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麗 羅 莎
(湖北省松滋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湖北 松滋 434200)
產后出血是一種產后的嚴重并發(fā)癥,一直在所有產科中都倍受重視。其特點為:發(fā)病急而且嚴重,病死率很高。而在進行剖宮產術中最怕發(fā)生的即是發(fā)生大出血。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選擇剖宮產手術,所以在實施剖宮產手術中預防剖宮產術后出血也就變得尤為重要。對比自然分娩,剖宮產手術出現大出血的發(fā)生率明顯要高得多[1],應對術后出血進行傳統(tǒng)的治療效果很不理想,最后往往會導致為了挽救產婦的生命不得已而進行子宮切除術,這樣做會對產婦及其家屬造成極大心理傷害。本文通過改良B-Lynch治療剖宮產術后出血的臨床效果進行的分析,可以肯定改良B-Lynch預防剖宮產術中出血的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的35例在剖宮產術后發(fā)生大出血的產婦,年齡最大的35歲,最小的22歲;孕期最長的42周,孕期最短的34周;前置胎盤8例,巨大兒6例,胎盤早剝6例,雙胎11例,羊水過多4例;第一次生產的產婦28例,第二次以上生產的產婦7例;均采取進行子宮下段的剖宮產術,手術產婦均進行硬膜外麻醉,在術中使用常規(guī)預防性宮縮劑,全部所選病例均出現術后出血,出血量平均值為(1921±201)mL,2例患者發(fā)生失血性休克,對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
B-Lynch縫合法的具體方法為:剖宮產后從腹腔把子宮輕柔托出先進行背帶式的縫合方法,即從子宮的距切口右上緣3cm的位置,并從右側緣3cm的位置穿入子宮內,在距子宮切口上方3cm距側緣4cm的地方穿出,越過子宮底部,從距右側宮角3~4cm的子宮底部,繞道后壁,在第一次入針的地方同一水平位置垂直進入子宮的后壁,在助手的幫助下,拉近縫線,從右側的標志點穿出,再穿到后方縫線如右側一樣的方法繞過子宮底的前方,在右側的相應位置在日穿入子宮腔內,于切口左前緣下方出針,使用雙手進行加壓,拉緊縫合線。確認檢查陰道是否還有出血,確認無誤后進行結扎和打結,操作必須輕柔,避免損傷患者陰道[2]。改良B-Lynch縫合方法是把原來的手術方法改良成連續(xù)的褥式縫合的方法進行縫合子宮的漿肌層,從子宮的底部兩側宮角的內側,從而改善原方法由于子宮收縮造成的縫線脫落。
全部病例在治療前的出血量平均值為(1921±201)mL,而進行改良B-Lynch方法術后24h再次測量平均出血量為(234±38)mL,進行治療前后出血量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出血患者經改良B-Lynch縫合后均較好恢復子宮的有效收縮,均未進行子宮切除術,沒有術后并發(fā)癥產生,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后,所有的產婦全部痊愈后出院。35例產婦惡露干凈的時間平均為6周左右,經B超復檢均顯示患者子宮功能已恢復正常,3~8個月之內再次出現月經復潮。
產后出血為產科中嚴重的并發(fā)癥,傳統(tǒng)止血方式有紗布填塞、捆綁子宮等,止血無效時會迫不得已切除患者子宮,有研究發(fā)現,傳統(tǒng)的紗布填塞止血法有嚴重的缺點,例如發(fā)生繼發(fā)感染或者再次發(fā)生大出血等,還有行髂內動脈結扎術的缺點也比較明顯,因為往往結扎部位為髂內動脈的遠端,動脈壓力最多只能下降大概84%,血流量只能減少48%,有效率只為40%左右,并達不到止血目的[3]。這些保守的止血方式如果失敗后,患者只能選擇子宮切除術,患者將永久的喪失自己子宮,這個打擊是很多患者接受不了的,因為子宮除了是生育器官外,還是有內分泌功能的器官[4],會產生多種激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質。因此,醫(yī)生在面對育齡婦女時應想盡一切辦法保留患者的子宮,盡量不行子宮切除術。出血患者經改良B-Lynch縫合術后均較好恢復子宮的有效收縮,均未進行子宮切除術,沒有術后并發(fā)癥產生,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后,所有的產婦全部痊愈后出院。35例產婦惡露干凈的時間平均為6周左右,經B超復檢均顯示患者子宮功能已恢復正常,3~8個月之內再次出現月經復潮。所以表明改良的B-Lynch縫合術在治療和預防剖宮產后出血的效果比較顯著,而且愈好效果好,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王永玲,楊玉芳.宮腔填塞紗布條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20例[J].健康必讀,2011,7(22):52-53.
[2]強朝陽.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1,13(6):671-672.
[3]王瑞.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6):49-50.
[4]陳寧君,譚冬玉.B-Lynch縫合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16(3): 76-76.