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新課程改革以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學習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筆者開始反思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不是預設的問題過多了?!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薄吧伞笔切抡n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中,我們應鼓勵師生交往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造,以超越預設的目標和程序。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應該是不可重復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過程,都應該是讓學生盡情綻放自己思維感受的過程,而不應是預設的一成不變的僵化程序的完成。
為了處理好語文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筆者認為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預設有效教案。
其實課堂預設就是為了寫成一個教案,但是,應把它列為預設的一個方面。如果拿到一篇文章,你都不考慮如何把它設計得精彩,怎樣才有效,連個目標都沒有,你設計出來的教案會是什么樣的教案?又何談其它的有效預設?例如在《我的老師》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可定為通過品味課文中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情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歸納課文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尊敬老師、熱愛生活、在逆境中保持堅強執(zhí)著信念的精神。教學重難點為:通過品味課文中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情感。教材分析后,進行學情分析。這是一篇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具有濃郁的學校生活氣息。因此,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在文字和內容上是沒有障礙的,而且學生也愿意讀、喜歡讀,所以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該將重點放在對文章重點語句的品味上,讓學生能夠跳起來摘到桃子,即通過課堂的學習,對尊重老師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形成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愛與追求的更深層次更理性的理解。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通過朗讀文章,品味字詞句段,讓學生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過品味課文中對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形象,將文章中劉老師的人格魅力內化為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教學過程中,朗讀是手段,通過感情朗讀品味語言。所以品味語言又是關鍵,還要通過找到重點句子,來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學過程為:感情導入、初讀課文;理清結構、歸納事件;品讀語句、理解人物;歸納主旨、課外延伸。
2.預設重點問題。
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他們的理解能力,教師必須去充分了解,并根據(jù)他們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創(chuàng)設問題,看看哪些問題更適合他們的現(xiàn)有語文水平,并將這些問題存儲在自己的彈性預設空間內。例如《我的老師》一課教學時可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文中寫了哪幾件關于劉老師的事情?(明確)解釋腿疾原因、旋轉身體轉身、飽含深情講課、鼓勵學生答題、親手放飛風箏。(2)劉老師身上最突出的人格魅力是什么?(明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3)每位同學選擇一處(也可以是一段),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標注出重讀和停頓的地方,并用旁批寫上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在全班展示,比比看,哪個小組讀得最能體現(xiàn)劉老師這個人物的形象特點。(明確)自由朗讀,教師在教室里巡視,個別指導。小組內選拔。教師參與其中的小組進行朗讀指導,強調抓住動作描寫與神態(tài)描寫。全班展示,朗讀者在讀完后將自己做的朗讀記號及旁批也加以說明。其他同學進行朗讀評價。教師適時參與,并給與指導。(4)通過朗讀,同學們對于劉老師這個人物形象還有哪些了解?(明確)幽默豁達、樂觀向上、純樸開朗、意志頑強、熱愛并追求美好生活。
3.預設個性解讀。
在備課時,解讀文本,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學生會怎樣想?怎樣說?我會怎樣導?怎樣做?”事先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的情況都估計一下,這樣,教師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學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與學生進行對話,從而使預設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廣度,在橫向、縱向相結合中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如《竇娥冤》,竇娥臨刑前所發(fā)的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誓愿只能說明竇娥冤深冤大,舉天之下,無與倫比,足見封建官府的暗無天日。但倘若三樁誓愿都一一變成現(xiàn)實,那亢旱三年的楚州大地定會焦灼一片,民不聊生,這對富有同情心和善良心的竇娥來說,肯定不是她的初衷,無異于“冬雷震震”,她的靈魂也會入土不安。審視批判,當然不能以現(xiàn)代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來苛求文本,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流文化,須尊重時代差異。
4.預設遷移拓展。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要等同,這就要求我們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不同方法中相互交叉、滲透與整合。因為學生拓展學習的方法、途徑與內容豐富多彩,極易生成新的難以預測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我們要用學生的眼光對易于拓展的內容進行預設。譬如《孔雀東南飛》的賞析寫作,激活學生思維,開闊思路,豐富想象,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精彩獨特的個性世界。像學生的《靜夜思》習作:以如雪的月光下,靜靜地坐在突兀的墳墓前的王婆燒著紙錢,石破天驚的一聲“我恨你”,展開了對焦母、焦仲卿、劉蘭芝的哭訴,一吐自己心中壓抑的情感?!段易x 〈孔雀東南飛〉》則以“我不禁自問,是誰造成了這愛情悲劇”來進行深刻的剖析。
預設固然重要,但同樣的教案在不同教師手里教學效果并不相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對待生成的不同意識和方法。因而,在注重預設的同時還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會思考留白。促進學生生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留白”——課堂提問,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至少要等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視問題的難易而定。學生有了充分的時空自由,才有可能針對問題積極思維,主動探討,他們的思維過程才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展現(xiàn)。
2.善于傾聽意見。面對學生生成的資源,語文教師必須善待它——不論是怎樣的學生,不論提出什么樣的觀點,教師都要有微笑的表情,有鼓勵的眼神,好像在對他說:“不錯,繼續(xù)?!弊寣W生感覺到:我提出的問題老師很重視。往往耐心剖析學生的言外之意,便能在學生的謬誤中發(fā)現(xiàn)蘊藏的智慧火花。
3.注意科學評價。不要因為鼓勵學生就一味肯定學生,要區(qū)別對待。教師一定要研究《新課標》及《考綱》,在理性看待學生的“正誤”,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的同時,對于已經(jīng)被檢驗、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生成價值的要肯定,反之,則需要指出,但一定要注意用學生可接受的方式。
4.相機點撥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考慮學生在掌握知識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困惑,有的放矢、要言不煩、相機誘導,準確把握似懂非懂之時、將通未通之時、欲言未能之時及知能轉化之時等關鍵時機,導當其時,必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