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洋 崔文靜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qū)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yī)療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均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指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1-8]。在眾多冠心病危險因素中,抑郁已經(jīng)被確定為影響冠心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子,其發(fā)病率為15%~25%左右。現(xiàn)將筆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148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3例。年齡54~82歲,平均年齡68歲。其中輕度抑郁患者67例,中度抑郁患者58例,重度抑郁患者23例。
老年冠心病患者大多思想負擔大,顧慮重重加上適應能力差,對住院后飲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習慣的變化難以適應。老年人平時性格固執(zhí),病后更是堅持己見,漫長的病程導致他們性格變的脆弱,心情不定,易發(fā)怒,情緒低落。患者家屬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常來探視,患者還會經(jīng)常埋怨家人照顧不周。還會擔心手術的風險,成功的概率,預后的效果,是否對將來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等;以及擔心醫(y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自身對于手術的承受能力;還有些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患者擔心昂貴的手術費,給家庭經(jīng)濟帶來一定的經(jīng)濟負擔。由于疾病反復發(fā)作,患者在服藥時還會懷疑所服藥物是否對癥,懷疑自己的病無法治療,對醫(yī)護人員極不信任,表現(xiàn)在做各種輔助檢查時不積極,認為檢查結果不可靠,因而表現(xiàn)態(tài)度消極,甚至產(chǎn)生抑郁等不良情緒。情緒抑郁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是一個很強的心理刺激,尤其是再發(fā)性心肌梗死、反復心衰發(fā)作、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患者。
護理人員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醫(yī)療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其目的就是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治療并配合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颊呷朐汉笞o理人員要有一定的親和力,對患者的生活要多加關心詢問,并給予幫助,交談時語言和藹可親,還要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對醫(yī)護人員所作的一切產(chǎn)生放心感。要把患者當成親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這樣就會使患者感到護理人員好接近,關系融洽、親切、彼此產(chǎn)生感情,覺得住院如同在家一樣,心情舒暢,信心倍增,思想解放,顧慮全消除。同時,護理人員還要鼓勵患者的親朋好友多來探望患者,減少患者的孤獨感和被遺忘感,這樣可以使其感到幸福和溫暖,擁有輕松和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和同病室的患者,使其能盡快的熟悉環(huán)境及病友。同時還要做自我介紹,尤其要注意第一次接觸,以便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許多老年患者對冠心病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認為冠心病會傳染。所以護理人員要多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有關知識,讓其對冠心病的各方面情況都有所了解。護理人員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冠心病的發(fā)病原因,心絞痛、心肌梗死的誘發(fā)因素及預防措施,血脂控制,自我心理調適、血壓監(jiān)測,藥物應用及緊急情況下的自我救護措施等,增強患者對冠心病的認識,緩解其不良情緒。其次還要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和次要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高齡、高血糖、吸煙;次要危險因素有肥胖、緊張、飲食、遺傳等。一定要設法讓患者了解冠心病的有關知識,從而積極地配合醫(yī)護人員治療。可以通過在病室內有針對性地講解或者利用多媒體、錄像、板報等形式對患者進行介紹冠心病的病因、病理、發(fā)作誘因、治療和預后等知識,讓患者明白冠心病是可以治療的,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預后恢復良好,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擔心、疑慮和不配合治療的心理,樹立治療的信心;同時還要讓患者明白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負面情緒對疾病的預后影響很大,從而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并落實到行動中,消除其盲目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病誘因,提高對冠心病的認識就可以減少發(fā)病率,有的老年人以為“藥”多吃對身體有好處,如漏服藥,有下次一起補上的錯誤做法,因此做好用藥方面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讓患者知道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硝酸甘油可引起頭脹、頭痛、面紅,抗心絞痛藥很不穩(wěn)定,應保存在避光的金屬盒內,半年更換。服藥前先閱讀標簽上說明,按醫(yī)囑服規(guī)定的藥量,不可自行加減,按時服藥,切勿擅自縮短或延長服藥的間隔時間。
通過對148例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進行精心護理,138例患者中有137例患者抑郁情緒消失,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治療護理;11例患者抑郁情緒減輕,總有效率達100%。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本病多發(fā)生在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其病死率為所有心臟病之首。對人民健康危害較大,也是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患者在臨床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加強心理護理,通過語言和非語言手段利用心理學的方法預防和消除患者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與行為,是增進患者的心身健康最佳護理過程。老年冠心病患者通過健康教育初步掌握了冠心病病因,用藥的注意事項及危險因素,掌握了簡單的自救方法,患者基本了解與自己疾病有關的護理及預防保健知識,消除患者入院時的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情緒穩(wěn)定,疼痛發(fā)作頻率減少,自覺癥狀減輕,加上藥物的治療使患者的血壓和心率恢復正常,從而降低了冠心病的復發(fā)率和死亡率,同時使患者對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發(fā)作時的應對措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維護能力,提高了老年抑郁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護理人員本身,由于不斷學習和宣教冠心病治療與護理的新學說、新知識,也提高了自身專業(yè)護理水平。
[1]涂三紅.老年住院冠心病病人抑郁狀況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07,5(5):02.
[2]羅惠芳.老年冠心病病人抑郁狀況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原醫(yī)刊,2008,35(4):63.
[3]李紅霞.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2010,9(1):12.
[4]李燕.老年冠心病病人精神抑郁狀況分析[J].人民軍醫(yī),2006,49(6):9.
[5]殷潔.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狀況分析及護理[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4):51.
[6]潘燕.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變化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10):80.
[7]高雪芬.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2005,9(6):11.
[8]龍愛芳.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