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偉,馮佐海,龐保成,繆秉魁,王葆華
桂林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國家級教學團隊加強內部功能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付 偉,馮佐海,龐保成,繆秉魁,王葆華
桂林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加強教學團隊的內部功能建設,需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重視并激發(fā)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貢獻,聚個人特長為團隊優(yōu)勢,才能推動團隊的整體進步。桂林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在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踐中,通過對團隊內部梯隊的差異化組織管理,充分發(fā)揮了團隊帶頭人的凝聚作用、老教授的示范作用、骨干教師的支柱作用、年輕教師的創(chuàng)新作用及教研室的橋梁作用,有效地將團隊成員凝聚起來,形成了合力。這種教學改革實踐打造了良好的師資隊伍,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級教學團隊;資源勘查工程;功能建設;教學梯隊
依據教學規(guī)律,教學團隊的實力強弱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一流的專業(yè)必須建立在一流的師資隊伍基礎上。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的要求,抓好教學團隊建設是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依據專業(yè)特色和專業(yè)發(fā)展現狀來開展教學團隊建設,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隊伍,保障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是當前地學類普通高校所面臨的迫切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本文結合桂林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開展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經驗,探討在普通高校中如何加強教學團隊內部功能建設的改革思路與具體途徑。
教學團隊的建設需要從內部功能優(yōu)化和外部環(huán)境改善兩方面著手,而內部功能優(yōu)化首當其沖。開展教學團隊的內部功能建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這里的“人”指是教學團隊中的每位教師,從團隊帶頭人到普通成員,從資深教授到年青教師,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應該為團隊的整體實力提升做貢獻。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對團隊成員的組成進行細分,通過采取差異化的組織管理措施,重視并激發(fā)每一個成員的貢獻,并凝聚形成合力,從而促進團隊的整體進步,并最終體現在教學質量的提升上。
一個優(yōu)秀的地學教學團隊需要有良好的層次結構[1-3],應具備團隊帶頭人、老教授、骨干教師、年青教師等四個層次的合理搭配。在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發(fā)揮不同層次教師的獨特作用,也需要重視教研室在起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1.充分發(fā)揮團隊帶頭人的凝聚作用
教學團隊帶頭人既是學科方向的形象大使,也是開展建設任務的總設計師。團隊的帶頭人肩負著設定團隊目標、制訂計劃、組織人力、建立操作程序和規(guī)章制度的任務,負責制定教學團隊的發(fā)展規(guī)劃、工作目標、管理運行機制及協(xié)調工作,對團隊工作總體負責。團隊帶頭人負責協(xié)調解決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包括活動安排、經費使用管理、學術交流等,定期組織召開例會等,同時促進各課程組高素質教學隊伍的形成,保證各成員在教學過程中既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又精誠團結、密切合作等。最重要的是,教學團隊建設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業(yè),需要團隊成員的集體努力,因此團隊帶頭人的凝聚作用至關重要。桂林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國家級教學團隊自立項以來,馮佐海教授挑起團隊帶頭人的重擔,他在數十年教學一線和教學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教學技能同行爭先,教風師德講臺爭先” 的“兩爭先”制度來嚴格要求自己。他在對學科發(fā)展方向準確把握基礎上,從不懈怠提升自己的教學科研水平,同時指引并帶動團隊成員的共同發(fā)展。馮佐海教授更注重對教學團隊中高尚教風師德氛圍的營造,并以身示范,在成員間贏得了良好聲譽。此外,他還注重在團隊帶頭人和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饋機制,統(tǒng)一了團隊成員之間的思想認識,明確了團隊發(fā)展的基本方向,為推動團隊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群眾基礎。
2.充分發(fā)揮老教授的示范作用
老教授是教學團隊組建的奠基石,也是團隊建設的精神領袖。老教授熟悉學科發(fā)展歷史,深刻理解學科特色,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態(tài)度嚴謹,擁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應該在團隊建設中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組建歷史悠久,若干老教授是教學團隊中的寶貴財富。為充分發(fā)揮老教授的作用,提倡實行“兩堅持”制度,即“堅持老教授上講臺,堅持老教授傳、幫、帶”。堅持老教授上講臺是因為教學是一門藝術,老教授在專業(yè)領域里工作時間長,視域寬,對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學生反應的把握更有經驗。同時,地質學的教學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經驗做支撐,老教授豐富的工作閱歷能有效讓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這是年青教師做不到也是必須虛心學習的方面。堅持老教授的傳、幫、帶,就是要在團隊內部通過老教授的引領組建良好的教學梯隊,在教學風格的傳承、教學技巧的融合和教學特色的凝練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種“傳、幫、帶”效應已經在“普通地質學”等課程方面見到了良好的效果。
3.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支柱作用
骨干教師年富力強,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知識廣博,個人也有極強上進心,是團隊建設的支柱。為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支柱作用,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在團隊建設中對該類教師群體實行“兩承擔”制度,即“承擔精品課程建設,承擔教改課題建設”。骨干教師一般都是專業(yè)必修課程的主講教師,專業(yè)必修課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是評估教學質量高低的最關鍵內容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專業(yè)基本功的扎實程度。因此,團隊建設中要求骨干教師對所承擔的必修課程高度負責,以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對精品課程網站、教學課件、相關教材與實驗指導書等進行系統(tǒng)完善和優(yōu)化,實現從校級精品課程→自治區(qū)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臺階式跨越,推動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另外,團隊建設要求骨干教師也應該是教改課題建設的主力軍,積極摸索可應用于教學實踐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的研究,主動承擔教育改革研究課題的申報與實踐工作,引領學科發(fā)展方向。
