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宇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把課程建在互聯網云平臺空間的創(chuàng)新實踐與推廣意義
劉洪宇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把課程建在互聯網云平臺空間,是現代互聯網條件下課程建設的新課題。本文總結了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在世界大學城空間進行的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實踐,并對其推廣價值進行了客觀的評估。
互聯網;云平臺;空間;課程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互聯網的發(fā)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態(tài)勢,一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讓互聯網通過IPAD等智能手機終端迅速普及到每個普通用戶;[1]二是以云計算為技術支撐的互聯網新平臺正在把“數字時代”帶到各行各業(yè)的各個領域;[2]三是以博客、播客、微博、空間的廣泛運用昭示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3]
上述三個特征,對教育來說,不僅從技術層面解決應用終端的普及性需求,還將真正突破海量儲存、高速運行的需求瓶頸,特別是具有適合知識生產、儲存、傳播的文檔發(fā)表,互通互聯功能的空間等自媒體平臺,其影響是沖擊性的和革命性的。2012年1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出臺了“電子教科書計劃”[4],《今日美國》稱:“奧巴馬政府正在推動全美學校采用電子教科書,目標是到2017年讓每個學生都有電子教科書。”這預示著互聯網發(fā)展的新趨勢已經在全球的教育變革中發(fā)生了巨大的作用。
近兩年來,世界大學城這個互聯網云平臺已經引入到教學實踐中,產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變化。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實踐表明,運用互聯網云平臺空間于教育教學,已經超越了上一個“數字十年”互聯網、多媒體等在教育中的各種運用所取得的成果,如建立在校園網上的精品課程和專業(yè)教學資源庫,這種工具革命必將對教育和教學帶來深遠影響。[5]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2010年下學期引入世界大學城,運用互聯網云平臺實名制教學空間建設“空間資源課程”,進行了依托互聯網云平臺空間建立課程資源庫、將超鏈接技術的表格化教案集成教學資源運用于實際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6]
創(chuàng)新實踐之一:空間資源課程導航[7],通過超鏈接技術,將課程標準、教學資源庫、教學進程、教學公告等課程的重要信息做在Flash版面上,形成課程地圖,方便學生進入學習。
創(chuàng)新實踐之二:表格化課程標準[7],在空間里以表格化形式將課程標準展示出來,包括課程信息、教師信息、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確定方案(解構工作或生活,重構學習)、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考核方式、學時建議、實施建議,簡明、清晰地介紹了整個課程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CDIO)[9]。
創(chuàng)新實踐之三:最小化的資源[10],在解構工作(生活)基礎上,把教學的概念、方法、原理等知識以及案例和訓練項目等分解到最小單元,這種對知識碎片化[11]的處理成為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基礎。
創(chuàng)新實踐之四:嵌入式案例[12],在空間文檔發(fā)表時做出表格框架,分成標題、視頻、說明等功能區(qū),根據案例需要,在視頻區(qū)通過分享手段將CCTV等公眾媒體公開視頻的代碼共享,做成嵌入視頻的案例,實現視頻化教學。
創(chuàng)新實踐之五:圖表化教案[13],運用超鏈接技術在空間中發(fā)表圖表形式的教案,這種教案簡明、清晰,一堂課全部濃縮在一張表或一張圖上,所有內容一般以問題形式鏈接到課程資源庫或整個互聯網上。
創(chuàng)新實踐之六:空間資源課程墻[14],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組織教師按照 “解構工作,重構學習”、“打碎、簡約、集成、泛在”的理念和“內容標準化”、“資源最小化”、“應用表格化”的要求[15],已經建設了448門空間資源課程,通過表格化、超鏈接將所有這些課程分專業(yè)課和公共課集成起來,在空間里形成了方便學生選課學習的課程墻。
創(chuàng)新實踐之七:空間ISAS(InformationSearchand AnalysisSkills)討論區(qū)[16],利用空間的文檔發(fā)布及留言功能,在文檔發(fā)布區(qū)發(fā)表教師布置的課程探究學習問題及學習要求,學生在留言區(qū)就探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將小組學習成果在留言區(qū)以PPT或圖表式教案形式發(fā)表,不僅強化了課程在空間的師生互動,而且學生的學習成果往往又成為今后課程教學的資源。
第一,表格化課程標準與課程教學資源的確定模式。課程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教什么”、“學什么”的問題,空間資源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是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其關鍵是通過解構工作(或生活)來確定教學內容,也就是要把行業(yè)企業(yè)現行最成熟的技術、規(guī)范和流程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使課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讓學生學了對將來工作有用,這就是“內容要標準化”。如果說,在過去幾年,在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過程中,通過1000門國家精品課程推廣了工學結合的職業(yè)教育理念,那實際上只是在部分課程建設團隊中得到普及。而由于每個教師都要把課程建在空間里,實際上是引導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對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梳理,所有待建教學資源(知識、案例等)都來源于對工作(生活)進行解構之后的課程教學需要,這是對“工學結合”理念的一次全面普及,不僅普及到每一門課程,而且還普及到每個教師,這對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具有很深刻的現實意義。
