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桂芳
貴州省黔西縣中心醫(yī)院口腔科,貴州黔西 551500
慢性牙周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本文對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分組區(qū)別治療,對兩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診和最后一次復診時BI、PD、缺失牙數(shù)、拍攝全口的根尖X線片對牙槽骨高度等各項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分析?,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8例,其中男患42例,女患24例,年齡32~62歲,平均年齡(44.21±10.12)歲,其中未接受維護治療的患者36例為A組,初次診療和最后一次來院診療的時間為4.36年;接受維護治療的患者32例為B組,維護治療的時間平均為6.48年?;颊咴缙诰驮\的情況詳見表1。
在對68例患者的牙周治療和檢查時,均由同一名醫(yī)師進行,慢性牙周炎基本常規(guī)治療全口牙齦上清潔,全口的定期牙齦下根面平整及刮治。有需要可以進行常規(guī)治療后,適宜的調(diào)整咬合面。
對其牙齦的出血指數(shù)(BI)、牙周的叩診的深度(PD)、缺失牙數(shù)、拍攝全口的根尖X線片對牙槽骨高度進行評價。A組,初次診療和最后一次來院診療的時間為4.36年;B組,維護治療的時間平均為6.48年,兩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診和最后一次復診時BI、PD、缺失牙數(shù)、拍攝全口的根尖X線片對牙槽骨高度等各項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分析詳見表1。
慢性牙周炎發(fā)病原因是牙菌斑集聚引起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不系統(tǒng)治療遷延不愈,牙周組織感染破壞逐漸嚴重,表現(xiàn)為牙周叩診的深度、牙齒松動的程度不同程度的增加,X線檢查表現(xiàn)牙槽骨的高度,評估牙槽骨的吸收。
本文對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后進行3~7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未進行牙周維護治療的36例患者,每年缺失的牙齒為(0.25±0.41)顆,進行牙周維護治療的32例患者,每年缺失牙齒為(0.10±0.12)顆,明顯低于未經(jīng)治療的組別。BI未治療組基本情況3.00,隨訪情況2.00,治療效果不大,治療組的基本情況3.00,維護后隨訪1.00效果很明顯優(yōu)于為治療組別。PD未治療組基本情況(3.96±0.49)mm,隨訪情況(3.98±0.72)mm,治療效果不大,治療組的基本情況(4.01±0.94)mm 維護后隨訪(2.96±0.47)mm 很明顯治療效果優(yōu)于為治療組別。牙槽骨平均高度未治療組基本情況(60.14±9.12),隨訪情況(55.67±7.02),牙槽骨的吸收很明顯,治療組的基本情況(61.05±6.98),維護后隨訪(61.03±6.99)牙槽骨高度改變不大,說明對牙槽骨的吸收較小。
表1 兩組慢性牙周炎患者基本情況和隨訪情況
綜上所述,經(jīng)過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定期牙周維護治療,可以減少牙缺失數(shù)量,降低牙齦出血的指數(shù),對牙周叩診的深度有所緩解,能有效的防治牙槽骨的吸收,牙周維護治療對慢性牙周炎治療效果明顯,可以最大限度的維持常規(guī)治療后的效果。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齒的使用壽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易于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
[1]張勇,欒慶先.牙周維護治療在保持牙周長期療效中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2011,4(1):29-33.
[2]潘亞萍,常春榮.牙周維護治療 [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