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彩芬
(江蘇省蘇州醫(yī)藥科技學校,蘇州215009)
藥物化學案例教學法探索
尤彩芬
(江蘇省蘇州醫(yī)藥科技學校,蘇州215009)
藥物化學理論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鼓勵學生探索求知,加深對藥物的結構、理化性質及用途的理解和記憶,鍛煉思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職業(yè)情感等,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案例教學法;藥物化學;教學方法
藥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化學藥物的一門學科,它是藥學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研究化學藥物的結構、制備、理化性質、藥理作用、構效關系等內容。通過藥物化學的學習,認識和熟悉藥物的結構、理化性質,能更好地理解藥物在劑型選擇及用法上的理化原因,明確處方中藥物配伍的化學原理,及在調劑、制劑、貯存中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合理選擇藥物調配、貯存的方法,達到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藥物。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哈佛大學在20世紀20年代首創(chuàng)的一種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和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方法,在國際上已經被廣泛應用。案例教學以案例為教材,讓受教育者通過閱讀、分析、思考和討論,以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1 生源特點的需要藥物化學與多門學科相互交叉滲透,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為基礎,又為后續(xù)專業(yè)課如藥物合成、藥物分析、藥劑學等打基礎。該課程涉及的藥物結構多樣、理化性質各異,內容繁雜,學生普遍覺得難學。
藥物化學的學習需要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我校是一所中職類學校,大部分學生中考成績較差,有的學生甚至進校時連基本的化學元素符號都認不清,學習有機化學時各種基團也難分清,所以,當他們打開藥物化學課本,面對藥物龐大的結構式時,往往一聲嘆息,信心全無。
采用傳統(tǒng)的逐章“滿堂灌”的講授方法,只有部分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能聽下去,有的根本不聽,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筆者一度也曾很不喜歡任教該課程,但逐步采用案例教學法后,情況大有改觀。案例教學法,把教學內容化繁為簡,變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使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加生動,通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點撥等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親身參與分析和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1.2 就業(yè)的需要職業(yè)教育所傳授的專業(yè)知識應該是應用到今后實際工作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有些案例,涉及藥物的配伍、使用等方面,工作時可能完全用得上。有些案例,雖然不一定正好用得上,但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加深對藥物結構、性質及使用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思考問題,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于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恰當地將多種形式的案例應用于藥物化學教學,可架起理論與實踐應用溝通的橋梁,使所學的知識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轉化并融匯成切實可行的職業(yè)技術手段和能力,有效地解決藥物化學教學中理論與應用聯系不直接的難題。
2.1 案例的選取案例要有知識性、典型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實踐性等。解析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同時要與講授章節(jié)緊密結合。案例能促進學生理解藥物化學理論并向技能形成過渡,對學生的技能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
案例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實際能力并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比如有些案例分析難度較大,適合本科院校的學生,而中職生更應選取一些包含的理論知識較淺,且與他們日常生活及今后的工作崗位關系較密切的較實用的案例。
案例還要注意時效性,教師應關注報刊、電視等報道,把與藥物化學有關的事件即刻摘錄,進行案例教學,這樣也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提高專業(yè)敏感度及責任感。
2.2 案例的分類
2.2.1 故事型案例緒論及各章的新課導入可選擇故事型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可增加知識的趣味性,更主要的是可讓學生了解學科和重點藥物的發(fā)展史,尤其是有關科學家和重要藥物的軼事和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科學家的精神和成功的過程中產生對本專業(yè)的興趣,體會藥物對人類巨大的貢獻。
故事型案例主要有藥物化學發(fā)展史案例或明星藥物案例。如青霉素的發(fā)現,使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成為可能,雖然它的發(fā)現是偶然的,但其醫(yī)用價值至今仍不可估量,而且把這種全新的發(fā)現逐漸發(fā)展成一種能夠大規(guī)模生產的藥品,開拓出一套完善的抗生素類藥物系統(tǒng)研究生產方法,這是劃時代的成就。鏈霉素的發(fā)現,使當時就像現在的腫瘤或艾滋病一樣的結核病得以攻克。西咪替丁的成功研究結束了傳統(tǒng)的用堿性藥物中和過多胃酸治療潰瘍病的時代,而抗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的發(fā)現使?jié)儾〉母纬蔀榭赡?。還有如反應停、阿司匹林、偉哥等藥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等。
若受課時限制,可將某些較長的故事型案例印出來,提前幾天發(fā)給學生,讓他們課外閱讀。
2.2.2 討論分析型案例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提供相關案例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對比、資料查閱、討論等方式自主建構所需的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并正確運用這些專業(yè)知識。同時,用所學的理論破解案例,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大量的應該是討論分析型案例。
討論分析型案例主要有臨床用藥案例、重大藥害事件案例、禁品和毒品案例等。
臨床用藥案例如:在期末考試周前的星期五,某學生因對磺胺類抗菌藥過敏,發(fā)生皮疹,來到你的藥店欲購一種抗過敏藥。他還有很多功課需在這個周末復習。那么,你推薦他使用哪種藥物?