第二,最小化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模式。教學內容確定之后,就可以把需要傳授的知識、需要采用的案例、需要進行的訓練變成教師授課的圖文或視頻,這就是課程教學資源??臻g資源課程的教學資源要求最小化,也就是在完成解構的基礎上,再把“知識、能力、素質、場景、環(huán)境和條件”這些要素細分到最小單元,即將具體的知識點、能力點、素質點、案例、訓練題等,變成一個個具體的概念、方法、原理、案例、項目、訓練題,相應的就在空間里建成了概念庫、方法庫、原理庫、案例庫、項目庫、訓練題庫等課程資源庫。過去精品課程建設框架是把課件或視頻作為最基本的資源,它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整體性,要更新就必須“傷筋動骨”,這種空間資源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模式,由于做到了知識碎片化,不僅使課程變活了,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課程內容更新成本,對各級各類教育都具有現實的推廣意義。
第三,圖表化的教案??臻g資源課程資源集成以圖表化教案的方式呈現,建立在空間里的圖表化教案或課件,其意義不僅在于只要運用超鏈接技術就能快捷地調用教師自己資源庫的課程資源,更能廣泛地鏈接互聯網上所有可以使用的教育資源。由于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只是一張邏輯清晰的表或圖,這不僅方便教師將其運用于實際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時能夠始終保持對課程的整體印象和深入探究的沖動。如果說,早些年流行于互聯網上的PPT等教學課件是一場教學手段的變革的話,其意義也就在于用現代教育手段進一步強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為主講授的知識傳授模式;而空間資源課程的圖表化教案或課件,則是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其說是教師上課的路線圖,還不如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路線圖,這種意義是革命性的,變化的不僅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學習模式和師生角色的變革,其推廣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1]比爾.蓋茨.告別演講[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4d19a8ca0116c175f0e4809.html.
[2]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tǒng)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5):1337-1348.
[3]代玉梅.自媒體的本質: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J].云南社會科學,2011(6):172-174.
[4]奧巴馬政府力推全美教科書電子化[EB/OL].http://www.usqiaobao.com/2012-02/02/content_1252011.htm.
[5]劉洪宇.空間革命——高職院校開放發(fā)展的新起點[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
[6]劉洪宇.解構工作,重構學習,構建互聯網空間資源課程[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3).
[7]劉洪宇.《社會管理概論》空間資源課程導航(2011年 版 )[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707608.
[8]劉洪宇.《社會管理概論》空間資源課程建設任務書(表格化課程標準)[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486137.
[9]李曼麗.用歷史解讀CDIO及其應用前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5).
[10]劉洪宇.社會管理概論課程共享教學資源庫[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512624.
[11]朱學偉 朱昱 徐小麗.基于碎片化應用的微型學習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12):91-94.
[12]劉洪宇.世界上最溫柔的搶劫[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90068.
[13]劉洪宇.第一講 社會管理概述[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46676.
[14]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2011年度空間資源課程導航 [EB/OL].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1616669.
[15]劉洪宇.基于互聯網的空間資源課程[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529294.
[16]劉洪宇.ISAS1:紅樓夢中的社會關系[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910556.
(編輯:王天鵬)
G434
B
1673-8454(2012)0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