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莎 朱曉莉 武秋鋒
交通事故致腦外傷的心理護理體會
楊莎①朱曉莉①武秋鋒①
目的:探討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的心理問題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對124例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及其家屬采取心理問題調(diào)查和分析,查找心理變化的原因和特點,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護理。結果:消除了患者的恐懼、焦慮、絕望等心理問題、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壓力,收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結論: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同時也應重視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全面的心理護理是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
心理護理; 腦外傷; 交通事故
交通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交通事故致腦外傷的患者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這些患者及其家屬通常會出現(xiàn)一些特殊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伴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高速發(fā)展和醫(yī)學模式的急劇轉變,人們已不能滿足于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性護理,而轉變?yōu)橐匀藶橹行牡娜轿蛔o理,在護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1-2]。本文通過對124例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的觀察和護理,較全面的總結了心理護理體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124例。男73例,女51例;年齡15~63歲,平均年齡38.7歲,均以顱腦損傷為主要診斷,并伴有其他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96例痊愈出院,19例留有輕度后遺癥,6例癱瘓,3例植物人。
1.2 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
1.2.1 疼痛反應與護理 交通事故后的清醒患者,因劇烈的撞擊和不同程度傷口的存在,大多數(shù)會以疼痛為主訴,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情緒以及對其他治療的配合程度。因此,醫(yī)護人員要耐心安慰患者,鼓勵其增強信心,同時要注意傾聽患者對疼痛的感受,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性質,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并且可以辨別其疼痛程度是否與病情相符,防止患者為獲取同情或者懷有索賠心理掩蓋病情。在為其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包扎等操作時,要保持冷靜,果斷有序,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和規(guī)律,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增強治療的信心。
1.2.2 恐懼和緊張反應與護理 由于突遭橫禍,患者毫無心理準備,加之交通事故大多數(shù)會造成開放性傷口,使得患者更加恐懼不安,大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面色發(fā)白,心率加快等現(xiàn)象[3]。此時,醫(yī)護人員不但要沉著冷靜、迅速敏捷地配合醫(yī)生,還要及時與患者溝通,講解患者關心的問題,獲得患者的信任,減輕其恐懼。同時要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避免其在患者面前哭泣,竊竊私語,使得患者更加恐懼與猜疑。
1.2.3 焦慮和抑郁反應與護理 交通事故造成的長期臥床,使得患者社會角色沖突,或者導致某些傷殘,如面部毀容、
①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yī)院 陜西 咸陽 712000通訊作者:楊莎永久性殘疾等,均會使患者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打擊,變得焦慮抑郁[3]。醫(yī)護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宣泄情緒的條件,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加強患者的社會支持,鼓勵其與病友溝通,交流有利于疾病的體會。同時引導家屬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培養(yǎng)患者的積極情緒,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1.2.4 悲觀和絕望反應與護理 交通事故造成的傷殘,如終身癱瘓、截肢等等,往往會從心理上擊垮患者,患者會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會產(chǎn)生輕生念頭。此時,要給予患者更多的同情與關愛,在生活上多方面照顧,使其感受到溫暖;鼓勵患者與同樣癥狀且積極樂觀生活的患者交流;引導家屬培養(yǎng)患者新的興趣愛好,轉移其注意力,增強生活的信念。
1.2.5 索賠心理與護理 瞬間從健康人變?yōu)椴荒茏岳淼幕颊?,甚至是殘疾人,患者或家屬在心理上無法接受巨大的打擊,往往會轉化為憤怒與怨恨,故意夸大病情,糾纏醫(yī)生多開檢查與貴重藥品,把無限制的住院當作要挾肇事者的條件,以達到索賠的目的。這種心理往往可以導致病程延長,某些癥狀遲遲不能消失。針對索賠心理,醫(yī)護人員應該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醫(yī)院對待所有患者一視同仁,而且也會實事求是,遵守相關的法律制度。并且要講明,這種心理會為患者帶來危害,不能及早準確地診斷病情,延誤患者的治療。
1.3 患者家屬的心理行為及護理措施 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單純?yōu)榛颊咦鲂睦碜o理有時候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意識低下腦外傷患者。只有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通過家屬與患者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熟悉的表達方式,使患者的心理護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有利于病員的康復,又能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大部分家屬由于對疾病缺乏認識和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等,也會產(chǎn)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
1.3.1 家屬的焦慮和恐懼心理與護理 家屬通常對疾病缺乏認識和環(huán)境陌生而感到焦慮和緊張。入院初期,應該詳細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設施和住院制度,介紹主管醫(yī)生和護士的情況;積極進行宣教,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消除家屬的顧慮。由于經(jīng)濟原因引起的焦慮,應對家屬表示理解,但要說明現(xiàn)在所用治療方案的必要性,中斷治療可能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同時與其主管醫(yī)生溝通,減少不必要的檢查,盡量降低病員的費用,還要從生活上予以關心,使家屬有信心堅持治療。對于疾病預后產(chǎn)生的恐懼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屬更是悲觀,避免談及生死問題甚至字眼。應針對患者疾病可能發(fā)生的各種預后進行說明,使家屬對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有所了解和準備,對預后良好者鼓勵家屬看到治愈的希望,對于預后差的應安慰家屬,給予心理支持,正確面對疾病,不要放棄治療的希望,幫助家屬減少恐懼感。
1.3.2 家屬的懷疑和不信任心理與護理 對治療方案不信任者,要向家屬解釋個體存在著差異,治療要因人而異,而資料中的治療是針對大多數(shù)人的一般治療,并加以分析。對醫(yī)務人員資質等個人條件引起的不信任,應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通過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來贏得家屬的信任;因醫(yī)療設施和環(huán)境不信任者,可通過提高醫(yī)療診斷水平和護理技術來彌補硬件上的不足,以優(yōu)質服務來增強家屬的信任。
消除了患者的恐懼、焦慮、絕望等心理問題,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壓力,收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的數(shù)量在逐年增加,而且治愈后容易遺留后遺癥,甚至機體功能障礙,對患者的心理及功能方面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從而構成心理障礙。交通事故致腦外傷患者的特殊心理變化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和轉歸,因此,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反應采取相應護理對策,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全面準確的護理計劃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是保證患者身心健康的關鍵。
[1] 鄧行愛,鄭耀珍.給予人文關懷深化整體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07-708.
[2] 周君.未來趨勢-護理人性化服務[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3,23(12):48.
[3] 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95-196.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35
2012-08-02)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