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艷秋(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
江蘇省高考作文從自主命題以來,全省的作文均分持續(xù)走低,近三年從未突破50分;今年的“憂與愛”,在大家的一片叫好聲中,均分依然未突破50,原因何在?下文以2011年高考作文“拒絕平庸”和2012年的“憂與愛”為例,談幾點個人看法。
這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一經公布,社會各方均認為題目簡單了,而語文成績和作文均分之低卻出人意料。大家紛紛猜測原因,有人認為是閱卷壓分,有人認為題目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揮,有人認為是學生長期輕視作文訓練,也有人認為是作文教學出了問題等。
2009年,江蘇省高考作文的評閱取消了“保險分”(學生在寫作時想拿到的作文閱卷的切入分),自此高考作文均分持續(xù)走低。具體還有哪些原因呢?
審,是認真分析,反復思考、推敲的意思;審題,就是在動筆作文之前,先認真分析,反復思考、推敲題目的含義和要求。跑題,就是把作文考題“審”錯了。
今年江蘇省高考作文是材料加命題,題目是“憂與愛”?!皯n與愛”不是簡單的關系型命題,但很多考生并未注意到題目本身的多項暗示和要求,簡單地打包處理,文中處處都是“憂與愛就是……”這哪有“審題”的體現呢?
去年的考生,在考卷上呈現的審題結果多是“拒絕平庸,追求卓越”“拒絕平庸,就是拒絕庸俗”“拒絕平庸,就是拒絕惡俗”等,這些顯然不是命題的含義?!捌接埂辈坏韧捌椒病?,平凡是一種普遍的客觀存在,是一種普通的生活境遇,體現著一種平常人生的價值觀;“平庸”不同于“庸俗”,庸俗是指言行、狀態(tài)不合常情常理常識,有違基本道德規(guī)范,令人不快或嫌惡;“平庸”更不同于“惡俗”,惡俗則令人感到可惡、可恨?!捌接埂庇袃煞N情形,一是沒有人生追求,庸庸碌碌,虛度時光,隨波逐流;二是有所事事,卻因才智平平,結果總是不妙。“拒絕”是一個主觀色彩非常鮮明的行為動詞。拒絕需要意志、激情和智慧,更需要堅持和努力?!熬芙^平庸”常接的話題是“追求卓越”,但本命題關注“不避平凡”。
此外,前幾年的“品味時尚”“綠色生活”“懷想天空”等命題,每年都會出現大量的審題或淺或偏或跑的現象,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審題正確的基礎上,立意顯得尤其重要。立意是確立文章的主題思想,即在審題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所要表達的人生感悟、生活意趣、社會認識等。
去年的“拒絕平庸”,可從人的稟賦的角度來立意,可從人的智識的角度來立意,可從道德層面來立意,可從審美的層面來立意等,即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表達屬于考生個人所獨有的意,讓自己的文章有自己的“統(tǒng)帥”,這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若能在所選的角度上站得高遠些,就會境界全出,給人鶴立雞群之感。如今年以“憂與愛”為題的一篇滿分作文寫道:“拔人于苦,謂之慈。授人以樂,謂之悲。‘慈悲’一詞,便是人間至道。同樣,設身處地去擔憂別人的生存狀態(tài),并毫不吝嗇地施以平等之愛,獲得的將是生命的尊重與敬仰……若不能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小心著花開花落的浪漫,將‘關憂’置于‘關愛’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類又將怎樣生活得詩意愜意?”用“平等之愛”和“悲天憫人”的情懷領起全篇,立意脫俗,渾然一體。
“意境”,《辭?!方忉尀椤拔乃囎髌分兴枥L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寫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的心靈的反映,化實景為虛境?!庇纱丝芍饩承纬傻膬蓚€基本條件:一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意象、畫面、場景,二是我們能從這個意象、畫面、場景中感受到有一種情緒在彌漫。因此,意境就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空間。
去年的一篇滿分作文寫道:“當你眼中的四合院的青磚紅瓦漸漸消失,或許一同消失的還有胡同里的搖鈴聲,孩子們拿著糖人的追逐嬉笑聲。取而代之的,一棟棟如克隆兄弟般的高樓,汽車鳴笛的嘈雜。是的,城市發(fā)展了,GDP上去了,可我們也越來越平庸了。城市,失去了文化特色,就似失去了靈魂的軀干,徒有光鮮的外表,卻掩不住內在的平庸!”“四合院”“青磚紅瓦”“胡同”“搖鈴聲”“糖人”孩子的“追逐嬉笑”再現了古樸和諧老城實景,營造了一種美的意境,從而傳達了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留戀的情結;而“克隆兄弟般的高樓”“汽車鳴笛的嘈雜”“GDP”等則傳達了考生對現代城市文明的困惑甚至反感,可以說這篇滿分作文主要是營造了“意境”,創(chuàng)造了一個審美空間,從而藝術地精準地表達了考生對時事的思考,讓不俗的立意拒絕了平庸,在眾多的“拒絕平庸”中脫穎而出。