4.充分發(fā)揮年輕教師的創(chuàng)新作用
年輕教師是團隊建設事業(yè)的有生力量。在團隊建設中,要重視年輕教師思維活躍,時代感強,容易與學生溝通的特點,鼓勵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作用,制定“兩結合”制度,即“將學科前沿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將先進技術與教學手段相結合”,在保障基礎教學內容的的基礎上,突出對前沿性理論和應用性技能的傳授,提升教學效果?;谫Y源勘查工程的專業(yè)特點,近年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積極將學科領域的理論熱點和社會熱點貫穿于教學體系中,對學生做好職業(yè)及人生規(guī)劃提供幫助。對于立志考研的學生,這將有助于他們了解到地學專業(yè)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提前鎖定將來的研究方向。對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有助于他們了解社會對地學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技能和就業(yè)競爭力。此外,在團隊建設中還積極把年輕教師推向教學科研的第一線,讓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充分發(fā)揮年青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保證團隊建設的可持續(xù)性和強大活力。
5.充分發(fā)揮教研室的橋梁作用
教研室既是教學團隊開展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成員之間日常交流的主要平臺,是溝通教師與教師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重要橋梁。為強化這種橋梁作用,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制定了“以教研室例會溝通教員交流,以專題講壇溝通師生交流”的“兩溝通”制度。堅持定期進行教研室例會,讓團隊成員集中討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規(guī)范教學過程中的各項事務,組織教師集體備課以及授課經驗的相互交流,研討教學改革方案等。通過這些工作不僅溝通了團隊成員之間的信息,也密切了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增強了團隊建設的凝聚力。為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研室在學院的協(xié)助下開辟“雁山大講堂”,定期組織團隊成員為新校區(qū)學生做專題講座,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專業(yè)視野,從課堂外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學團隊的建設是一項集體運動,團隊的整體實力提升需要每位成員的積極貢獻。桂林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在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踐中,通過“教學技能同行爭先,教風師德講臺爭先” 的“兩爭先”制度,發(fā)揮了團隊帶頭人的凝聚作用;通過“堅持老教授上講臺,堅持老教授傳、幫、帶”的“兩堅持”制度,發(fā)揮了老教授的示范作用;通過“承擔精品課程建設,承擔教改課題建設”的“兩承擔”制度,發(fā)揮了骨干教師的支柱作用;通過“將學科前沿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將先進技術與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兩結合”制度,發(fā)揮了年輕教師的創(chuàng)新作用;通過“以教研室例會溝通教員交流,以專題講壇溝通師生交流”的“兩溝通”制度,發(fā)揮了教研室的橋梁作用。這些舉措將團隊成員有效地團結起來,形成了合力,打造了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今后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曾勇,隋旺華,董守華,等. “地質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群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建設與實踐[J]. 中國地質教育,2010,(4):15-18.
[2]朱筱敏,柳廣弟,吳勝和,等. 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培育優(yōu)秀地質人才[J].中國地質教育,2009,(1):40-45.
[3]趙虹,李勇,孔金玲,等. 地質學教學團隊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9,(3):66-69.
Reform and Practice o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Function of the National Teaching Group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FU Wei, FENG Zhuo-hai, PANG Bao-cheng, MIAO Bin-kui, WANG Bao-hua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People-oriented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function of the teaching group. The teaching group can be greatly promoted by motivating each member’s contribution and transforming individual’s expertise to team advantag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teaching group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ifferentia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s set up to urge every member to play beneficial role for group, including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group leader,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old professors, the pillar effect of Backbone teachers,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young teachers, and the bridge effect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This reform united the group member effectively and developed a well organized team, 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higher teaching quality.
national teaching group;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function; teaching echelon
G640
A
1006-9372 (2012)01-0057-03
2011-11-20;
2012-01-10。
“資源勘查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項項目(編號:2009B041)。
付 偉,男,副教授,主要從事礦床地質學與勘查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