同種類的中草藥,并檢測其生長及生化等指標,以期為河蟹的健康養(yǎng)殖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論基礎,為河蟹養(yǎng)殖提供實踐指導。
試驗所用河蟹取自天津寧河縣七里海河蟹養(yǎng)殖基地,平均體重為(16.82±3.14)g,體色正常,健康活潑。試驗選用的河蟹在實驗室內(nèi)暫養(yǎng)10 d,待攝食正常后開始試驗。在90 L水族箱內(nèi)投放河蟹40只,雌、雄比例為1∶1;試驗期間日投喂飼料2次,投喂量約為蟹體重的6%;日換水量為養(yǎng)殖水體的1/3,使用氣泵連續(xù)充氣,水溫控制在22~26℃。
以蛋白含量為35%與38%的河蟹餌料作為本試驗基礎1組與基礎2組,在基礎餌料1、2組中分別添加質量分數(shù)為0.5%的中草藥,即得中藥1組與中藥2組餌料;試驗以基礎餌料組作為對照,每個處理組重復一次。
1.2.1 河蟹肌肉上清液的采集
試驗周期內(nèi),分別在第0、30、45、60 d時進行采樣;采樣時每箱隨機抽取河蟹6只,雌、雄各半。
將采集的河蟹于冰盤上解剖,剝?nèi)ズ有芳∪?,剔除結締組織,用預冷蒸餾水沖洗并吸干,稱重后加入10倍體積的預冷蒸餾水,以YQ-3型電動勻漿機勻漿,再用TGL-16GA冷凍離心機12 000 r/min低溫離心20 min,取上清液。低溫保存,24 h內(nèi)分析完畢。
1.2.2 生長指標(體重、殼長、殼寬)的測量
使用試驗天平秤測量河蟹的體重,精確到0.01 g;用游標卡尺準確測量河蟹的殼長、殼寬,精確到0.01 cm。
1.2.3 生化指標的測定
河蟹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堿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盒測定。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較對試驗結果進行顯著性檢驗,顯著水平為P<0.05。
2.1.1 河蟹體重的變化情況(見圖1)
如圖1所示,在整個飼養(yǎng)期間,各處理組河蟹的體重均呈現(xiàn)持續(xù)增長的趨勢,且0~30 d河蟹體重增重最為顯著(P<0.01);除中藥2組外(P<0.05),其余各處理組河蟹體重在30~45 d也出現(xiàn)了極顯著的增長(P<0.01),但在45~60 d階段體重增長則較為緩慢。就促進河蟹體重增長這一指標而言,基礎2組>中藥2組>中藥1組>基礎1組,表明基礎2組在促進河蟹體重增長方面效果較為理想。
2.1.2 河蟹殼長的變化情況(見圖2)
如圖2所示,在投喂不同配方的餌料后,河蟹殼長的增長呈現(xiàn)先增長而后趨于平穩(wěn)的態(tài)勢。投喂餌料30 d后,各處理組河蟹殼長均出現(xiàn)極顯著的增長(P<0.01);45 d時基礎1組與中藥1組較之第30 d殼長均有顯著性增長(P<0.05),基礎2組與中藥2組較之第30 d殼長雖有增加,但未出現(xiàn)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第60 d時殼長則出現(xiàn)停止生長的狀態(tài)。
2.1.3 河蟹殼寬的變化情況(見圖3)
如圖3所示,與殼長的增長趨勢相似,飼喂期內(nèi)河蟹殼寬的變化趨勢也呈現(xiàn)先增長而后趨于平穩(wěn)的態(tài)勢,且殼寬增長最高峰也出現(xiàn)在0~30 d期間(P<0.01)。綜合考慮河蟹殼長與殼寬的增長因素,評定中藥2組對兩者效果較好。
如圖4所示,在對河蟹投喂不同處理組飼料60 d后,其體內(nèi)SOD活性呈現(xiàn)明顯的上升態(tài)勢,在45 d與60 d時,中藥1組與中藥2組較之對照組酶活性分別有顯著性(P<0.05)與極顯著的提高(P<0.01);但中藥1組與中藥2組間卻并未出現(xiàn)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
如圖5所示,對河蟹投喂不同處理組餌料后檢測發(fā)現(xiàn),中藥1組與中藥2組對于降低河蟹體內(nèi)AKP活性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在30、45、60 d時,中藥1組與對照組相比,AKP活性分別降低了0.37倍、0.69倍和1.16倍(P<0.01);中藥2組較對照組AKP活性分別下降了0.41倍、0.47倍與0.53倍(P<0.01),但中藥組之間卻無差異性。
由圖6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組對降低河蟹體內(nèi)的MDA含量也有顯著的效果;在30與45、60 d中,中藥1組河蟹體內(nèi)MDA含量較對照組分別降低14.42%與18.54%(P<0.05)、36.11%(P<0.01);中藥2組與對照組相比,MDA含量分別下降33.7%、46.1%與54.03%(P<0.01)。
通過測定河蟹體內(nèi)生化指標綜合判定得出,中藥2組對于增強河蟹體內(nèi)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KP活性與MDA含量具有良好的功效。
