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華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療效觀察
宋艷華
目的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轉歸進行分析總結。方法 對66例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觀察預后,總結經(jīng)驗。結果 治療組較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明顯,HBV DNA降低,病死率下降。結論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給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HBVDNA;病死率慢性重型肝炎發(fā)病機制復雜,但HBV感染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啟動因素,高病毒載量引起肝臟免疫損傷,是肝細胞壞死的決定因素。因此,早期抗病毒治療已成為治療的關鍵。我們應用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取得較好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診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6例,其中男62例,女14例,年齡20~62歲,平均42.8歲,所有患者血清HBVDNA檢測均大于104拷貝/毫升,其中e抗原陽性46例,e抗原陰性30例。除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肝炎等。所有患者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診斷標準[1]。
1.2 研究方法 76例患者分治療組50例,對照組26例。兩組病例均給促進肝細胞再生及降酶、退黃、支持療法等治療。治療組加用恩替卡韋0.5mg(中美上海施貴寶公司),1次/d口服,觀察時間4周。
1.3 觀察指標 入院后常規(guī)驗血常規(guī),肝功,腎功,電解質,PTA,HBV-M,HBV DNA等,治療期間每周復查1次PTA,肝功,HBV DNA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血清TBil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表I兩組治療后血清TBil變化比較(±s)
表1 表I兩組治療后血清TBil變化比較(±s)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t=4.01,P<0.001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TBil(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50 392.8±146.5 196.8±89.6對照組26 386.4±152.8 288.6±104.2
2.2 兩組治療后PTA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PTA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后PTA比較(±s)
注:治療后兩組比較t=4.38,P<0.001
組別 例數(shù) PTA(%)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50 28.9±9.2 42.8±13.6對照組26 29.6±9.8 33.5±11.6
2.3 兩組治療后HBV DNA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血清HBVDNA水平比較(copies/m l)
2.4 兩組死亡率比較 治療組病死率32%(16/50),對照組61.5%(16/26)。
重型肝炎病理表現(xiàn)為肝細胞廣泛病變和肝臟大塊壞死,導致多器官功能損傷及衰竭。既往認為免疫病理損傷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發(fā)病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由于HBVDNA檢測的廣泛開展,許多研究顯示,病毒載量與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預后相關,低HBVDNA載量預后良好[2]。通過抗病毒治療,使再生的肝細胞免受病毒感染,從而減輕肝內炎癥活動壞死程度[3]。恩替卡韋是環(huán)戊酰鳥苷類似物,是新一代的核苷類抗HBV藥物,有高耐藥基因屏障,6年耐藥率<1.2%,可強效快速抑制血清HBVDNA水平[4]。我們通過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TBil、PTA等明顯改善,血清HBVDNA顯著下降,而且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及早采用強效低耐藥的核苷類抗病毒藥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1] 中華醫(y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 孫慶豐,呂勇,徐道振,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DNA載量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預后的影響.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6):410-413.
[3] 彭文偉,李蘭娟,喬光彥.乙型肝炎發(fā)病機理.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0-41.
[4] Shaw T,locamini SEntecavir for the theatment of chronic.hepatitis B Expert Rev Anti Infet Ther,2004,2:853-871.
122000朝陽市第四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