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亭
(洛陽市洛龍區(qū)教育局,河南洛陽 471023)
數學課該何時用多媒體
趙守亭
(洛陽市洛龍區(qū)教育局,河南洛陽 471023)
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數學教師除了要語言精準、嚴謹、生動,板書作圖要規(guī)范,體態(tài)語言要恰當貼切,還要掌握簡單實用的課件制作技巧。并且這些外在基本功還要和教師內在基本功——教育思想和教學設計思想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強大的教育教學效果。
多媒體;數學課;課堂教學
在轟轟烈烈使用多媒體的當下,我們體驗到多媒體所帶來的容量大、效率高的便利的同時,不免也發(fā)出一些疑問。有些課件就是簡單的“搬黑板”,比原來黑板的劣勢還要更大的是“不留痕跡”,過目即忘。有些課件就是運動的“超級熱鬧”,不該“動”的時候“亂動”,學生正在思考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動畫,還沒來得及反應“呼”地又一下,畫面還很大,嚴重干擾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思維,純粹是一種無聊刺激,使原本注意力就不太集中的學生更加集中不到正題上。數學是動靜結合的學科,有時需要靈動的思維,有時需要安靜的思考??赡苁侵谱骷夹g水平受限,又想達到“動”的效果,于是就有一些課件插入了一些動態(tài)圖片,小的尚可,有的大得沖淡了主題,反而嘩眾取寵,喧賓奪主。這不是教師的錯,更多時候,教師處于不知道或者不得已狀態(tài)。
那么,到底該何時使用多媒體呢?筆者對此有以下看法:
“圖形的變換”是新教材中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對此部分的要求是: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的基本性質,在探索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幾何直覺。
多媒體最突出的優(yōu)勢當屬直觀生動。數學書本的內容是靜態(tài)的,所以要成為教師授課最有意義的補充當屬化靜為動,把平移、旋轉、相似、軸對稱等變換的動態(tài)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對動態(tài)的觀察,找到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比較變換前后的圖形,概括出變換的性質?!翱臻g與圖形”部分有很多平面展開圖以及平面圖形旋轉成立體圖形的內容,僅憑語言敘述和靜態(tài)的模型,是難以讓所有的學生都理解深刻的。此時,就可以運用各種軟件,制作成動態(tài)課件幫助學生學習。
新教材提供了內容,多媒體提供了載體,讓所有的教師和學生都親身經歷著這些“變換”的知識對思維擴展帶來的明顯變化,促使教師和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更為深刻,在探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及基本圖形變換性質的過程中,學生在頭腦中想象圖形的運動,不僅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獲得對圖形自身的進一步理解。
新課程指出,教學要本著“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教學思路展開每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我們可以結合教材,經常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拿來一些實際問題,選取一系列現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度量、猜想、驗證、實踐,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皵蹬c代數”、“空間與圖形”、“概率與統(tǒng)計”、“實踐與應用”這四個領域中的每一部分都會有創(chuàng)設情境的豐富素材,如一個實際問題的敘述與照片、多幅生活圖片信息、生活現象的音像資料這樣一些來源于生活的數學內容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對學生進行每節(jié)課的浸潤?!皩W以致用”的思想不言而喻即可習得。同時,還能增強信息的精彩度和大容量,節(jié)約教師備課與講課的時間和空間。
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間一般很短,但是對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善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欲望。的解題方法,怎樣能夠將它們迅捷而完整地呈現給課堂上的每一個成員呢?使用多媒體是獨一無二的最佳選擇。
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基本趨勢和要求。華師版的全英文閱讀材料逼著我們去學好英語;地理學科的海拔、比例尺、方位、坐標等直接用于數學學習中;數學知識的聯(lián)系和變化所體現出的運動的哲學觀點;歷史上的名人、名著在數學史上的地位和成就;體育的循環(huán)賽計算場次,臺球的運動路線預測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公式、圖形體現出的和諧美、對稱美、簡潔美;對化學上的溶液配比進行數學計算;物理公式推導,重心和杠桿原理在數學推理中的運用;用圓、曲線描述磁力線;用計算機繪制統(tǒng)計圖等內容,無不反映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密切融合。對數學教師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教師不僅要掌握精深的本學科知識,而且在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現代科技、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和新生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比較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與社會的辯證法以及方法論,自覺地應用于學科問題的學習和研究。
數學課改最大的改變就是突出“用數學”的思想意識,講究“做出來的數學”,學生操作得到的知識技能不僅記得牢,而且體驗深刻。這些學科融合的知識大多比較淺顯,所以可以利用多媒體恰如其分地嵌入到自己的數學教學中。比如在統(tǒng)計的學習中,借助電腦不僅加快了統(tǒng)計速度,而且使數據更加直觀化。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示范教給學生,在Excel表格中插入函數,對一些數據(比如身高、體重、分數、跳繩次數)作處理,學生就能感覺出這三個特征數各自的特長。還有最直觀的統(tǒng)計圖,教師在上數學課時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幾遍操作方法,找?guī)讉€學生在多媒體上試一試,學生會非常感興趣,而且對餅狀圖(扇形圖)、柱狀圖(條形圖)、折線圖都躍躍欲試。再與信息課教師聯(lián)系好,利用信息課讓學生到機房操作相應內容,必要時請信息課教師再講解輔導學生,學生還會用它分析自己和班里的一些數據,是用數學的眼光和方法解決問題。
以生為本的課堂追求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并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留更多的“空白”讓學生去填補。教師設計出的課堂不是一個完美的“圓”,而是一個不封閉的“半圓”,教師要做“智慧之泉”的發(fā)掘者。所以,在這樣的設計框架下,一定會迸發(fā)出許多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一些有價值的思考、一些新穎
教材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載體,越來越多地設計了“課題學習”、“實踐與探索”、“閱讀材料”等內容。學生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差異,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因材施教,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因此組織這些內容板塊的教學通常采用的是分組合作模式。它既能反映學生的思路和看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協(xié)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當然這種課堂模式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常態(tài)課上,交流分享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多媒體就成為必不可少而又絕佳的展示平臺,可以運用多種手段表現小組的學習成果。學生帶著高昂的熱情、興奮地匯報著小組的學習和調查發(fā)現,滿臉洋溢著學會知識的喜悅和發(fā)現問題的成就感,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多媒體的恰當使用和開發(fā)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發(fā)現,不斷去完善。讓多媒體的嵌入和原有傳統(tǒng)課堂教學手段渾然天成,應是我們努力追求的不變方向。
(編輯:王天鵬)
G434
A
1673-8454(2012)04-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