河蟹飼料為了滿足河蟹的生長和生理需要,應盡量做到營養(yǎng)全面均衡,選料新鮮,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證各種養(yǎng)分的含量以滿足河蟹的生理需要以及生長特點。本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蛋白含量為38%的基礎2號飼料對河蟹的增重、殼長以及殼寬等生長指標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說明在河蟹生長初期,需要較高的飼料蛋白用于自身生長。劉學軍等[4]認為,成蟹養(yǎng)殖前期餌料蛋白質適宜含量為41.0%,中后期為36.0%。韓小蓮[5]認為,大眼幼體至Ⅲ期幼蟹蛋白質的需要量為45%。陳立僑等[6]采用酪蛋白、明膠、酵母粉為蛋白源,對體重為6~10 g的中華絨螯蟹蟹種的研究結果表明,其配合餌料蛋白質適宜需求量為34.05%~46.5%。Mu等[7]以蝦粉為蛋白源,研究了體重1.0 g仔蟹對蛋白質的適宜需求為39.0%,這些研究成果均與本試驗的結論相符合。
但在本試驗中,餌料中添加了中草藥的試驗組卻并未對河蟹的生產(chǎn)指標產(chǎn)生明顯的促進作用,有的甚至有抑制的趨勢,究其原因,可能與張家國等[8]報道的河蟹的生長過程是自身營養(yǎng)的積累、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調控等內(nèi)因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其營養(yǎng)積累未達到適宜量的情況下人為地增加外源藥物促進其生長,有可能導致蛻殼紊亂,從而引起蝦、蟹生長發(fā)育的遲緩。
SOD是生物機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中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作為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劑,在延緩機體衰老及防止生物大分子損傷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此外,SOD還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9]。因此,SOD可作為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指標來評判免疫刺激劑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影響[10-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試驗周期內(nèi),河蟹體內(nèi)肌肉SOD中草藥組活性明顯地高于基礎飼料組,表明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可有效地增強河蟹體內(nèi)抗氧化系統(tǒng),提高機體免疫力。劉巖等[14]、羅日祥[15]、Sakai M[16]等的研究表明,某些維生素、多糖、中藥制劑能夠增強對蝦、羅氏沼蝦等甲殼動物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從而提高其抗病力。李廷友等[17]也通過試驗證實,在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枸杞、黃芪、茯苓等中藥能大幅提高中華絨螯蟹、扣蟹體內(nèi)SOD及溶菌酶等非特異性免疫指標。這些研究成果均可作為本試驗的理論支撐,進行使用。
MDA是體內(nèi)抗氧化功能的代表性指標,是氧自由基產(chǎn)生過多,脂質過氧化物的主要分解產(chǎn)物,具有很強生物毒性的物質,對機體可造成損害[18]。自由基引起機體氧化損傷后,會引起細胞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的比例發(fā)生改變以及膜內(nèi)蛋白的破壞。殘存的自由基與膜內(nèi)巰基基團結合,導致多種酶失活,細胞發(fā)生腫脹、變性甚至死亡,從而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動態(tài)檢測MDA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機體內(nèi)自由基的代謝情況及組織的氧化損傷情況,這對判斷機體的健康狀況以及免疫防御能力具有重要價值[19]。
王一娟等[20]報道,在河蟹飼料中添加抗菌肽可顯著降低河蟹體內(nèi)MDA的含量,河蟹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劉波等[21]研究表明,對異育銀鯽投喂含200~300 mg/kg植物提取物的飼料,可以顯著提高魚體肝臟內(nèi)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從而有效地提高魚體抗氧化能力。梁擁軍等[22]曾報道,使用1%的復方中草藥可以顯著降低寶石鱸肝臟與脾臟內(nèi)的MDA含量,提高SOD活力。白東清等[23]證實使用枸杞多糖、靈芝多糖可有效地降低金絲魚體內(nèi)MDA的含量。這些試驗結果均與本試驗得到的添加中草藥可有效地降低河蟹體內(nèi)MDA含量的結果相印證。
[1] 陳權文.中華絨螯蟹對常用飼料蛋白源利用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2] 朱雅珠,張根玉,王建軍,等.飼料中適宜的動植物蛋白比與河蟹蟹種生長及性早熟的相關[J].水產(chǎn)科技情報,1999,26(1):21-24.
