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紅
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能力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孟凡紅
唐山市豐潤區(qū)新軍屯鎮(zhèn)楊家莊小學 河北唐山 0640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要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整合與交融,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數學教學;計算能力;表達能力;綜合能力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4.110
低年級的教師一定會有過這樣的困惑:在考試中有些十分簡單的題目,但學生也答錯題;寫作業(yè)時,上面的題目寫的是這個數字,而列式時卻寫到別的數字……這時就埋怨學生粗心大意,沒看清楚題目就亂寫了。筆者認為學生出現這些問題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有的學生不愛看題,不讀題,甚至讀不懂題,缺乏必要的數學閱讀能力。其實,這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低年級學生由于其語文識字量和知識水平的局限,造成他們閱讀能力不高。他們常常依賴教師或家長幫助其讀題、分析題意,沒有自己閱讀題目的習慣。
2)在批改作業(yè)中,前一次做過的題目要求是劃出一組題中得數較大的一個算式,這一次再做類似的題型,只不過題目要求變成用圓圈圈起來得數較大的算式,而許多學生做題時還是按照以前遇到過的要求做題。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做題之前根本就沒有閱讀題目要求,這樣就不能按要求正確完成習題了。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自行讀題、獨立理解題意的方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诮虒W中,筆者讓學生多讀題目幾遍,自己悟其題意。
從剛開始參加工作到現在,筆者一直從事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工作,這幾年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生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對其整體數學成績都非常有影響。所以,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1)熟練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方法。低年級作為關鍵的起始階段,加、減、乘、除的入門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繼續(xù)學習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實踐表明,任何復雜的題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兩位數乘除兩位還是兩位數乘除三位數,或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做到爛熟于心。
2)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學校每學期都會發(fā)一本口算冊,教師要把這本口算冊充分地利用起來。低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計時讓他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地提高計算速度??谒悴粌H要計時,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看出對、錯,對那些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考滿分的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起學生對口算的重視。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業(yè)中必做的一項,平時把這樣一項工作堅持下來。這樣才把口算這項能力提高起來。
3)重視錯題的分析。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筆者的方法是: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與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yè)效果。課堂上采取小醫(y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案腻e”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要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對于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能單單把它看成語文教學中的任務,而應該充分利用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親切、感人的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學生回答問題時,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你也許課前忘了復習,若課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夠回答的”等。這樣做到多鼓勵,少指責;多進行正面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有奔頭,有積極性,使他們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綠地”時,筆者出示“89路車站”一題,問:你看到了什么?能編出什么故事?算式呢?大部分的學生回答的是:“原來有4個小朋友,又來了4個小朋友,現在有幾個小朋友?”算式是:4+4=8?!斑€有嗎?回答錯了也沒關系的?!边@時有一位不善于言語表達的小朋友舉起他的小手,說了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和算式:有3個小朋友在吃冰淇淋,5個小朋友沒有吃冰淇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算式是3+5=8。當時筆者就給予了肯定的表揚,進行了熱心的鼓勵,并給這個小組加了分。同時筆者提出:這位小朋友觀察真仔細,回答得真好,老師還發(fā)現了一些故事和算式,你能發(fā)現它們嗎?輕輕一句話,立即又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熱烈討論,踴躍舉手發(fā)言,為小組加分、爭光,整堂課的氣氛達到高潮。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過程,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教師耐心指導下才能逐步形成的。在教學“89路車站”這一題時,筆者就創(chuàng)設了和諧、愉悅、寬松的教學氛圍,引發(fā)學生開口說話,對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不管他講得如何都給予適當的表揚。特別是一位平時不善于言語表達的學生更要肯定地表揚、熱心地鼓勵,這樣就使學生形成想講、敢講的習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細心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時,筆者不怕放開讓學生講會出亂子,你講我講大家講,一發(fā)不可“收”。筆者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得法,訓練學生既要“說”得完整,又要避免內容上的重復。為了使學生說得完整,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允許學生邊思考邊小聲地說,以說來調節(jié)思維,以“說”來促進思維。在“說”的過程中,凡是學生會說的都讓學生說,如果學生獨立說有困難時,就啟發(fā)、點撥,讓他跟著說、模仿說,或設計一些問題降低說的難度后再請學生說。
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初步獲得感知形式表象??墒菙祵W活動并沒有結束,伴隨著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及時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操作、思考的過程,強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維。但是不能僅停留于此,還要繼續(xù)讓學生動口,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公式或法則。如以9加幾為例,當學生會用“湊十法”擺出9+2,也能口述出9+2的操作過程后,繼續(xù)提出:如果沒有實物該怎樣想呢?啟發(fā)學生說出:“先想9加幾得10。9加1得10,就把2分成1和1,9加1湊成10,10再加上1得11,從而概括出9加2的口算方法?!辈⑶以谝院蟮膸讉€例題中,聯想例1分層次進行操作,說口算方法、思考填空,把操作、思維、語言表達結合起來,抽象概括出9加幾的“湊十”口算方法,從而完成9加幾的教學任務。這樣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完整性、條理性和敏捷性的發(fā)展,讓學生數學語言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總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口頭表述,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的主要依據。通過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使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學生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師具備一雙慧眼去挖掘教育資源,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去關注他們的差異,更需要堅持不懈的恒心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G623.5
B
1671-489X(2012)34-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