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章
正確認識多媒體優(yōu)缺點 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郭秀章
內丘縣第二中學 河北內丘 054200
分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談應該如何改進,并列舉教學中的一些實例。
多媒體;語文教學;課件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4.058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并被廣泛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中。這為改革語文教學手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在教學實踐中還有一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優(yōu)點認識不清,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不知道如何正確、合理地使用。筆者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條件和心理前提。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激發(fā)求知的欲望,才會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像等進行有機地整合,可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講《中國石拱橋》一課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特點時,用多媒體分別播放配有動聽音樂和解說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的圖片,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如果只是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很難接受。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觀事物,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使課文內容變得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如《蘇州園林》一課,讓學生通過課文描寫和教師的講解來理解蘇州園林建筑上的共同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有一定難度,如果用多媒體畫面把蘇州園林的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及每一個角落的圖畫美、門和窗的圖案美、園內建筑的色彩美表現(xiàn)出來,通過對比分析,就會加深學生對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的認識。
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減少了板書、繪圖、不必要的描述講解等花費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對時間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大課堂的容量,同時多媒體融圖片、文字、聲音、圖像等為一體,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動態(tài)感,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從而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如筆者在講朱自清的《春》時,第一課時由多媒體展示描寫春的古詩句導入,然后用多媒體展示作者簡介、生字詞,再用多媒體播放配有音樂和畫面的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跟讀,感知課文內容,領略文章的語言美,再用多媒體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內容結構,最后用多媒體展示描寫春天的古詩進行拓展練習。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正因為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才使它被大量運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出現(xiàn)很多問題。
語文教學中用多媒體來呈現(xiàn)課文內容有著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文所反映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學應圍繞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品讀、體味而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而一些教師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只講究視聽沖擊,一味地將課本文字翻譯成聲音、畫面、圖像等來取代語言形象,而忽視了對語言文字的品讀、體味。如有的教師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一課時,不是讓學生通過課文語言文字的描寫來了解楊志這一人物形象,而是放了一段視頻剪輯,經(jīng)常如此,怎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語文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而想象能力是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語言文字本身提供了豐富的想空間,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語言文字的生動描述在大腦中呈現(xiàn)出相關的具體圖景,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還未讓學生品讀文本,就用畫面或圖像來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如有的教師在講《三峽》一課時,還沒讓學生閱讀課文,就急于用多媒體展示相關景物的圖片,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受到限制,阻礙了學生獨特的想象與體驗。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起到重要作用。于是,很多教師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如有的教師把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都做在課件中,把整堂課用多媒體課件控制了起來,用課件的演示代替教師的講解,用事先設計的課件代替學生的語文實踐,整個教學過程的講解、描述,以課件為中心來展開,使學生處于被灌輸?shù)臓顟B(tài),其結果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性、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無法充分發(fā)揮,以及知識的及時反饋、情感的交流都難以實現(xiàn)。
以上列舉的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中的這些問題對語文課堂教學起了副作用,影響了教學效果。要想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必須糾正這些錯誤做法。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他學科師生雙方要在課堂上研究語言媒體所傳遞的各種知識信息,而語文則是研究語言媒體本身。語文教學的最終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通過對語言文字本身的學習和訓練來實現(xiàn)。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揣摩、體味、聯(lián)想、想象,進而對文本信息進行概括、篩選、整理、遷移,這應該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而不能用多媒體一味地以圖像直覺取代語言形象,忽視語言訓練和語言教學的功能。
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最大優(yōu)勢在于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但是,如一味追求直觀、形象,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妨礙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因為語言文字本身所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于直觀的畫面,教師如果忽略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審美體驗,用有形的圖像來代替學生無形的想象,就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剝奪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要注意語言文字自身的特點,不能用畫面、圖像來全部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要留給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
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其目的也只能是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是主要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藝術性不是多媒體所能取代的,如果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被動地與機器交互學習,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學所提倡的師生情感交流也難以實現(xiàn)。因此,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必須突出“輔助”二字 。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影響教學效果。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才能使其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真正服務于語文教學。
G633.3
B
1671-489X(2012)34-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