[3] 錢國英,朱秋華.飼料中的鈣磷含量與河蟹生長的關系[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1999,18(3):209-214.
[4] 劉學軍,張丙群,張玉蘭.人工配合飼料養(yǎng)殖河蟹高產(chǎn)技術試驗[J].淡水漁業(yè),1990(5):20-22.
[5] 韓小蓮.河蟹幼體配合飼料的研究[J].河北漁業(yè),1991(1):12-14.
[6] 陳立僑,堵南山,賴偉.配餌不同蛋白質含量對河蟹生長的影響.紀念陳禎教授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512-518.
[7] Mu Y Y,K.F.Shim,J.Y.Guo.Effects of protein level in isocaloric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the juvenile Chinese hairy crab,Eriocheir sinensis[J].Aquaculture,1998,165:139-148.
[8] 張家國,王志忠,楊德光,等.添加外源性促生長劑對河蟹生長的影響[J].齊魯漁業(yè),1998,15(5):13-16.
[9] 林林,丁美麗,孫艦軍,等.有機污染提高對蝦對病原菌易感性實驗[J].海洋學報,1998,20(1):90-93.
[10] 丁美麗,林林,李光友,等.有機污染對中國對蝦體內(nèi)外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J].海洋與湖沼,1997,28(1):7-12.
[11] 王雷,李光友,毛遠興,等.口服免疫型藥物對養(yǎng)殖中國對蝦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J].海洋與湖沼,1994,25(5):481-486.
[12] 王雷軍,丁美麗.氨氮對中國對蝦抗病力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1999,30(3):267-272.
[13] 李光友.中國對蝦疾病與免疫機制[J].海洋科學,1995(4):1-3.
[14] 劉巖,江曉路,呂青,等.聚甘露糖醛酸對中國對蝦免疫相關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的影響[J].水產(chǎn)學報,2000,24(6):549-553.
[15] 羅日祥.中藥制劑對中國對蝦免疫活性物的誘導作用[J].海洋與湖沼,1997,28(6):573-578.
[16] Sakai M.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J].Aquaculture,1999,172:63-92.
[17] 李廷友,謝標,陸波,等.中藥添加劑對中華絨螯蟹、扣蟹非特異性免疫力影響的研究[J].淡水漁業(yè),2005,35(1):3-6.
[18] Gu J,Gong J H,Yin Y B,et al.Efects of intermittent hyperbaric oxygen exposure and oxygen convulsions on a tf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nd lipid peroxide contents in rats[J].Chin.J.Naut.Med.,1995,2(4):31-34.
[19] 陳大剛,焦燕.中日海洋魚類與分布的比較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7,27(3):305-312.
[20] 王一娟,何義進,謝駿,等.抗菌肽對河蟹生長、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340-343.
[21] 劉波,周群蘭,何義進,等.植物提取物對異育銀鯽生長、免疫與抗氧化相關因子及抗病力的影響[J].上海水產(chǎn)大學學報,2008,17(2):193-198.
[22] 梁擁軍,孫向軍,孫硯勝,等.復方中草藥對寶石鱸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15):7026-7029.
[23] 白東清,吳旋,李玉華.枸杞多糖、靈芝多糖對金絲魚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飼料,201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