談及結構,首先要明白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這里說到了“思想考慮”“主題意義”應是前文中的審題立意,“通過語言組織”即指文章的結構安排。在考場作文中,什么樣的結構才最易觸動人心呢?那就是“牽一發(fā)而頭為之動,撥一毛而身為之變”(蘇軾《成都大悲閣記》)。
比如去年“拒絕平庸”中以“風沙渡”為引的一篇滿分作文,今年以一只小蟲為引的滿分作文,駱冬青教授分別給出了如下兩段評語:
以“風沙渡”作引,一種即興的慧解與內在的積淀交相激蕩,上升到思想層面的高貴,鼓舞起粗獷渺遠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識流”式的自在順暢,又有哲思性的闊大視野和空靈想象。切己的感受,詩意的沉思,縈洄的暢想,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集聚為奔放的才華。
作者文心雕“蟲”,卻雕出了夭矯飛動的“龍”,或潛于淵,或飛于天,縱橫曲折,無不如意。文中,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興,妙在刻畫入微、精思入微、體察入微,遂使文章生發(fā)出無窮感慨,既有道家的“齊物”,佛家的“慈悲”,又自有頓悟而來的“憂與愛的哲學”的靈光。由于注目于“最玄學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靈也“關憂”“關愛”,也成為蘊含浩渺宇宙情懷的終極關切。
以某物為引、以某事起興,是這兩篇滿分作文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它們獲得滿分的緣由。“風沙渡”和“蟲子”分別領起了各自的篇章,讓結構明晰、層次清楚,所謂“境界”也由此而出,同時讓議論有寄托有抓手而不空洞,這才是“牽一發(fā)而頭為之動,撥一毛而身為之變”的精巧結構。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盡管有什么“并列式”“對比式”“遞進式”等,但若沒有一個“牽一發(fā)而頭為之動,撥一毛而身為之變”的構思、一個由頭,文章就會顯得松散,而難以顯示出“謀篇布局”的功底,也就難以恰當地運用材料去反映中心。而我們有很多學生在這一環(huán)都落了馬,要么是“三段論”,要么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根本沒有什么結構意識。
另外,“若能為敘切勿議,敘描之中情濃密”這一句話,每年閱卷時都會在我的心中涌現。寫得好的記敘文太少了。寫議論文,就要給命題下定義,要搞清命題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但在考場內,考生很難做到這一點;議論文還要求有高遠的見解、深刻的思想,這些對于在教室里度過了十幾個年頭的孩子,何從談起?所以,記敘文應是考場作文的首選,因為記敘文只需對命題承認即可。江蘇省高考作文專家組成員蔡明老師也說過:“改到記敘文,你就想啊,在這個題目規(guī)定下,他寫的這么一篇文章、這件事、這個人……一定和這個題目有關,努力想他們有關系而不是沒關系?!边@句話集中體現了江蘇高考作文閱卷組的專家們對記敘文的要求和認可。
高考作文的考查,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考出學生“作”“文”的能力。如去年的“拒絕平庸”,有一位學生以“草臺班子”為材料,寫的一篇記敘文,潘大春教授這樣評價:“本文以少年的視角,敘述了一個草臺班子不甘平庸的故事,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jié)與少年純真質樸的情感有著巧妙的天然契合,嫻熟從容的敘事表現力令人贊嘆?!薄皨故鞆娜莸臄⑹履芰Α笔亲尅扒楣?jié)曲折多變”從而表達“純真質樸情感”的先決條件,是激起讀者興趣關鍵所在,是維持讀者心中最濕潤的情結的紐帶 。今年的江蘇高考滿分作文發(fā)表出來的多是記敘文,大家亦可以看出些端倪了。今年寫記敘文的考生明顯多了,可想給高分依然很難,因為敘事能力的低下,既見不著“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jié)”,也少見“真質樸的情感”更難見到兩者的“巧妙的天然契合”了,這應也是近幾年江蘇高考作文均分持續(xù)走低的另一重要原因了。
至此可以看出,并非是誰在“壓分”,而是考生的作文確實存在大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為何出現,當值得所有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們深思,也當引起有關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訂者們深思——作文教學刻不容緩,高中作文訓練體系的構建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