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宇 楊莉莉 陳 晶 尹 璐 康曉新 韋艷紅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與焦慮抑郁的關系
趙 宇 楊莉莉 陳 晶 尹 璐 康曉新 韋艷紅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焦慮;抑郁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嚴重的器官病變,老年人是ACS的高發(fā)人群。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老年ACS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心理因素對老年病人的預后有明顯的影響。本文主要觀察老年ACS病人臨床特征與焦慮抑郁情緒之間的關系,以及對預后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連續(xù)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已明確診斷為老年ACS的病人300例,其中男185例,女115例,年齡40~86〔平均(63.4±12.5)〕歲。其中57例病人屬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8例病人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175例。排除標準:由于各種原因致使無法完成量表測量的病人,以及既往有情緒障礙病史的病人。收集同時期門診健康查體對象300人的資料,作為對照,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齡40~82〔平均(56.87±10.20)〕歲。健康對照組和ACS組的年齡、性別沒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300例患者在ACS事件7 d以內(nèi)采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測定評分,總分在0~7分之間表示正常;輕度抑郁/焦慮者總分8~10分;總分11~14分為中度抑郁/焦慮;總分15~21分顯示為嚴重抑郁/焦慮。并且根據(jù)這一評分標準,將300例病人分為焦慮抑郁組和無焦慮抑郁組。焦慮抑郁組病人再隨機分為治療組,給予黛力新,1片/d,晨起空腹頓服;另一組為非治療組,不給予抗焦慮抑郁藥。所有病人均需要給予心臟藥物治療,并且300例病人在入院之后均需要進行心肌酶、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心電圖等檢查,出院時再復查一次。對照組只用HAD調(diào)查一次。
1.3 隨訪 在病人出院12 w內(nèi),對300例病人進行隨訪,獲取病人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臟性死亡、心肌梗死等發(fā)生情況,并對治療組病人進行藥物詢問(藥物服用情況以及是否有藥物的副作用等)。12 w后對300例病人復查心電圖,隨后運用HAD自評量表進行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兩組HAD評分比較 300例病人HAD-A評分為7.21±3.31,HAD-D評分為7.03±2.87;其中132例患者的HADA、HAD-D評分>8分,診斷為焦慮抑郁,患病率為44%;對照組300人的HAD-A評分為3.54±2.13,HAD-D評分為3.74±2.23;其中16人的HAD-A、HAD-D評分均>8分,診斷為焦慮抑郁,患病率為5.33%。兩組的患病率對比具有顯差異 (P<0.05)。治療組病人治療前 HAD-A評分10.28±2.03,HAD-D評分9.96±2.10;治療后HAD-A評分7.45±1.57,HAD-D評分7.02±2.02,治療前后相比有顯著差異。12 w后,非治療組患者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臟性猝死、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明顯比無焦慮抑郁組與治療組兩組高 (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2.2 焦慮抑郁組中治療與非治療亞組危險因素比較 兩組病人的性別、年齡、危險因素、病情輕重沒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非治療組危險因素情況表(n)
2.3 不良反應 在隨訪期間,治療組66例病人中有5例病人在服藥期間出現(xiàn)了輕度的惡心,繼續(xù)服藥后消失。治療組與非治療組在入院時以及12 w時QT間期(QTc)的測量結果見表3。焦慮抑郁組所有病人在治療前和12 w時無1例出現(xiàn)QTc延長,治療組病人治療前后QTc無變化(P>0.05),治療組與非治療組在治療前和12 w時QTc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焦慮抑郁組各亞組治療前后QTc變化(n=66,±s,s)
表3 焦慮抑郁組各亞組治療前后QTc變化(n=66,±s,s)
組別 治療前 12 w后0.37±0.027 0.38±0.027非治療組治療組0.37±0.026 0.38±0.025
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CVD)是人類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而在CVD的死因分析中,人們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早已經(jīng)成為與死亡相關的第一位因素〔2〕。精神壓力是CVD危險因素中最重要因素之一〔3〕。有報道指出,伴隨嚴重焦慮抑郁的病人再發(fā)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的比例將會明顯上升,高于沒有焦慮抑郁情緒的病人〔4〕。研究表明,若老年ACS病人伴隨有焦慮抑郁的情緒,會增加交感神經(jīng)的張力,隨后會引發(fā)冠脈痙攣,使得斑塊破裂而發(fā)生ACS〔5〕。有學者發(fā)現(xiàn)焦慮抑郁會明顯地影響老年ACS病人的預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將會明顯增加,并且還提示焦慮比抑郁對病人再發(fā)心血管事件的影響更大,因而對焦慮病人的關注應當大于對抑郁病人的關注〔6〕。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基本相符。
總之,焦慮抑郁在老年ACS病人中廣泛存在,影響病人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并且還通過各種機制導致病人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增多。
1 中國心血管康復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心肌梗死康復程序參考方案(第三版試行稿)〔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3;12(增刊):541-63.
2 卞清濤,謝光榮,劉 健.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患者功能失調(diào)性認知的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雜志,2003;12(4):381-3.
3 Rrmsfeld JS,Magid DJ,Plomodonm E,et al.History of depression,angina,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Heart J,2003;145(3):493-9.
4 Sheps DS,Creed F,Clouse RE.Chest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nd noncardiac disease〔J〕.Psychosom Med,2004;66(6):861-7.
5 楊菊賢,殷兆芳.焦慮抑郁障礙與急性冠脈綜合征〔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5):390-1.
6 Strik JJ,Denollet J,Lousberg R,et al.Comparing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ardiac events and increased health comsump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3;42(10):1801-7.
R541.4
A
1005-9202(2012)16-351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78
楊莉莉(1970-),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醫(yī)學研究。
趙 宇(1971-),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醫(yī)學研究。
〔2012-01-16收稿 2012-03-01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