藥害事件案例如:2001年廣西半宙制藥的“梅花K黃柏膠囊事件”,2006年安徽華源的“克林霉素注射液事件”和齊二藥的“亮菌甲素注射劑事件”,2007年上海華聯制藥的“甲氨蝶呤事件”等。
禁品和毒品案例如:平喘藥克倫特羅和“瘦肉精”的關系,麻黃堿和“冰毒”的關系,麻醉藥氯胺酮和毒品“K粉”的關系,普萘洛爾和射擊運動員禁藥的關系,服用某些止咳藥水和吸毒的關系等等。
通過這些討論分析型案例,不僅可使學生獲取專業(yè)知識,鍛煉思維,提高能力,而且還可籍此對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以及“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禁毒教育等。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動力,課堂的不斷前進過程就是學生對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因此,設計有效的問題尤其重要。問題要具有生活性、思維性、互動性,精煉性。根據布盧姆目標分類理論中“認知領域”的分類,一般把問題分成知識類、理解類、運用類、分析類、綜合類、評價類,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或測驗中,過度地強調了前兩個類別:知識(記憶)和理解(材料的轉化),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復雜思維的后四類的培育。
那么,案例中問題的設置應注意這種情況,除了知識和理解類的問題,還應考慮設置一些鍛煉復雜思維的問題。
如對“瘦肉精”案例,除了設置“為什么能使豬多長瘦肉?為什么能較大量地蓄積在豬肉中?為什么使用者會中毒?中毒癥狀是什么?”等問題,還可設置“購買豬肉時你會注意哪些問題?養(yǎng)豬添加瘦肉精是個屢禁不止的問題,你對此有何良策?運動員使用它的目的與使用哪種禁藥相似,比較它們危害的不同點?!边@些問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擬腎上腺素的作用、代謝、毒副作用等知識點的理解,而且還可使他們將這些知識運用于生活,對該類藥物的管理有較深入的認識,也進行了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的鍛煉。
就“問題解決”來講,提出問題后,若是學生回答不出或答得不對,不要簡單地告訴,而是可以提供相關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等活動自主建構。
除了問題情境,還應考慮生活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教學情境的設置。
課余我注意收集各種各樣的藥盒,并將它們進行分類,上課時帶上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藥盒,進行實物展示。有時,讓學生分別扮演藥店店員和顧客的角色,進行模擬售藥,并在售藥過程中進行藥學服務。
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華。
在教學評價上應體現過程性、多元性等。教學案例不應只是作為教師授課的素材來使用,在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上也應始終貫穿教學案例法。
具體的做法主要有:對學生在課堂上就教學案例的參與情況每次都如實記錄;布置案例型作業(yè)(如“分析‘聯邦止咳露’的成分,分別寫出它們的結構式、藥理作用,并解釋說明書上的部分條款”);布置學生課余搜集與本課程相關的案例并進行分析,寫成調研報告;閉卷考試中添加案例分析題型等。對這些表現和結果都進行考核評價,按一定比例計入科目總分。這樣,進一步鼓勵了學生對案例的關注,也推動了他們對案例教學的參與。
總之,案例教學法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參與,查資料、討論、發(fā)表觀點,可開闊眼界,活躍課堂氣氛,可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能力,可加深對重點藥物結構性質等的理解和記憶,可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甚至專業(yè)的興趣。
以案例為先導,將課堂教學設置到有意義的案例情境中,既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去積極探究隱含于案例背后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教師在被學生認同和喜歡的過程中提高了教學效率、獲得了成功體驗,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更廣泛地注意收集適用于中職生的案例,并將它們進行整理、歸納,一定時候可匯編成冊,提供給其他教師使用,作為教學輔導材料,可以更好地進行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
[1]葉紅慶.馮月燕.案例教學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醫(yī)藥,2009, 40(6):63-64.
[2]戢丹菊.藥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鄂州大學學報,2009,16(2):78-80.
[3]孟繁浩.余瑜.藥物化學(案例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6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44
1672-2779(2012)-05-0059-02
:韓世輝
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